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福岛核事故向环境释放的Pu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09 15:08
【摘要】:福岛核事故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中包含了锕系元素Pu,其中以极毒组的239Pu、240Pu和高毒组的241Pu为主。本文总结并分析了针对福岛核事故向环境释放的Pu的相关研究。据估计,福岛核事故向环境中排放的239+240Pu总量约为109 Bq,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万分之一。此次事故排放的Pu同位素原子比(240Pu/239Pu和241Pu/239Pu)及活度比(A(238Pu)/A(239+240Pu))明显异于全球沉降值,可作为事故中Pu溯源的判定依据。事故所排放的Pu全部来源于核电站1~3号反应堆堆芯而非乏燃料池。现有研究报道的数据表明,在福岛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的陆地环境中存在来自核事故排放的Pu污染,污染相对严重的"热点"区域和该地区与核电站的相对位置没有明显关联,主要是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而对于人们关心的海洋环境,来自福岛核事故的Pu污染非常小。核事故向海洋中排放的Pu相对于核事故前海洋环境中的Pu污染水平可忽略不计。
[Abstract]:The radioactive nuclides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by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ontain actinides Pui, including 239Pu-240Pu in the extremely toxic group and 241Pu in the high-toxic group.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ed studies on the release of Pu from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to the environment.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240Pu emitted into the environment by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is about 109Bq, which is 1/10000 of the emission from the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 The Pu isotope atomic ratios (240Pu/239Pu and 241Pu/239Pu) and activity ratio (A (238Pu) / A (239 240Pu) emitted from the accident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global sedimentation value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trace source of Pu in the accident. All of the Pu emitted from the accident came from the nuclear reactor core no. 1 ~ 3 rather than from the spent fuel pool. The data reported by existing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llution of Pu from nuclear accidents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within the scope of 30km around the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lluted "hot spot" area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opography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of concern, the pollution of Pu from the Fukushima accident is very small. The pollution level of Pu emitted into the ocean by nuclear accident is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before the nuclear accid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75015) 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J1103206)
【分类号】:TL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琦,刘原中;拉格朗日烟团模型在核事故早期应急决策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期

2 王醒宇,施仲齐;核事故早期可防止剂量的计算[J];辐射防护;2002年03期

3 徐勇;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年10期

4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J];首都公共卫生;2011年02期

5 李玉成;罗楠;陈超峰;;搭建核安全交流国际平台——记日本福岛核事故专题研讨会[J];中国核工业;2011年10期

6 伍浩松;;福岛核事故两年来美国核工业界采取的行动[J];中国核工业;2013年03期

7 武光江;赵熙;陈东宾;高宜朋;侯政良;刘瀚;王川;;核事故分析及防护措施[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年06期

8 王立鹏;唐秀欢;龙霖;包利红;万俊生;袁建新;;核事故早期场外应急干预措施优化技术研究[J];辐射防护;2013年06期

9 逸桥;;海洋世界的核事故[J];航海;1993年03期

10 曲静原;核事故情况下场外早期应急防护措施的决策分析[J];辐射防护;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真;;世界核事故对人类和生物学影响回顾[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一龙;廖力;何旭;;福岛核事故对某高校大学生核电认知能力的现状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诸江;;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冯嘉礼;张永兴;;基于属性坐标学习和分析的核事故评估与决策模型[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孙健;王百荣;姜文华;来永芳;;福岛核事故对北京地区环境的影响及评价[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辐射防护分卷、核化工分卷)[C];2011年

6 廖力;王一龙;何煦;;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民众恐慌的探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7 徐涵;张志辉;;福岛核事故后让全面风险管理更好的发挥作用[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杜金洲;王锦龙;刘丹彤;石金辉;张经;;福岛核事故核素在我国气溶胶及其近海分布特征[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凯;王炜;;基于能量释放理论的核事故风险突变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朱雷;;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在福岛核事故后的核电发展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珂;细数历史上“够级别”的核事故[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记者 蓝建中;研究:福岛核事故或已致当地生物基因异常[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余昌;福岛核事故为何更多是“人祸”[N];北京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蒋建科;适度发展核电是正确选择[N];人民日报;2001年

5 记者 张志强;乌纪念核事故16周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孟桢尧;中国光有核事故演练还不够[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记者 方祥生;对核事故的反思不应阻碍未来核能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禾;环保部:日本福岛核事故长期影响不容忽视[N];科技日报;2011年

9 龙智慧;福岛核事故处理何不交给国际社会[N];中国能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鸿良;福岛核事故怎样演变为七级[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晓秋;核事故早期应急响应的风场和烟羽浓度预测模式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阳;核事故早期实时剂量评价方法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潘欢欢;论核事故侵权责任[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诚杰;核事故危机应对中相关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王斌;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的传播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蒋世松;国际核应急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宁莎莎;福岛核事故典型气载放射性核素的弥散及辐射剂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国君;湖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核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8 雷杰;福岛核事故背景下的核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9 谈文姬;核事故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系数的自适应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4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74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