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综放特厚煤层新型通风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5 08:25
【摘要】:为解决塔山煤矿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频繁超限的问题,以塔山煤矿8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8105工作面"U"型和"E"型通风方式的瓦斯涌出规律,提出了"两进一回"新型通风方式,使得"E"型通风方式中出现的"丁"字口三角区域瓦斯体积分数小于0.5%,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同时,在"两进一回"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另外一种新的通风方式"E+I",以此弥补"E"型通风方式中风流不稳定的缺陷,以完善综放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及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治理理念。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requently exceeding the limit of gas in the process of coal mining in Tashan Coal Mine, taking 8105 face of Tashan Coal M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law of gas emission of "U" type and "E" type ventilation mode of 8105 face is analyzed comparatively. In this paper, a new ventilation mode of "two inlet and one return" is put forward, which mak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gas in the triangle of "D" mouth less than 0.5,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gas exceeding limit.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two inlet and one return" ventilation mode, a new ventilation mode "ei" is put forward to make up for the unstable air flow in "E" type ventilation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cal gas accumulation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and the control idea of gas overrun in upper corner.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分类号】:TD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发松;郑群;周汝洪;;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U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2 李勇军;朱熟生;刘石松;;Ⅱ824~(-2)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S1期

3 程远平;俞启香;;中国煤矿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陈开岩;张占国;林柏泉;刘明星;李生国;丁建勋;宋凯;;综放工作面抽放条件下瓦斯涌出及分布特征[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周福宝;刘玉胜;刘应科;张占国;;综放工作面“U+Ⅰ”通风系统与煤自燃的关系[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段支勇;孙冬;;12°上下行通风工作面煤壁涌出瓦斯分布规律数值模拟[J];煤;2011年06期

7 郭之宝;;砌块式阶段留巷技术在高瓦斯工作面中的试验研究[J];煤矿开采;2012年03期

8 郭剑如;;“U+L”与“双U”型通风方式对比分析[J];煤;2013年10期

9 李英明;杨明东;付永刚;;U型工作面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10 范红伟;;U+L型与U+I型综放工作面瓦斯排放效果对比分析研究[J];现代矿业;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学玉;瓦斯“截流抽放”快速揭煤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苏利军;;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汪义国;;近距离煤层群被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高建良;吴妍;罗娣;;风筒出口位置对掘进工作面瓦斯分布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泰;低瓦斯矿井瓦斯排放的方法选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郭德勇;郑茂杰;鞠传磊;郝相龙;;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逐步回归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8 王涛;王洋洋;郭长娜;张继华;;QGA-RBF神经网络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9 王海锋;;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gas extraction of a lower protected sea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4期

10 刘峰;;采空区封闭瓦斯泄漏原因及治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先隐;;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宜平;杨业新;蔡东红;华海洋;;大采高跨上山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武光辉;石军宏;何涛;;高瓦斯矿井立井井筒快速揭煤实践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魏引尚;宋国良;王宏博;;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5 张进军;刘宁川;昝军才;;大佛寺煤矿掘进工作面卸压松动圈范围的确定[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6 田永东;;煤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及其对设备的要求[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丁;刘长武;王东;徐煜航;;大断面地下工程瓦斯灾害人工统计监测及预防[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施式亮;何利文;宋译;刘影;;基于混沌与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时序分析与预测[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颜爱华;赵文义;;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膨胀能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理;王子春;;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飞燕;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高忠红;孤岛区域开采冲击与突出危险性耦合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春光;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深井煤样中吸附气体运移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生;采空区风流分布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利强;突出煤层水力径向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及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文旺;七星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少杰;新安煤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姚春雨;黄陵二号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建忠;潘三矿C13-1煤层掘进工作面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波;天池煤矿瓦斯分布规律及突出危险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永周;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群;李辰龙;;锚网索支护沿空留巷Y型通风关键技术[J];安徽科技;2010年08期

2 李秀琴;胡永忠;肖代兵;;薄煤层高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通风方式——“双U”型通风方式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3 撒占友,何学秋,王恩元,宋文官,徐狄微;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分布与积聚处理技术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5期

4 涂敏,刘泽功;顶板抽排瓦斯钻孔位置相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4期

5 李树刚;张伟;邹银先;林海飞;徐红;;综放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2期

6 柏发松;郑群;周汝洪;;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U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7 李迎富;华心祝;;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稳定性控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6期

8 梁栋,周西华;回采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李亮;夏爱军;逯锋兵;吴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优势与应用[J];光通信技术;2007年07期

10 赵波;杨胜强;杜振宇;;均压和封堵措施在运河煤矿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谢然浩;[N];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晓霞;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几类数值方法[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杨健健;采煤机工作状态参数与煤岩硬度影响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哲;;合理排氡通风方式的选择[J];工业安全与防尘;1985年01期

2 孙立忠;对小煤矿现行通风方式的分析[J];河北煤炭;1988年01期

3 ;东北冶金矿山通风方式初步研究[J];冶金安全;1977年03期

4 苏其琴;紧密褶皱煤层的采面通风方式初探[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8年10期

5 左兆祥;;基于Y型通风方式治理瓦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6 卢艳秋;高杨;赵宇;;病房内两种通风方式的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7 何琨;;隧道掘进通风方式与风量计算[J];城市建筑;2013年16期

8 吴晔晟;蒋长捷;;从客户需求定位住宅环境品质——金融街融汇项目通风方式选择的探索[J];中国住宅设施;2013年Z4期

9 戴红;;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在胡家峪矿桐木沟坑口的应用[J];有色矿山;1989年06期

10 黄少明;曹文贵;;大型工业厂房应用吹吸式通风方式控制焊烟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宏恩;王智超;唐冬芬;胡小明;;中国住宅通风方式研究概述[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2 段双平;周军莉;彭建国;张国强;段双平;;混合通风——一种节能环保的通风方式[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婧;王晋生;袁丽;王起伟;;地下柴油电站通风方式优化及模拟[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永海;贾振刚;陈耀文;王玉沛;;永久主扇投运前通风方式及方法的探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5 程伟;米战;;E型通风方式防治瓦斯积聚的试验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刘仁刚;高伟;胡远;;大红山铁矿“单元调控”通风方式应用成效[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7 魏乐;;浅谈厂房的通风降温[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8 张昌淋;张旭;;公路隧道回旋通风方式的洞口污染物环境影响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振亚;刘光大;;吹/吸式通风方式在熔铅锅中应用的探讨[A];2009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伸浩通;北方地区农村住宅供暖季适宜通风方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杨卓明;U+L两进一回通风方式风量配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23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23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e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