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低中煤级构造煤超临界甲烷吸附特性及吸附模型适用性

发布时间:2018-07-16 10:28
【摘要】:综合分析了低中煤级构造煤甲烷超临界吸附特性,以及常用的吸附理论及其扩展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Ⅰ类模型对最大吸附量(V_m)的拟合方差平均值表现为原生碎裂碎斑片状揉皱碎粒鳞片糜棱煤,其中T和L-F对原生煤和脆性构造煤的V_m拟合效果较好。Ⅱ类模型对构造煤V_m的拟合方差高于Ⅰ类模型,其中T-BET-1和T-BET-2不适合于鳞片煤。Ⅲ类模型的拟合方差平均值表现为:碎斑碎裂原生碎粒揉皱鳞片糜棱煤,拟合偏差低于Ⅰ和Ⅱ类模型,其中DR1~DR3和DA-3模型可以有效计算鳞片煤和揉皱煤的V_m。DR1~DR3可以较好的反映糜棱煤的V_m。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Ⅲ类模型的吸附饱和度逐渐增高,由单分子层不饱和吸附(原生、碎裂、碎斑),逐渐过渡为单分子层饱和吸附(碎粒、片状煤),再过渡为多分子层吸附(鳞片、揉皱、糜棱煤)。原生煤及构造煤吸附势(0~13 kJ/mol)分布均随着吸附空间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达到最大吸附量时,吸附空间表现为原生≈碎裂碎斑碎粒≈片状揉皱糜棱≈鳞片煤。拟合偏差分析表明:E-L,L-F,L和T,对碎粒煤适应性最强;L,F,T和E-L适合于鳞片煤;L,F,E-L,TBET-3,DR1,DR2适合于揉皱煤;而模型F和T适合于糜棱煤。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ritical adsorption of methane from structural coal of low and medium coal rank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lake coal, then transition to multilayer adsorption (scale, crinkle, chylarite).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of primary coal and tectonic coal (0 ~ (13) KJ / mol)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dsorption spac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43031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4001-02)
【分类号】:P618.11;TD712;TQ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华;蔡卫;马尚权;陈学习;;甲烷吸附模型在不同压力区间的适用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06期

2 张群;崔永君;钟玲文;张庆玲;降文萍;李育辉;;煤吸附甲烷的温度-压力综合吸附模型[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3 张茂林,梅海燕,杜志敏,李闽,孙良田;气体混合物吸附平衡模型与检验[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2期

4 张庆玲,曹利戈;煤的等温吸附测试中数据处理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2003年02期

5 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叶建平;煤中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4期

6 张群,杨锡禄;平衡水分条件下煤对甲烷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1999年06期

7 林腊梅;张金川;韩双彪;朱亮亮;;泥页岩储层等温吸附测试异常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6期

8 阮传明;;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试验及其在煤层气勘查中的重要意义[J];新疆有色金属;2012年05期

9 马东民;温兴宏;;无烟煤对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10 唐书恒,汤达祯,杨起;二元气体等温吸附-解吸中气分的变化规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永君;;煤吸附多组分气体的特征及模型研究[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本文编号:2126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26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