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21:03

  本文选题:应急响应 + 逻辑流程 ; 参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02期


【摘要】:针对目前部分预案中的应急响应存在上下一致、缺乏操作性以及存在区域盲点等问题,提出基于应急响应行动及区域灾害后果的分析构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其中分层的应急行动结构体现了不同级别预案应急响应的侧重与分工,承灾体状态与应急任务关联的建立使应急响应流程更适应事件发生区域灾害后果。提出的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通用的建模方法,可作为区域发生某事件所启动预案的应急响应评估模板,为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consistency of emergency response, lack of maneuverability and regional blind spot, the logical flow of emergency respon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mergency response action and regional disaster consequences is put forward.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emergency response reflects the emphasis and division of labor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aster response state and emergency task makes the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ss more adaptable to the regional disaster consequences. The proposed emergency response logic flow is a general modeling method for different ev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can be used as a template for emergency response evaluation of an event initiated in a region. It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 for revising and perfecting emergency pla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之培育项目(91024003);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之集成平台项目(91024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1039)
【分类号】:X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荣莉莉;杨永俊;;一种基于知识供需匹配的预案应急能力评价方法[J];管理学报;2009年12期

2 张海波;;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与功能[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2期

3 刘万振;邹积亮;;推进应急预案持续改进与优化——评《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与功能》[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2期

4 张峰;韩燕波;陈欣;王磊;;基于数字预案的应急处置流程构造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08期

5 黄子乘;怀进鹏;刘旭东;李翔;朱蒋俊;;一个基于流程相似性的自动服务发现框架[J];软件学报;2012年03期

6 陈升;孟庆国;胡鞍钢;;政府应急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以汶川特大地震地方县市政府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年02期

7 史培军;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04期

8 闪淳昌;;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志海;;20世纪云南省农业干旱灾害脆弱性的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2 刘兰芳;;区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3 海香;李强;徐刚;;泉州海岸带灾害系统及防灾减灾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4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5 武玉艳;葛兆帅;蒲英磊;刘光启;;基于熵值法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张新厂;娄伟平;;基于主成分支持向量机的台风灾害房屋倒塌间数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7 田敏;柴钰翔;陈余萍;刘菲;;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8 顾留碗;王春;李伟涛;魏守月;;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9 黄会平;;1949-2007年我国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10 李景保;代勇;尹辉;王建;帅红;胡巍;常疆;;1950-2009年洞庭湖流域农业旱灾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娟;;政府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宗恬;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诸因素之间关系的初探[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月臣;杨华;陈晋;赵纯勇;;重庆市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薛晔;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杨富平;姚清林;黄崇福;曲国胜;赵晗萍;王野;;灾害救援仿真模式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周健;柏奎盛;逯馨华;黄崇福;杨富平;;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蔡红艳;张树文;杨久春;;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区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区-以吉林省为例[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阿拉腾图娅;金阿丽;包玉海;包刚;;内蒙古旱灾系统风险诊断性评价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权典;;论环境安全视角下我国灾害防治法制建设[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10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文世勇;基于营养盐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周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与机制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4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锦荣;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潘启东;煤矿灾害网络构建及特征属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雪峰;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唐桂娟;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吉美;大连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唐康;基于受灾点需求动态变化的多阶段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志香;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兰艳;基于GIS的多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曼;德州市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世刚;重庆丘陵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孙杰;我国自然灾害应对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琳;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冰;基于低温寡照的江苏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锐兰;;政府应急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兰生,史培军,王静爱,朱骊;中国自然灾害区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史培军,,王平;三种反映区域自然灾害数据的相对精度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4 王绍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3年03期

5 铁永波,唐川;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6 苏桂武,聂高众,高建国;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J];地震;2003年03期

7 史培军,顾朝林,陈田;1991年淮河流域农村洪涝灾情分析[J];地理学报;1992年05期

8 王静爱,史培军,朱骊;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的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1994年01期

9 张风华,谢礼立,范立础;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J];地震学报;2004年03期

10 于安;;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理论框架[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与应急需求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王文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廷;徐笑歌;王静爱;李睿;;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承灾体分类与脆弱性评价——以湖南省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樊运晓;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3 樊运晓,罗云,陈庆寿;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地质;2001年01期

4 张斌;赵前胜;姜瑜君;;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J];灾害学;2010年02期

5 王锋;;要重视承灾体的考察研究[J];灾害学;1991年03期

6 谢云;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吴越;刘东升;陆新;宋强辉;;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模型与滑坡灾害风险度指标[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8 殷杰;尹占娥;于大鹏;许世远;;风暴洪水主要承灾体脆弱性分析——黄浦江案例[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9 葛鹏;岳贤平;;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的时空变异——以南京市为例[J];灾害学;2013年01期

10 隋欣,杨志峰;青海省沿黄12县自然灾害活动特征及承灾体脆弱性评价[J];灾害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斌;姜瑜君;顾骏强;张克中;赵前胜;顾丽华;;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樊运晓;罗云;陈庆寿;;区域灾害理论研究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曾超;;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的易损性[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所长 梁旭东;探索自然 防御灾害[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王宝林;中国城市发展需要安全战略布局[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亚君;承灾体易损性参数确定方法研究及实践[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柳永政;承灾体脆弱性知识建模及其对灾害扩散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卢燕群;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路光;基于分层认知模型的突发事件衍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鲁荣辉;基于流程的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继祖;河南省区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0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90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