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线性回归方程对煤吸附常数计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13 19:53
【摘要】:为了解线性回归方程对计算煤的瓦斯吸附常数的影响,利用高压容量法对4个矿井煤样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计算了莱恩威弗-伯克、伊蒂-霍夫斯第、斯卡查德和朗缪尔4种线性回归方程的煤的瓦斯吸附常数,并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煤的瓦斯吸附常数计算的瓦斯吸附量与试验吸附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根据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大小,在4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煤的瓦斯吸附常数过程中莱恩威弗-伯克方程回归效果最好;4种的线性回归方法计算煤的瓦斯吸附量的误差率变化趋势相一致,呈现一种偏态分布;根据绝对误差率的大小,不同的线性回归方法适用于不同吸附压力范围。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n the calculation of gas adsorption constants of coal, isothermal adsorp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four coal samples by high-pressure volumetric method. The gas adsorption constants of coal with four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Skachard and Langmuir,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by different coal adsorption consta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adsorption capacity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linear regr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the gas adsorption constant of coal with four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the effect of Lane Wiffer-Burke equation is the best,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error rate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al calculated by four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is consistent, showing a skewness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absolute error rate, different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adsorption pressure range.
【作者单位】: 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海飞;赵鹏翔;李树刚;成连华;李志梁;索亮;;水分对瓦斯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2期

2 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2期

3 钟玲文,郑玉柱,员争荣,雷崇利,张慧;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J];煤炭学报;2002年06期

4 李志强;鲜学福;黄滚;;地应力地温场中煤层气富集区高精度定量预测的力学方法[J];煤炭学报;2012年S2期

5 李一波;郑万成;王凤双;;煤样粒径对煤吸附常数及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3年01期

6 王文林;谭蓉晖;王兆丰;;吸附平衡时间对瓦斯吸附常数测值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利军;;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蔡如法;童校长;;穿层钻孔掏穴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效军;王立功;;刘桥一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禹业挺;余陶;邓中;肖峻峰;;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消突效果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谢振华;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6 马德文;邱楠生;谢增业;许威;;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田异常高压演化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5期

7 王庆国;;瓦斯隧道煤系地层揭煤施工技术探讨[J];重庆建筑;2010年06期

8 张小东;刘浩;刘炎昊;苏现波;;煤体结构差异的吸附响应及其控制机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陈同俊;崔若飞;刘恩儒;;构造煤AVO特征及正演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10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新良;罗文柯;刘寿兰;陈小辉;;顺层长钻孔抽采瓦斯抽采半径数值法与钻孔负压法的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冰;陈天宇;孙维吉;;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气藏井间干扰对井网布置的影响[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常先隐;;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程根银;陈绍杰;;温度对平衡水分煤样吸附常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高帅;李晓泉;蔡波;;突出煤样与非突出煤样三轴压缩试验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双明;高新民;范立民;;陕西省煤层气资源及开发前景[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7 王社荣;李振林;;象山矿井5煤层综掘面底板水与瓦斯治理[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8 周林锋;张家文;;高位钻孔抽放技术在高瓦斯回采工作面中的应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孙景来;贾东旭;刘德国;;煤层渗透性系数的研究[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10 袁亮;;淮南矿区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晓华;辽宁矿区煤层气开采渗流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春华;石门揭突出煤层围岩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柯;陶二井田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卫斌;五阳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萌;长虹井田瓦斯地质规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志刚;温度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任子阳;阳泉无烟煤对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唐耀才;鹤壁矿区严重突出矿井始突瓦斯含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攀;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鹏;秦其明;姚云军;;地表温度异常机理及热红外遥感监测——以河南焦作煤层气富集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谢振华;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3 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4 彭苏萍,高云峰,杨瑞召,陈华靖,陈信平;AVO探测煤层瓦斯富集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以淮南煤田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5 刘胜;;煤样瓦斯吸附常数测定设备用数据采集仪的研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6期

6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7 许江,鲜学福;煤层中瓦斯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刘洪林,赵国良,门相勇,王红岩;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类型初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鲜学福;辜敏;;有关间接法预测煤层气含量的讨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8期

10 戴林超;聂百胜;;煤粒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志强;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9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69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