煤层瓦斯含量测定过程中合理粉碎时间确定
本文选题:残存瓦斯含量 + 煤的破碎程度 ; 参考:《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11期
【摘要】:为了研究粉碎时间对煤层瓦斯含量测值的影响,采用高压吸附装置和破碎装置测试了吸附平衡压力1、2、3 MPa下煤样粉碎0.5、1.0、1.5、2.0、2.5 h后的残存瓦斯含量,并分析了不同粉碎时间下的煤样粒径。试验结果表明:粉碎时间相同时,粉碎后煤的残存瓦斯含量随吸附平衡压力的增高而增大;吸附平衡压力相同时,粉碎后的煤的残存瓦斯含量随粉碎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当粉碎时间超过1.5 h后,粉碎后煤的残存瓦斯含量趋于定值;当粉碎时间超过1.67 h后,粒度小于0.25 mm的煤样质量超过80%;综合粉碎后煤的粒径分布情况和残存瓦斯含量的变化,确定煤层瓦斯含量测定过程中煤样合理粉碎时间为2 h。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ulverizing time on the measurement value of coal seam gas content, the residual gas content of coal sample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high pressure adsorption device and crushing device under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pressure of 1 ~ 2 ~ 2 ~ 3 MPA. The particle size of coal sample under different crushing tim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ual gas content of pulverized coa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dsorption equilibrium pressure at the same grinding tim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rushing time with the sam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pressure. When the pulverizing time is more than 1.5 h, the residual gas content of the pulverized coal tends to be fixed, when the comminuting time exceeds 1.67 h, the mass of the coal sample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0.25 mm exceeds 80,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residual gas content of the coal after comprehensive pulverization are changed. The reasonable comminution time of coal sample is 2 h.
【作者单位】: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4065) 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22102310564)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72103/001/002) 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72105/149)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妮妮 ,周永刚 ,翁善勇 ,赵虹;俄罗斯煤和平朔煤混煤的粉碎机理和可磨性规律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5年06期
2 文光才;煤的冲击破碎[J];煤炭工程师;1995年05期
3 陈向军;程远平;王林;;外加水分对煤中瓦斯解吸抑制作用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陈向军;程远平;何涛;李鑫;;注水对煤的瓦斯扩散特性影响[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陈向军;贾东旭;王林;;煤解吸瓦斯的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6期
6 陈向军;王兆丰;王林;;取样过程中损失瓦斯量推算模型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09期
7 张淑同;;井下瓦斯含量直接法测定关键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8 陈向军;程远平;;注水对煤层吸附瓦斯解吸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9 王兆丰;康博;岳高伟;谢策;;低温环境无烟煤瓦斯解吸特性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谢向向;张玉贵;姜家钰;张大伟;;钻井液对煤心煤层气解吸损失量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耀锋;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及误差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张振飞;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对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田;孙素杰;徐永东;朱秀荣;陈照峰;;无压浸渗法制备高体积含量的铝基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2 潘波;SMC填料级配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7年05期
3 马延杰;钱静;;水泥砂浆包装机中混合料在料仓内自由流动的数值模拟[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8年04期
4 刘银,王静,张明旭,秦晓英;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7期
5 李鹏亮;席生岐;周敬恩;;高能球磨Al_2O_3相变及其反应活性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6 徐健,阎宗岭;堆石体粒径的概率分布特征[J];重庆建筑;2003年01期
7 韩春雨;龙刚;纪海鹏;;气体钻井岩屑颗粒动力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苏桦,张怀武,唐晓莉,向兴元;预烧温度对高磁导率NiCu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4年03期
9 沈新兴;金辉;;高磁导率低损耗MnZn铁氧体材料TH13的开发[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年03期
10 杜巍;张怀武;何欢;;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对功率镍锌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金;聂敏;徐方舟;孙蒋平;申志刚;;预烧温度对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刘柏谦;张小辉;王立刚;;燃煤流化床大颗粒形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王君达;陆厚根;田秋玉;;高炉矿渣助磨机理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程辉;张佑林;朱昆泉;;高速冲击超细粉碎基本条件的研究和实现[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王艳民;侯丽娟;唐文权;;关于降低高炉喷煤系统外排有害粉尘技术措施[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4年
6 金龙哲;;避难硐室供风量的研究与试验[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海宁;;谈煤矿井下压风自救系统的设计[A];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4[C];2014年
8 卢邦稳;刘长武;康亚明;;基于综合作用假说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防治[A];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4[C];2014年
9 田潭;王雨寒;杨中玉;;快速测压方法在吴家峁煤矿石门揭煤施工中的应用[A];《建井技术》2014年增刊[C];2014年
