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氧浓度下煤氧化动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氧浓度 + 标准耗氧速率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07期
【摘要】:为研究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和氧浓度的关系,配比了5.9%、10.2%、16%、21.3%4组不同氧浓度的氮氧混合气,并与混合粒径的煤样在自制的油浴式煤低温氧化试验系统进行升温氧化试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煤样罐出口氧气的体积分数,并且进行了重复试验;结合试验数据,得到了煤在不同氧浓度下和不同温度下的标准耗氧速率,并通过推导得到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的值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各组的标准耗氧速率是相同的,Ea和A的值并不随着氧浓度的改变发生变化,为固定值。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coal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mixture of nitrogen and oxygen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was added to 5.910. 210.2and 21.34 groups of nitrogen and oxygen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oxidation test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coal sample of mixed particle size in the oil bath coal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test system made by ourselv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oxygen at the outlet of coal sample tank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repeate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tandard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coal at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wa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test data.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are deri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each group was the same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the values of EA and A did not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11)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启林;王德明;;煤的氧化和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刘剑,王继仁,孙宝铮;煤的活化能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1999年03期
3 谭波;朱红青;王海燕;郝玉泽;贾国伟;;煤的绝热氧化阶段特征及自燃临界点预测模型[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4 周遗品,赵永金,张延金;Arrhenius公式与活化能[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峰;谢传欣;黄飞;石宁;;Fe~(3+)掺杂对双氧水热稳定性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2 徐芳;卢立新;许文才;;酥性饼干基于温度变化的氧化货架寿命预测[J];包装工程;2008年07期
3 李娟;张丽萍;张蕾;;动力学理论预测食品包装货架寿命模型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12期
4 李进;李传日;;加速寿命试验中修正阿伦尼斯加速因子的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9年S1期
5 王兰云;蒋曙光;梁运涛;吴征艳;;基于静态耗氧实验的煤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1期
6 邓军,徐精彩,陈晓坤;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刘剑;赵凤杰;;粒度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表征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刘剑;陈文胜;齐庆杰;;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然发火期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王军;邓敏;;碱硅酸反应影响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J];硅酸盐通报;2006年05期
10 王云鹤;梁栋;王成卫;莫善军;于斌;陈衍宽;;煤升温氧化过程特征的热重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丙生;梁强;郭汉杰;王福明;;非焦煤配改质沥青炼焦热解动力学[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08年
2 李进;李传日;;加速寿命试验中修正阿伦尼斯加速因子的研究[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Jinping Wang;Bo Yuan;Jian Wang;Yi Luo;;Activation Energy Measurement of Cu/SS-AlN/SiAlO_x Solar Selective Absorbing Coating[A];中国材料大会2012第6分会场:太阳能能源材料与技术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启文;双鸭山矿区煤的自燃特性及预防技术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雪峰;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夏洪应;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梁运涛;煤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周家平;气氛对煤燃烧和SO_2/NO_x迁移的机理及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邵昊;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双层遗煤均压通风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郭小云;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装置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文虎;煤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9 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及其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黄文章;煤矸石山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艳敏;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热效应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宗贤;煤自然过程与临界着火条件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龙娇;兖州天池矿采空区防火阻化剂优选[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赵聪;工作面瓦斯抽放技术与采空区防火相似模拟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丽娜;平庄古山矿煤层自燃特性的热重动力学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真;采空区发火位置数值模拟及相似材料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周沛然;典型动力煤煤粉自燃倾向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8 姜红苓;基于多酚氧化的葡萄酒软包装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赵春燕;奶粉包装保质机理及保质期预测[D];江南大学;2011年
10 李道强;O_2/CO_2气氛下煤粉燃烧特性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剑,黄伯轩;采场通风仿真系统及其应用[J];煤炭工程师;1993年01期
2 邓军,徐精彩,陈晓坤;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罗渝然;;什么是活化能[J];化学通报;1981年04期
4 李树平,刘遂庆,黄廷林;用麦夸尔特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J];给水排水;1999年02期
5 张玉涛;王德明;仲晓星;;煤孔隙分形特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期
6 刘剑,陈文胜,齐庆杰;基于活化能指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研究[J];煤炭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林;B.B. Beaimsh;姜德义;;煤自然活化反应理论[J];煤炭学报;2009年04期
8 仲晓星;王德明;尹晓丹;;基于程序升温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J];煤炭学报;2010年S1期
9 刘剑,徐瑞龙;大面积火区调压的仿真模型[J];煤炭学报;1996年05期
10 杨胜强,张人伟,邸志前,张迎弟,王春耀;煤炭自燃及常用防灭火措施的阻燃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李玉瑛;;耗氧速率测量方法的原理与应用[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郑玉琪,陈同斌,孔建松,高定,黄启飞,罗维;利用耗氧速率判断好氧堆肥腐熟度的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方宇翘,裘祖楠,姚振淮,漆德瑶;河流中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J];中国环境监测;1988年04期
4 方宇翘,裘祖楠,姚振淮,漆德瑶;城市河流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及应用研究[J];环境化学;1989年02期
5 朱红青;王海燕;杨成轶;徐纪元;;松散煤低温耗氧速率的多因素作用特征及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6 陈世和;谌建宇;;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动态工艺(DANO)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2年05期
7 张向阳;牛华寺;吴星五;;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5期
8 云逢霖;;氧的传递及供氧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J];发酵科技通讯;1981年01期
9 宋秀娟;张春燕;;相对耗氧速率评价工业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1年04期
10 郑玉琪,陈同斌,高定,郑国砥,罗维;静态垛好氧堆肥堆体中氧气浓度和耗氧速率的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春燕;污水厂预防冲击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王涌宇;煤氧化气体生成规律与微观官能团变化的关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0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1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