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新扩散模型下温度对煤粒瓦斯动态扩散系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12 18:32

  本文选题:瓦斯 + 扩散模型 ; 参考:《煤炭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升温促进煤基质中瓦斯快速大幅解吸/扩散是热激励法增产瓦斯机理之一,其首要关键科学问题是探明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采用恒温与升温方法进行了3种不同条件下的扩散实验:(1)初始同压不同温吸附后恒温扩散;(2)同初始吸附量条件下(高温高压、低温低压吸附后)恒温扩散;(3)同初始温压吸附后的升温扩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1),(2)中用单孔隙经典扩散模型计算的常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现无规律的波动形态,经典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原因是经典模型不能精确描述全时段扩散过程,误差极大,继而发现了扩散系数随时间延长而衰减的特有现象。为此,提出了能精确描述全时扩散过程的动态扩散系数新模型。新模型分析表明,煤基质中多尺度非均质孔隙形态决定了多级孔隙扩散系数分布,进而导致了扩散系数随时间延长而衰减。新模型下动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单调递增,符合阿雷尼乌斯关系,规律惟一,经典模型常扩散系数是新模型动态扩散系数的平均值。新模型涵盖了经典模型,前者是后者的推广。
[Abstract]:The rapid desorption / diffusion of gas in coal matrix by heating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increasing gas production by thermal stimul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blem is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law and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e diffusion experiments under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rise: (1) diffusion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fter adsorption at different initial temperature, (2) at the same initial adsorption amoun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3) the temperature diffusion experiment after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dsorp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a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calculated by the single pore classical diffusion model in experiment (1), (2) shows an irregular fluctu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which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classical model.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lassical model can not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diffusion process in the whole time period, and the error is very great, and then we find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ays with time. Therefore, a new dynamic diffusion coefficient model which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full-time diffusion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new mode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ulti-scale heterogeneous pore morphology in the coal matrix determ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ultistage por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hich leads to the attenuation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ith time. Under the new model, the dynamic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accords with the Arenius relation. The law is unique. The consta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classical model is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dynamic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new model. The new model covers the classical model, the former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latter.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4041)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1235)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1DA105287-KF201313)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永东;阳兴洋;刘元雪;周维新;韩兴江;梅世兴;胡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中甲烷解吸特性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2期

2 鲜学福;辜敏;;有关间接法预测煤层气含量的讨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8期

3 杨其銮;王佑安;;煤屑瓦斯扩散理论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1986年03期

4 姜永东;鲜学福;易俊;刘占芳;郭臣业;;声震法促进煤中甲烷气解吸规律的实验及机理[J];煤炭学报;2008年06期

5 姜永东;熊令;阳兴洋;鲜学福;;声场促进煤中甲烷解吸的机理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10期

6 张登峰;崔永君;李松庚;宋文立;林伟刚;;甲烷及二氧化碳在不同煤阶煤内部的吸附扩散行为[J];煤炭学报;2011年10期

7 刘彦伟;魏建平;何志刚;刘明举;;温度对煤粒瓦斯扩散动态过程的影响规律与机理[J];煤炭学报;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智威;;煤层气渗流理论及其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1期

2 王克全;瓦斯径向流动理论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3年02期

3 赵志法;张庆华;黄长国;张淑同;;下向穿松软煤层涌水钻孔测压技术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5期

4 徐伟;;鹤壁八矿二_1煤层构造发育特征及对瓦斯灾害的控制作用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1期

5 姜永东;阳兴洋;刘元雪;周维新;韩兴江;梅世兴;胡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中甲烷解吸特性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2期

6 余楚新,鲜学福,谭学术;煤层瓦斯流动理论及渗流控制方程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5期

7 李晓红;冯明涛;周东平;夏彬伟;;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渗流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陆昌国,鲜晓红,,张代钧,鲜学福;无烟煤及其炭化样吸附甲烷的动力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9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储层渗透率研究的新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冯增朝;赵阳升;杨栋;段康廉;;瓦斯排放与煤体变形规律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毛飞;唐建新;赵宁德;李志强;陈久福;;重庆地区煤体孔和裂隙特征与特低渗透的关系[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学秋;王恩元;;矿井瓦斯灾害研究新发展[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富向;王魁军;何俊忠;;构造煤的瓦斯放散特征[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龙威成;孙四清;牛大伟;龙亚平;;浅析煤层瓦斯单向流动理论的应用[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5 陈德飞;康毅力;李相臣;;压裂液对煤岩气体解吸能力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Weina Yuan;Xiao Li;Zhejun Pan;Luke D.Connell;Shouding Li;Jianming He;;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Water and a Lower Silurian Chinese Shal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5年