10 贾泉敏;张军;晁建伟;刘洋;;梁北煤矿掘进工作面敏感指标预测及临界值确定[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第三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强;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颗粒材料热传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陆海峰;煤粉在通气料仓中的下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郭强;生物质颗粒破碎以及生物质与煤混合颗粒的流动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陈哲;力化学方法制备微相结构可控的高性能尼龙6共混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阎宗岭;堆石体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姚耀春;尖晶石LiMn_2O_4的制备及其电池制作技术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胡军;高磁导率Ni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赵志曼;微波辐照煤矸石陶瓷砖应用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华勇;碳化硅微粉表面改性及其在磨具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拓;MnZn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制备[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左明贺;氧化铝增强抛光磨料性能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费学通;基于DEM-CFD耦合的气吹式玉米精密排种器工作过程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力国民;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烧结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贾雪丽;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柳晓莉;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云峰;高磁导率NiCuZn铁氧体材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曾丽文;低温烧结制备YIG多晶铁氧体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广;猪骨营养物质提取分离及利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10 陈淑花;粉体流动的塑粘性模型及对粉体在管道中流动速度分布的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东民;韦波;蔡忠勇;;煤层气解吸特征的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2 钟德惠,丘纪华;可磨性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3 孙建华;张永勤;梁健;刘秀美;王汉宝;;深孔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现状及研发工作思路[J];地质装备;2011年04期
4 邹银辉;张庆华;;我国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直接测定法的技术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S1期
5 王恩元,,何学秋,林海燕;瓦斯气体在煤中的赋存形态[J];煤炭工程师;1996年05期
6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聂百胜,王恩元,郭勇义,吴世跃,卫建锋;煤粒瓦斯扩散的数学物理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8 杜方迅;顾晓江;刘云芳;;超声波固体粘度测试仪的研制[J];合成纤维工业;2008年04期
9 卢平,朱德信;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实验研究[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梁冰;温度对煤的瓦斯吸附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颜爱华;煤层瓦斯含量多源数据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国华;外液侵入对含瓦斯煤体瓦斯解吸影响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龙威成;基于多源瓦斯数据融合的鹤壁八矿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宏;环境温度对颗粒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跃炳;;矿井下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5期
2 汤松然;煤层瓦斯含量的野外侧定方法[J];探矿工程;1966年03期
3 ;予测煤层瓦斯含量的方法[J];煤矿安全;1978年05期
4 杨昌光,缑发现,贾翠芝;用风力排渣采样方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J];煤矿安全;2000年02期
5 梁亚林;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瓦斯含量[J];西山科技;2000年05期
6 薛亮;齐财;;浅谈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5期
7 叶青;林柏泉;;灰色理论在煤层瓦斯含量预测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6年07期
8 郝富昌;付永乾;刘文杰;;煤层瓦斯含量参数获取方法分析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9期
9 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J];煤矿安全;2008年04期
10 龙威成;;线性回归确定煤层瓦斯含量主控因素的方法探讨[J];煤炭工程;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秋朝;李丰良;张安生;;煤层瓦斯含量综合分析及预测[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2 邹银辉;张庆华;;我国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直接测定法的技术进展[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程根银;郭夕祥;李波;陈学习;马玉娇;;基于灰色关联度神经网络预测煤层瓦斯含量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昌永;刘最亮;张会清;齐振洪;魏若飞;;基于新景矿3~#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的构建[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5 赵莉;曾勇;;煤层瓦斯含量预测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6 翟逸群;;断裂构造对邢台煤矿下水平2号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7 殷秋朝;;煤层瓦斯含量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及预测[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8 王耀锋;;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误差影响因素[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殷秋朝;李丰良;张安生;;煤层瓦斯含量综合分析及预测[A];2008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震宇;王佑安;;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评述[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军;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测定装置问世[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实习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杜朝安;晋煤集团实现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陈开云 周宣扬;敢字当头闯新路[N];中煤地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爱华;煤层瓦斯含量多源数据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合意;井下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柳晓莉;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振飞;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对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洪安娜;基于钻探信息的煤层瓦斯含量及涌出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贺;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0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3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