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瓦斯多场耦合显微观测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al and gas (methane) under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ground stress and gas press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gas mining by CO _ 2 injection in coal mine gas extraction and the sealing of CO2 in deep non-mining coal seam. The dynamic process of coal-gas interaction under multi-physical field coupling condition is observed more accurately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A coal-gas test device with micro-observation device under multi-field coupling condition is developed. The device consists of a sealed container and a force clamping mechanism, a pressure system, a temperature field system, and a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ystem.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by means of a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evice. The subtle change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al and different gases are observed directly under multi-field conditions. The adsorption and expansion experiments of CO _ 2 under the same pressure, same temperature and no stress loading were carried out by this device. It is found that (1)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pecimen in the two gases has rough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rapid growth, slow growth and equilibrium. The adsorption isothermal curve is similar to the adsorption isothermal curve; (2) the time of reaching adsorption saturation in CO2 gas is shorter than that in gas; (3) the maximum linear strain of specimen in gas is about 0.15, an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maximum linear strain is about 0.15. The maximum linear strain of the specimen in CO2 gas is about 0.5.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maximum strain in CO2 gas is about 3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in gas. The devi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intuitive and high precis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174241)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福凯,徐龙君;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减排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5期
2 安明燕;杜泽生;张连军;;2007-2010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5期
3 梁冰;于洪雯;孙维吉;石迎爽;;煤低压吸附瓦斯变形试验[J];煤炭学报;2013年03期
4 谢和平;高峰;周宏伟;程红梅;周福宝;;煤与瓦斯共采中煤层增透率理论与模型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雄刚;黄存捍;余照阳;;我国煤矿“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状况及对策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3期
2 尹光志;王振;张东明;;有效围压为零条件下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影响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张永霞;黄立维;;等离子体甲烷转化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9年04期
4 刘圣琪;;管理与技术并重搞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Z2期
5 焦尚彬;宋丹;张青;唐金伟;;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监测系统[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年05期
6 冯涛;王鹏飞;陈丽娟;郝小礼;;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燃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7 夏晨阳;庄裕海;卢振洲;邵祥;童为为;伍小杰;;高瓦斯矿井无线供电系统安全容量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S2期
8 赖枫鹏;李治平;张跃磊;付应坤;;利用排采数据计算煤层渗透率的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刘峻杉;;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刘勇;刘笑天;;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英;刘娜;谭彦乐;贺侠;金于涛;;基于玉华煤矿的矿井废气环境效应分析[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2 李俊乾;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煤岩割理压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实验分析[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建国;;平顶山矿区深井动力灾害灾变机理及防治关键技术[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4 Weina Yuan;Zhejun Pan;Xiao Li;Yunxia Yang;Chunxia Zhao;Luke D.Connell;Shouding Li;Jianming He;;Experimental study and modelling of methan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shal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余海霞;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娜仁花;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甲烷及氮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颜爱华;煤层瓦斯含量多源数据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勇;煤矿井下导向压裂裂缝扩展及增透机理[D];重庆大学;2012年
6 陈蓥;同忻煤矿地质动力环境分析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马玉林;煤与瓦斯突出逾渗机理与演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陈结;含夹层盐穴建腔期围岩损伤灾变诱发机理及减灾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董呈杰;甲烷—沉积煤尘爆炸实验与大涡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胡维嘉;突出瓦斯—粉煤流冲击动力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顺;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文婧;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风险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雷;剪切荷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刘义磊;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亮;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祝成凤;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氯化反应及产物选择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韩树丽;沈阳市垃圾处理方式对温室气体减排影响的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张福凯;改性煤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中甲烷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杜吴鹏;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填埋处理温室气体[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王义振;粒状甲烷单氧化酶中铜载体(Methanobactin)的模拟[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宏舟;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J];节能与环保;2002年11期
2 陈秋;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J];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3 徐龙君,鲜学福,刘成伦;煤层气污染控制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研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2期
4 郑京;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J];山东环境;2003年01期
5 许江,鲜学福,杜云贵,张广洋;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的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6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储层渗透率研究的新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张国华,梁冰;煤岩渗透率与煤与瓦斯突出关系理论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何学秋;薛二龙;聂百胜;李钢;;含瓦斯煤岩流变特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任仁;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源及其减排的技术措施[J];环境导报;2000年04期
10 刘玉洲,张林华;2003年1月-2005年6月煤矿瓦斯死亡事故的统计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泉霖 ,郑庆福;福建省无烟煤瓦斯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内在因素分析[J];煤质技术;2002年06期
2 孙叶;谭成轩;孙炜锋;王瑞江;吴树仁;陈群策;;煤瓦斯突出研究方法探索[J];地质力学学报;2007年01期
3 杨新乐;张永利;;气固耦合作用下温度对煤瓦斯渗透率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4 贾东旭;陈向军;;强烈地质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6期
5 李云波;张玉贵;张子敏;姜波;;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特征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6 王东;宋建成;陈军胜;;电化学强化煤瓦斯解吸渗透机理初步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03期
7 张力,郭勇义,吴世跃;块煤瓦斯吸附动力过程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00年09期
8 魏建平;陈永超;温志辉;;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08年08期
9 张力,郭勇义,吴世跃;块煤瓦斯放散特性的实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军萍;;水份对煤瓦斯吸附特性的影响[A];2006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守东;刘杰;宋有凯;摆富祯;;乌兰井田下二叠统3号煤瓦斯地质特征[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杨沛洁;联合国批准平煤瓦斯利用CDM项目[N];平顶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军伟;颗粒煤瓦斯扩散时效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志刚;温度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云波;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特征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国飞;无烟煤瓦斯解吸的块度效应及其电化学作用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陈攀;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志辉;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宏;环境温度对颗粒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恒;焦煤瓦斯吸附解吸块度效应及其电化学作用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33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3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