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褐煤自然发火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8-23 20:44
【摘要】:为研究褐煤的自然发火特性,采用恒温加热法,对不同尺寸的立方体网状容器内的煤样进行实验,得到煤样的升温曲线和临界自燃点温度。根据实验条件,应用Fluent软件建立煤样升温过程的温度场、空气渗流场和氧气浓度场三场耦合模型。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煤体体积越大,临界自燃温度越低;当环境温度高于临界自燃温度值,煤体能够自燃,反之煤体不能自燃;煤体升温过程中的温度场、空气渗流场和氧气浓度场是随着时间变化并且相互影响的。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nite, a constant temperature heating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coal samples in a cube reticular container with different sizes. The temperature rise curve and critic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oint temperature of the coal samples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ree coupling models of temperature field, air seepage field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 field of coal sample heating proces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Fluent software.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volume of coal is, the lower the critic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mperature is, and whe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mperature, the coal can self-ignite, whereas the coal can not self-ignite. Air seepage field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 field change with tim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与环境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九州大学工学部地球资源工学部门;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梁宝成;王兴存;朱孔绪;;临沂矿区三层煤自然发火机理与防治[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王儒军;高广伟;姚广田;张志;杨宏民;乔凤龙;赵宏;刘贵文;梁运涛;;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家煤矿通风系统优化及煤自然发火规律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3 程根银;王玉怀;陈绍杰;马玉姣;;兴源矿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实验分析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海珠;;煤对氧扩散特性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刘学武;张平;;露天煤矿褐煤自然发火化学防治技术[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6 陈舸;陈孟伯;;煤自然发火促成瓦斯爆炸作用的讨论[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卫亮;;CO/CO_2作为煤自然发火指标气体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8 张卫亮;梁运涛;杨宏民;;CO/CO_2比值作为煤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在安家岭井工矿中的应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红丽;叶斌;赵敏;;基于MATLAB6.1的煤自然发火煤体温度灰色预测研究[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凯;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及高效防治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朋;麻家梁矿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戴小平;无烟煤自然发火的实验研究及机理的探讨[D];重庆大学;2003年

3 吴晓光;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4 姬文龙;鲁班山北矿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红丽;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温度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晓晨;孔隙尺度下煤自然发火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孙宗贤;煤自然过程与临界着火条件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福勇;柠条塔矿2~(-2)煤自然发火特征温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冯玉龙;吉新煤矿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10 谷斐;煤自然发火的实验模拟和气体吸附的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99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99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