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开采突水溃砂的颗粒流模拟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epage failure, coupled flow and surge of water and sand under shallow coal seam mining, and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bursting and sand bursting, 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bursting and sand burst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water burst sand burst in shallow coal seam mining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software PFC2D to simulate the seepage deformation failure and mixed flow migration process of overlying loose be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water pressure of the overlying loose aquifer and the width of the fissure channe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eepa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the loose layer. When the initial water pressure of the aquifer increases, the velocity of fluid and the contact stress between particles increase obviously, and show a nonlinear increasing trend, the outburst time of the mixed flow of water and sand,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outburst velocity and the fissure channel, Roughness corre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wo possible types of water-sand outburst are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fluctuation law of Y direction outburst velocity of water-sand mixed flow, and the initial water pressure of aquifer affects the occurrence and migration of water-bursting sand. Therefore, the method of preventing water inrush and sand bursting by thinning loose layer water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3401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2012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2010YL07)
【分类号】:TD745;TD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汤爱平,董莹,谭周地,文爱花;振动作用下矿井突水涌砂机理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2 张世凯;厚含水松散层薄基岩开采涌水规律及预计[J];河北煤炭;1999年02期
3 张敏江,张丽萍,姜秀萍,刘福跃,张国忱;弱胶结砂层突涌机理及预测研究[J];金属矿山;2002年10期
4 梁燕,谭周地,李广杰;弱胶结砂层突水、涌砂模拟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隋旺华;蔡光桃;董青红;;近松散层采煤覆岩采动裂缝水砂突涌临界水力坡度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6 隋旺华;董青红;;近松散层开采孔隙水压力变化及其对水砂突涌的前兆意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伟峰;薄基岩采动破断及其诱发水砂混合流运移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峰;;开采断层错动对上覆粘土层变形破坏影响的模型试验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2 陈信春;汤桂英;;某水库渗漏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介绍[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6期
3 李斌;宋小龙;;循环流化床内颗粒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4 李斌;宋小龙;;流化床内颗粒旋转特性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5 姚邦华;魏建平;王登科;王云刚;张宏图;;司马矿薄基岩区顶板突水危险性数值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6 李斌;周遵凯;姚路;焦明月;宋小龙;;流化床内不同密度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7 王档良;姜振泉;;在建矿井井壁渗漏水的地质成因分析与化学注浆治理[J];建井技术;2008年05期
8 李术才;李利平;李树忱;冯现大;李国莹;刘斌;王静;许振浩;;地下工程突涌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9 李振华;丁鑫品;程志恒;;薄基岩煤层覆岩裂隙演化的分形特征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许家林;朱卫兵;王晓振;;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突水机理与防治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隋旺华;张改玲;姜振泉;王档良;;矿井溃砂灾害化学灌浆治理技术现状及关键问题研究途径探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滨滨;王文学;;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的GIS与熵值耦合评价[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湛铠瑜;翟守俊;张小翠;;动压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模型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蒋明镜;金树楼;张宁;陈贺;张顺高;;不同坡面松散程度岩质边坡失稳演化离散元分析[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钢伟;浅埋煤层开采与脆弱生态保护相互响应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张改玲;化学注浆固砂体高压渗透性及其微观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魏世明;岩体变形光纤光栅传感检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伟峰;薄基岩采动破断及其诱发水砂混合流运移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李振华;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围岩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刘怀忠;煤矿开采对矿区地下水系统扰动的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王晓振;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压架突水灾害发生条件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李杨;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及对地下水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玮;裂缝性油藏岩石力学特性及其对水力压裂起裂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侯守军;大柳塔煤矿薄基岩综采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及支架管理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玉军;铁北煤矿松软砂岩含水层下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及溃砂预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4 窦家环;厚含水松散层下煤岩柱合理留设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磊;祁东煤矿高水压下原生纵向裂隙发育覆岩采动破坏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6 刘海荣;浅埋砂层隧道变形特征及综合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苏秀婷;青岛地铁富水砂层隧道开挖施工风险与变形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邹婵;基于颗粒帘的换热器基础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9 谢一民;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DEM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张博;颗粒界面和颗粒流体系统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铁锤;;坚持“十六字”原则落实“五项”措施 努力构建煤矿水害防治长效机制[J];当代矿工;2006年07期
2 汤爱平,董莹,谭周地,文爱花;振动作用下矿井突水涌砂机理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3 段小宁,李鉴初,刘继山;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下裂隙岩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4 程久龙,于师建;覆岩变形破坏电阻率响应特征的模拟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5期
5 吴树仁;;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廖学东,疏开生;中等富水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试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7 隋旺华,狄乾生;开采沉陷土体变形与孔隙水压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8 张改玲,董青红,隋旺华,陈德俊,王连奎,赵庆杰;红层与煤系复合结构覆岩采动破坏分析及其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9 夏筱红;隋旺华;杨伟峰;;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过程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10 杜晓军;煤矿突水快速分析与判别系统[J];河北煤炭;1999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庆享,钱鸣高,石平五;浅埋煤层采场老顶周期来压的结构分析[J];煤炭学报;1999年06期
2 黄正全;;浅埋煤层开采岩移特征与渗水机理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2期
3 张杰;侯忠杰;马砺;;浅埋煤层老顶岩块回转过程中的溃沙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王旭锋;张东升;卢鑫;许猛堂;仇小祥;;浅埋煤层沙土质冲沟坡体下开采矿压显现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6期
5 常进海;;浅析浅埋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机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6 杨鹏,冯武林;神府东胜矿区浅埋煤层涌水溃沙灾害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S1期
7 侯忠杰,谢胜华,张杰;地表厚土层浅埋煤层开采模拟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董爱菊;张沛;黄庆享;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周期来压动载机理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玉德;张东升;赵永峰;李健慧;;浅埋煤层环境影响的源头控制型安全开采技术[J];煤矿安全;2011年04期
10 韩谷雨;钟新春;范扩;王晓;刘锋;;山体浅埋煤层覆岩的应力分布规律[J];煤炭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敬;段书武;;厚风积沙浅埋煤层顶板灾害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苗彦平;郭佐宁;黄永安;王碧清;;浅埋煤层合理支护阻力实测统计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刘国磊;樊克恭;肖同强;;山地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黄庆享;石平五;钱鸣高;;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的矿压特征[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庆享;刘素花;张沛;黄克军;;浅埋煤层局部充填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模拟[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郝君;白如红;王振华;何龙伟;;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阻力分布规律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7 侯彦威;高波;马炳镇;王鹏;张振勇;程思远;;浅埋煤层顶板富水区的直流电法探测技术[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8 杨治林;;初始后屈曲理论在浅埋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黄庆享;;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及合理支护阻力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保仁;;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深孔预裂爆破安全技术[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沛;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动态结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范钢伟;浅埋煤层开采与脆弱生态保护相互响应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李凤仪;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矿压特点及其安全开采界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赵兵朝;浅埋煤层条件下基于概率积分法的保水开采识别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志强;沟谷地形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动载矿压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森林;浅埋煤层采动裂缝损害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文岗;浅埋煤层砂土层载荷传递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3 谢大平;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稳定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任艳芳;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结构特征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5 杨菊花;浅埋煤层顶板岩层结构的非稳定性态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沛;浅埋煤层上覆厚沙土层采动载荷传递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昊;浅埋煤层群开采地表漏风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8 郭文;浅埋煤层顶板结构灾害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谢胜华;地表厚土层浅埋煤层覆岩运动与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10 王锐军;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结构与来压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45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4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