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层注水用固态棒状添加剂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2 15:06

  本文选题:煤层注水 + 表面活性剂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07期


【摘要】:深入研究发现,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煤层注水润湿效果。实验室基于皂化反应制备了煤层注水用固态棒状添加剂,主要成分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辅,并对其溶解性能开展了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固态添加剂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常压静水条件下,经过10 h,添加剂(配方2)溶液的表面张力趋于稳定,最终值为24.56 m N/m;高压动水条件下,通过合理调节控制注水压力及出水流量,最少在2 h以内,即可将添加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5 m N/m左右。
[Abstract]:It is found that adding surfacta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etting effect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Based on the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the solid rod additives for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were prepar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Nonionic surfactants, and the solubility of the additives was test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tension of water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 short time, and the surface tension of additive (formula 2) solution tends to be stable after 10 h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hydrostatic condition. The final value is 24.56 mn / 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pressure dynamic water, the surface tension of additive solution can be reduced to about 25 mn / m through reasonabl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of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 and discharge rate, at least within 2 hours.
【作者单位】: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一局;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分类号】:TD7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龙哲,傅清国,任宝宏,吴吉男;煤层注水中添加粘尘棒降尘试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金龙哲,欧盛南;煤层注水中粘尘棒溶液对接触角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余明高;赵志军;宋立永;褚廷湘;;煤矿灾害超前注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王云航;蒋曙光;陈光敏;吴征艳;李亮海;;复配润湿剂提高煤层注水效果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4年07期

5 张文庆;吕品;吕坤坤;;表面活性剂复配煤尘亲水性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9期

6 秦雷;王圣程;孙少华;;煤层注水渗透剂实验研究及应用分析[J];煤炭技术;2014年11期

7 肖知国;王兆丰;;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8 李宝富;任永康;齐利伟;常垒;;千秋煤矿煤样浸水软化实验及其防冲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皖英;;物理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马云龙;;连退机组生产冷轧硅钢表面氧化控制研究[J];鞍钢技术;2012年01期

3 吴珊珊;程晓敏;汪乐春;唐根;;聚丙烯膜表面光接枝MBA的合成及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吴世彪;;Origin软件在溶液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08年06期

5 王健;钱晓钟;花日茂;唐俊;;胺苯磺隆在环境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6 易志刚;熊雄;;TiO_2-ZnO光催化性能及其降解苯酚废水动力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7 郭畅;张德生;;总熵判据的使用条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卢新生;张海玲;;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及其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翁建新,黄婷婷;以非电解质溶液为水相的微乳液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景香顺;李玉平;冒翠娥;郑楠;迟正平;孟庆海;姜鑫;田景彩;张玉桂;苏元元;;加压条件下稀硝酸吸收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君明;;铁基体化学沉积镍铜合金工艺[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国东;杜启云;王薇;任连娟;刁波;;PDMAEMA/PSF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截留性能与预涂膜中聚电解质分子的构象[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贺小刚;杨喜平;夏萍;张玉军;;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尼泊金异丁酯[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同兵;;化学危险品事故泄漏模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张彩凤;王金玲;;腐植酸对Pb~(2+)、Ni~(2+)、Cr~(6+)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义;舒玉光;梁继才;孙国恩;李明;;微孔注射成型制件泡孔长大问题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7 乔海东;黄志明;李新杰;;三元稳态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在水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国红;吕建晓;崔英;刘国光;;啶虫脒在UV/H_2O_2体系中的光解[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喜平;夏萍;贺小刚;张玉军;向国强;;纳米固体超强酸TiO_2/SO_4~(2-)催化合成尼泊金异丁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岳可芬;王小芳;;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物理化学中的内容[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芳;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晓冬;碳纳米管的悬浮及其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吸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泉;四种环境激素类物质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任春艳;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熊思江;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莫光权;功能化碳纳米管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亚荣;基于FCC汽油硫化物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精馏脱硫的清洁汽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温正城;臭氧在烟气中氧化降解多种污染物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祝琳华;新型NZP族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兰天丽;氢氟酸介质中锌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晓英;土酸介质中锌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磊;长沟峪煤矿煤层注水技术及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郑翠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郑轩;菲和亚甲基蓝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韩化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DDT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钟婵娟;纳米氢氧化铝镁的制备及其溶胶对重金属阳离子吸附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康雪丽;Gemini/DNA复合膜在气/液界面上的性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松,金龙哲,孙金华;煤层注水过程分析和煤体润湿机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2 金龙哲;杨继星;欧盛南;;润湿型化学抑尘剂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3 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4 宋维源,章梦涛,潘一山,张智慧;煤层注水中的水渗流规律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5 郭晓华;蔡卫;马尚权;张茂增;;表面活性剂在煤矿防降尘中的应用实验[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6 聂百胜;何学秋;冯志华;张金锋;;磁化水在煤层注水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赵贯甲;毕胜山;吴江涛;李新;;毛细上升法表面张力实验系统改进[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8 杨磊;;煤层注水治理煤尘灾害的粉体力学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5期

