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深井降温系统管道结垢微观机理

发布时间:2018-08-24 12:31
【摘要】:以深部矿井降温系统管道内壁出现的结垢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采集管道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测试,确定管道内成垢性离子并建立化学及数学模型,其次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得到了深部矿井降温系统管道结垢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深井降温系统管道内壁结垢过程包括Ca~(2+)和CO_3~(2-)的结合结晶及MgCO_3、CaSO_4转化为CaCO_3的转化;理论分析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深井降温系统管道内壁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成垢性离子(Ca~(2+)、HCO~-_3、Mg~(2+)和SO~(2-)_4,且Mg~(2+)和SO~(2-)_4的存在会抑制碳酸钙结垢的产生。该研究对于深部高温热害矿井的降温系统的结垢产生机制以及采取合理的防、除垢措施,保障良好的矿井降温效果和安全生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Abstract]:Taking the scaling problem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eep mine cooling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water samples of the pipeline are collected for the total analysis and test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scale-forming ions in the pipeline are determined and the chemic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Secondly,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pipe scaling in deep mine cooling system is studied by 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ing process of deep well cooling system includes the combination crystallization of Ca~ (2) and CO_3~ (2-) and the conversion of MgCO_3,CaSO_4 to CaCO_3.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cale formation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eep well cooling system are Ca~ (2) HCO-C (3) Mg2 and SO~ (2-) 4, and the existence of Mg~ (2) and SO~ (2-) 4 will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scaling. This study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echanism of scale formation in the cooling system of deep mine with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and the adoption of reasonabl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move scale, and to ensure good cooling effect and safe production in the min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TD72.7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玉麟;;井下移动式局部降温系统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张方建;马平原;;高效地冷空气循环降温系统[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乾增珍;何满潮;贺利民;;深井降温系统中的冬冷储能原理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4 王欣怡;;反馈式人体物理降温系统[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雷;权景伟;许云良;;基于HEMS降温系统的深井高温区域二期扩容工程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6 刘伟;王桂坤;;冰输冷技术在深井降温中的应用[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满潮;徐敏;;HEMS深井降温系统研发及热害控制对策[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柴立龙;马承伟;张晓蕙;曲梅;陈青云;余飞;;地源热泵温室降温系统的试验研究与性能分析[A];《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辽宁 张国清 孟轩宇 孙荣珍;经济节能的风机/湿帘降温系统[N];电子报;2014年

2 记者 赵凤华 通讯员 霍建伟 张明平;水雾降温系统让你“凉爽”看世博[N];科技日报;2010年

3 孙玉宝邋曹云坤;国内首套煤矿制冷系统运行[N];经理日报;2007年

4 周玉成邋邵月平;“HEMS降温系统研发及深井热害控制对策”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经理日报;2007年

5 束涛;赵楼矿:国内首套井下降温系统投入运行[N];经理日报;2008年

6 张晓文 李小洪;温室降温系统的有效维护措施(四)[N];中国花卉报;2003年

7 张晓文 李小洪;温室降温系统的有效维护措施(五)[N];中国花卉报;2003年

8 记者 吴永红 通讯员 王宝证;盛夏矿工作业不再蒸“桑拿”[N];安徽日报;2010年

9 张晓文 李小洪 于丽;温室降温系统的有效维护措施(一)[N];中国花卉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巧云;深部煤矿降温系统管道结垢与腐蚀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2 齐平;夹河矿HEMS深井降温系统热能交换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远;矿井局部降温系统分析及冷热风混合过程模拟[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2 毛淑丽;冰输冷降温系统原理及设计计算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灿;冰输冷降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朱志平;开放式猪舍通风与喷雾蒸发降温系统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5 项英;矿井生产所需制冷量及降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柳光磊;矿井冰降温系统融冰池融冰特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亓玉栋;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0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00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