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环境下煤对瓦斯的吸附平衡及热力学研究
本文选题:高低温环境 + 瓦斯吸附 ; 参考:《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5期
【摘要】:在高低温环境下测定了3种变质程度煤的瓦斯吸附等温线,并通过Sips模型进行拟合,同时对瓦斯吸附的焓变、吸附自由能和熵变等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降低,煤表面吸附均一性的γ值线性减小,即吸附不均一性增强;吸附焓变(ΔH)为负值,表明吸附是放热的,且焓变随着温度降低线性减小;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焓变—温度线交于温度为0℃(273.15 K)的点;吸附自由能(ΔG)为负值,表明甲烷在煤上的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随环境温度降低,熵变(ΔS)越大,吸附过程越容易进行,瓦斯吸附量也越大。
[Abstract]:The gas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3 kinds of metamorphic coal were measured and fitted by Sips model,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gas adsorption enthalpy, adsorption free energy and entropy change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amma value of the adsorption uniformity of coal surface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decrease of ambient temperature, that is, unequal adsorption. The adsorption enthalpy change (delta H) is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is exothermic and the enthalpy change linearly de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decreasing; the enthalpy temperature line of coal with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s is at the point of temperature of 0 C (273.15 K); the adsorption free energy (delta G) is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methane on coal is spontaneous; with the decrease of ambient temperature, entropy change (delta S) The larger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the easier the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will be.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090)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210231026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673)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课题(WS2012B01)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2 陈昌国,魏锡文,鲜学福;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梁冰;温度对煤的瓦斯吸附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钟玲文,张新民;煤的吸附能力与其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间的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年04期
5 刘志钧;关于煤的吸附甲烷容量的研究[J];煤矿安全;1988年10期
6 张翔;陶云奇;;不同温度条件下煤对瓦斯的等温吸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4期
7 钟玲文,郑玉柱,员争荣,雷崇利,张慧;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J];煤炭学报;2002年06期
8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9 崔永君,张庆玲,杨锡禄;不同煤的吸附性能及等量吸附热的变化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3年04期
10 赵金;张遂安;曹立虎;;页岩气与煤层气吸附特征对比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金武;宋晓艳;蔡昌凤;唐传罡;;炼焦煤煤粉对焦化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马德文;邱楠生;谢增业;许威;;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田异常高压演化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5期
3 黄孝波;李贤庆;王萌;凌标灿;孙杰;;煤层气储层研究进展[J];断块油气田;2012年03期
4 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5 张小东;刘浩;刘炎昊;苏现波;;煤体结构差异的吸附响应及其控制机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7期
7 王红岩;万天丰;李景明;赵群;;区域构造热事件对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控制[J];地学前缘;2008年05期
8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12年04期
9 武法东,王生维,陈钟惠,葛立刚;新兴能源领域——煤层气研究开发的历史和现状[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2期
10 张丽萍;苏现波;曾荣树;;煤体性质对煤吸附容量的控制作用探讨[J];地质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考虑吸附变形的煤层气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亢;;豫北地区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上册)[C];2011年
3 程根银;陈绍杰;;温度对平衡水分煤样吸附常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5 龙玲;王兴;;陕西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利用[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钟玲文;李彬刚;降文萍;晋香兰;;腐泥煤、烛煤和树皮煤的吸附性能及机理解释[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7 王可新;傅雪海;权彪;王继尧;申建;;中国各煤级煤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桑树勋;张时音;黄华州;;模拟地层条件下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机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欧正;吴财芳;姜伟;王聪;;黔西比德向斜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丽娟;秦勇;;深部煤层含气性及其地质控因[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刘会虎;沁南地区煤层气排采井间干扰的地球化学约束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10 何会强;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成烃成藏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炎昊;高煤级煤储层条件下的气体运移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志刚;温度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任子阳;阳泉无烟煤对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攀;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鹏飞;鲁班山井田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铭;采空区煤岩对CO_2的吸附特性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赵凯荣;哈密煤惰质组结构与CH_4,CO_2,,H_2O气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子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润;煤层气分馏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永昌,沈平;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J];沉积学报;1985年02期
2 赵文智;王兆云;汪泽成;王红军;张水昌;王云鹏;赵长毅;苗继军;;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3 张小东;秦勇;桑树勋;;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5期
4 方祖康 ,陈章明 ,庞雄奇 ,李敬波;大雁褐煤在煤化模拟实验中的产物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5 唐书恒,杨起,汤达祯;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与扩展Langmuir方程预测值的比较[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6 代世峰;张贝贝;彭苏萍;张小东;CHOU Chenlin;;河北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对CO_2和CH_4气体吸附模型探讨[J];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7 张力,何学秋,聂百胜;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6期
8 陈昌国,魏锡文,鲜学福;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陈昌国,鲜晓红,张代钧,鲜学福;微孔填充理论研究无烟煤和炭对甲烷的吸附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马晨生,马理,杨忠志;用X_α方法对CH_4在Ni(Ⅲ)表面吸附解离反应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云奇;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俊岑;高低温环境下的微光瞄具可靠性试验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杨Pr婵;非真空条件下柔性绝热软罩的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7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3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