9 周福宝,王德明;矿山火灾防治的性能化设计方法[J];金属矿山;2004年10期

10 桑树勋;朱炎铭;张井;张晓东;张时音;;液态水影响煤吸附甲烷的实验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为例[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曹坤,孙宝铮;数量化预测法与参数修正法对煤层注水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金龙哲,蒋仲安,任宝宏,吴奎斌;煤层注水中水分蒸发现象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3 金龙哲,傅清国,任宝宏,吴吉男;煤层注水中添加粘尘棒降尘试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金龙哲,宋存义,蒋仲安,李天昕;压力渗流润湿煤体的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5期

5 孙文标,刘辉,赵宏伟;煤层注水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浅析[J];煤矿安全;2004年12期

6 朱若军,金登刚;煤层注水参数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金龙哲,欧盛南;煤层注水中粘尘棒溶液对接触角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李伟;应用渗透棒提高煤层注水效果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赵从国;煤层注水工艺与效果分析[J];煤炭科技;2005年01期

10 周刚;程卫民;宋宪明;王洪权;;兖州及济东煤田煤层注水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增平;王坚志;孙京凯;;深井低空隙率煤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实践[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凯;达力汗·艾合米提;yC连兴;;煤层注水软化性的模糊聚类分析[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伟;李玉元;高建顺;;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研究[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张生根;邓福保;周海军;江清平;汪健敏;;煤层注水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6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吴克勤;李鉴周;徐光德;;浅谈高突煤层采面煤层注水的实践与应用[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邝良学;;芝兰冲煤矿煤层注水防尘效果分析[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怀广;;煤层注水防突效果评价主控因素研究[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葛逸群;杨建明;;瓦斯抽放孔进行煤层注水技术的应用[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卢俭;邓广哲;王宁波;胡开江;;煤层注水破坏机理的能量耗散分析[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艾兴;;煤层注水技术在大兴矿N_2703工作面的应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新军 范新立;义煤集团跃进矿煤层注水注出安全屏障[N];中国企业报;2010年

2 叶青;常村煤矿“煤层注水”新技术预防自然灾害[N];经理日报;2009年

3 李毅 陈洪瑞 李国芳;新巨龙公司:“三个保障”提升煤层注水质量[N];中国矿业报;2014年

4 唐陆兵;义煤集团义安矿业煤层注水显成效[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廖冲 刘洁;义煤集团千秋矿 煤层注水效果好[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陈生云;大同永煤公司逐步向绿色开采迈进[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7 李宇凌;金刚煤矿多措并举治理粉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吴哲;精细化保证祁东矿安全[N];经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志宏;低级无烟煤综放工作面煤层注水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志生;煤层注水渗流特性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乐;祁南矿10114工作面煤层注水防尘效果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高海宾;采煤工作面深孔煤层注水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5 郭怀广;煤层注水防突机理及合理水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忠锋;唐安煤矿3#煤综放工作面煤层注水参数与施工工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玉娇;煤层注水防突的微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张磊;长沟峪煤矿煤层注水技术及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贾宗谦;综放工作面动压注水防尘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高建;煤层浅孔注水在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7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17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