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煤层渗透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煤层渗透性 + 采动响应 ; 参考:《煤炭工程》2015年04期
【摘要】:为获得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渗透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煤层的渗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孔隙率的计算方法和KozenyCarman方程,建立煤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系统分析了工作面含瓦斯煤层渗透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煤层开采过程中,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体的渗透性与力学状态密切相关,煤层钻孔瓦斯流量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一致;煤壁前方相同距离处,回风巷侧煤层裂隙发育程度大于运输巷侧,导致回风巷侧煤层渗透性和瓦斯流量大于运输巷侧;工作面附近煤层裂隙发育、渗透性好,对该区域煤层采取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保障。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change rule of permeability in high gas coal seam mining process,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 is studi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test. Based on the porosity calculation method and Kozeny Carman equatio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 is studied. The dynamic change model of coal seam permeabilit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coal seam permeability in working face is analyzed by combi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syste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bo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coal seam mining under the action of supporting pressure,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gas flux and permeability in coal seam borehole is consistent, and the same distance in front of coal wall,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coal seam fissure in the return air roadway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transport roadway, which results i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 and gas flux in the return air roadway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transport roadway, and the coal seam fissure near the working face is developed with good permeability. Taking targeted gas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coal seam in this are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gas concentration in the working face 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of the coal face.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8085MKL41)
【分类号】:TD7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彭永伟;齐庆新;邓志刚;李宏艳;;考虑尺度效应的煤样渗透率对围压敏感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8年05期
2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3 李培超,孔祥言,卢德唐;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4期
4 冉启全,李士伦;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中物性参数动态模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5 赵阳升,胡耀青,杨栋,魏锦平;三维应力下吸附作用对煤岩体气体渗流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6 贺玉龙,杨立中;围压升降过程中岩体渗透率变化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卢平,沈兆武,朱贵旺,方恩才;岩样应力应变全程中的渗透性表征与试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彩虹;王媛;张雪颖;;深基坑工程流固耦合模型的发展进程与动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宋传旺;于广明;王越红;吴艳霞;李冉;;基于流固耦合模型分析库水位对尾矿坝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3 刘勇;吴颂平;;热压工艺密实过程数值模拟[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3期
4 陶月赞;姚梅;;地下水渗流力学的发展进程与动向[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骆祖江;曾峰;李颖;;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三维全耦合模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黄继新;彭仕宓;黄述旺;肖昆;;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参数应力敏感性研究[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7 黄启翔;;瓦斯压力对煤岩材料全应力-应变过程瓦斯渗透特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8 李嘉瑞;张炜;沈妍斐;刘丽萍;赵斌;;富黏土低渗透砂岩应力敏感性实验和微观变形机理[J];断块油气田;2011年05期
9 戴伟;王炜哲;刘应征;陈汉平;;径向间隙对刷式密封泄漏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10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地球物理场中煤岩瓦斯渗流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晓;邓建强;;海底地层内CO_2渗流与水合耦合现象初步研究——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冰;金佳旭;张春梅;;浑水入渗对尾矿坝孔隙压力分布的影响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峰;程远方;赵益忠;王京印;;多场耦合作用下泥页岩井壁坍塌周期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赵庆波;孙粉锦;李五忠;李贵中;孙斌;王勃;孙钦平;陈刚;孔祥文;;煤层气成藏条件、开采特征及开发适用技术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燕;杨林德;闫小波;李鹏;;软弱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立云;杜修力;李亮;廖维张;;砂性土体损伤弹塑性动力本构中的损伤演化[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聂百胜;何学秋;李祥春;张翔;;真三轴应力作用下煤体瓦斯渗流规律实验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旺雷;程鹏达;;压密式注浆在地基防渗堵漏中的应用[A];地下空间工程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康永尚;窦凤珂;张兵;叶建平;;煤层气井产量预测动态统计方法[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邹健;桩端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唐丽娟;深部巷道围岩的导热性试验与温度场分布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金佳旭;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陈良;铁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吴诚高;基于ANSYS的乐化水库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文秀;升温—降温过程中饱和粉质粘土的热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胡守涛;顺层长钻孔区域预抽瓦斯工艺参数优化及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成伟;坚硬顶板采场瓦斯涌出与周期来压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平川,徐小荷,何顺利;流固耦合问题及研究进展[J];地质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2 