7 Weina Yuan;Zhejun Pan;Xiao Li;Yunxia Yang;Chunxia Zhao;Luke D.Connell;Shouding Li;Jianming He;;Experimental study and modelling of methan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shal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会虎;沁南地区煤层气排采井间干扰的地球化学约束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吴爱军;松软煤层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预测的连续流量法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春雨;黄陵二号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柴磊;鹤煤四矿低透气性煤层瓦斯穿层钻孔抽放关键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小杰;兴阜矿3318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陈静;高压空气冲击煤体气体压力分布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邹旭;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立体模型的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会平;西曲矿综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运增;综采面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及运移规律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浩然;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桂森;栾英波;白凌燕;;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区探讨[J];城市地质;2011年01期

2 马东民;韦波;蔡忠勇;;煤层气解吸特征的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3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4 李晓红;冯明涛;周东平;夏彬伟;;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渗流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聂百胜,王恩元,郭勇义,吴世跃,卫建锋;煤粒瓦斯扩散的数学物理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6 鲜学福;辜敏;;有关间接法预测煤层气含量的讨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8期

7 万霞;两性树脂解吸动力学的研究──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J];广州化学;1999年01期

8 易俊;姜永东;鲜学福;张渝;;超声热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扩散数值模拟[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其銮;煤屑瓦斯放散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煤矿安全;1986年04期

10 杨其銮;关于煤屑瓦斯放散规律的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198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俊;声震法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机理及技术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李志强;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晓东;流体中污染物对轴对称物体的扩散模型及其简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4期

2 朱小龙;谢志江;刘长春;佟莹;;超洁净过渡间内微粒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3 郭宇彬;许振良;姬朝青;;吸附-扩散模型与溶解-扩散模型及其修正模型的相互关系[J];膜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4 毛熙彦;蒙吉军;康玉芳;;信息扩散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与扩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樟龙;林璋璋;邢信;董春雨;李鹏;;考虑溶质蜕变的污染物扩散模型及其解答[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7期

6 孙志宽;;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再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5期

7 朱炳辰 ,房鼎业;氨合成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多组分扩散模型[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8 W·E·Maffis ,孙佩君;河口石油扩散模型[J];交通环保;1984年06期

9 陈淑兰,赵修仁;活化状态下催化剂有效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几种扩散模型的评价[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10 李如生;形成晶体条纹的一个界面反应-扩散模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兴政;唐小我;;两种产品竞争与扩散模型的补充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胡姝慧;王萍;张曙光;;跳扩散模型下静、动态资产优化配置的等价问题[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步宁;;间歇吸附过程的孔隙-表面扩散模型[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解迎刚;杨溢;王志良;丁志淳;王铮;;基于Supermap的大气扩散模型的实现及应用[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5 董景荣;吴燕燕;陈宇科;;基于蚁群算法的重复购买多代创新扩散模型及其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颖晖;刘西林;;基于Bass内核的竞争产品市场扩散模型及分析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一杰;赵秀平;;用脉冲控制研究扩散模型最优分红与注资问题[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孙宝楠;尹训强;连展;;乳山湾污染物扩散模型数值实验与结果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G海岸环境与地球物理流体力学[C];2014年

9 杜雪樵;彭勃;;跳扩散模型中随机利率下的两种奇异期权定价[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朝阳;;技术扩散模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最优专利保护[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颜海兴;基于创新扩散模型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赵小羽;基于技术扩散模型的自主汽车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赵正龙;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董迎辉;跳扩散模型在寿险合同与信用衍生品定价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5 孟繁东;信息通信技术非恒定影响标准扩散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磊;我国地球资源卫星影像产品扩散模型与实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朋;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更新换代产品扩散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波;跳扩散模型在风险理论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磊;基于跳—扩散模型的开放式基金费率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春燕;基于拓展的多代创新扩散模型在我国半导体产品中的扩散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章烈琴;中国私人轿车市场中产品扩散模型的应用和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谢精斌;基于跳扩散模型的商品房价格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人杰;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跳跃—扩散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刘晓丽;跳—扩散模型一种新的参数估计方法及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7 应波;基于消费者采纳网络的网上购物扩散模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林喜令;非线性市场扩散模型的解的性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陈双;基于多代创新扩散模型的我国移动通信产品扩散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韦铸娥;两类跳扩散模型的双币种期权定价及其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8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18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