孙培德,凌志仪;三轴应力作用下煤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3 傅雪海,秦勇,姜波,王文峰;多相介质煤岩体力学实验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4 尹尚先;王尚旭;;不同尺度下岩层渗透性与地应力的关系及机理[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5期
5 郭尚平,刘慈群,阎庆来,黄延章;渗流力学的近况和展望[J];力学与实践;1981年03期
6 徐献芝,李培超,李传亮;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1年04期
7 曹广祝,仵彦卿,丁卫华;低渗透压力条件下砂岩渗透性质的CT试验[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4期
8 彭苏萍,屈洪亮,罗立平,王磊,段延娥;沉积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02期
9 冉启全,李士伦;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中物性参数动态模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10 董平川,徐小荷;储层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元方程[J];石油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山,刘建军,刘明远,李冰心,张春梅;煤层瓦斯流固耦合渗流的二维数值模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韩振贵;21世纪煤层瓦斯的治理前景[J];山西煤炭;2005年03期
3 刁良勋;;荥巩煤田与登封煤田二_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对比研究[J];煤炭工程;2007年07期
4 郝少伟;;王庄煤矿后备区3~#煤层瓦斯地质特征浅析[J];煤;2007年08期
5 张晓静;温百根;赵耀江;;煤层瓦斯吸附能力实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6 朱文伟;随峰堂;王陈香;;现阶段如何开展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勘查中煤层瓦斯勘查工作的建议[J];安徽地质;2009年01期
7 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李普;;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3期
8 洪愿进;唐长根;;黔西县官寨井田4、9号煤层瓦斯分布规律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8期
9 王凯;刘明举;郝富昌;;龙山二_1煤层瓦斯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技术;2012年11期
10 马睿;王煤;施海珊;;吸附作用对煤层瓦斯渗流影响的模拟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贵中;王红岩;刘洪林;吴立新;;煤层瓦斯聚集规律[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永东;鲜学福;刘保县;;地应力、地温、声场中的煤层瓦斯渗流方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郭景林;郭晓明;;山西煤层瓦斯分布规律研究[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4 张平;;钱家营煤矿煤层瓦斯分布状态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5 文光才;孙重旭;;隧道工程中煤层瓦斯危险的评价与防治[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曾勇;;低煤级煤煤层瓦斯聚集的地质因素研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7 徐守仁;;丁六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8 曾勇;柯妍;张鑫;;低煤级煤煤层瓦斯富集的地质因素研究[A];2008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子敏;;中国华北地区煤层瓦斯形成和分布的地质背景[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10 梁汉东;任振球;杜乐天;;煤层瓦斯成因系统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梁勇 田玉柱;祁东矿群策群力降服8煤层瓦斯[N];经理日报;2009年
2 李龙 牛国斌;宁夏局一技术获国家专利[N];中煤地质报;2013年
3 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李源海;宁可影响产量也不影响质量[N];平顶山日报;2009年
4 平渊 段水云 吴慧芳 (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4队 洪洞);沁水煤田赵家窑勘探区瓦斯分布异常现象的研究[N];山西科技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学玲;揪出藏在煤层及围岩中的魔鬼[N];中国煤炭报;2014年
6 张虹生 吴俊;煤矿事故高发五大原因[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孙贵;天府矿业:煤层钻孔水力扩孔新工艺获得成功[N];经理日报;2008年
8 孙贵;天府矿业煤层钻孔水力扩孔新工艺获成功[N];经理日报;2008年
9 李毅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促进安全形势好转[N];中国煤炭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东平;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渗流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陈同俊;P波方位AVO理论及煤层裂隙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潘宏宇;复合关键层下采场压力及煤层瓦斯渗流耦合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毛飞;微生物技术治理煤层瓦斯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武福生;煤层瓦斯场理论及抽采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孔海陵;煤层变形与瓦斯运移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林;铜川矿区10~#煤层发育规律及可采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吴迪;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机理与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佳;萍乡青山煤矿大槽煤层瓦斯地质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祥春;煤层瓦斯渗流过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峰光;低渗透煤层瓦斯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赵秋芳;煤层震波参数测试与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晓亮;煤层瓦斯流动理论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8 门金龙;基于基岩的煤层瓦斯富集区识别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兵昌;潘集深部煤层瓦斯解吸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沈金山;淮南潘集矿区13-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9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6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