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性与管理研究
[Abstract]:With its advantages of convenience, rapid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 accessibility, urban electric bicycle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preferred travel modes for resi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mount of electric bicycles is constantly hitting a new high, because the technology of electric bicycles exceeds the standard. The number of safety acci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damage caused by acci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safety accidents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various urban areas. Therefore,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raffic safet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lectric bicycle city.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crowd characteristics, us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bicycle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raffic flow investigation. It also analyzes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electric bicycle to other traffic participan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existing electric bicycle traffic accidents,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Then the safe area of electric bicycle driving is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and the occupation of space-time resources of urban road traffic of electric bicycle is studie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the space-time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electric bicycle on urban traffic and social management.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electric bicycl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anagement TOWS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the actual traffic situation in China, the location and necessity of electric bicycle in urban traffic are clarified.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k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demand of urban residents for electric bicyc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afe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electric bicycles. Specific advice on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毓山;;电动自行车想说爱你不容易[J];监督与选择;2000年01期
2 江景舫;电动自行车能否报牌上路之我见[J];安全与健康;2002年06期
3 一言;电动自行车的诉说[J];安全与健康;2002年08期
4 阮志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标解答[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2年01期
5 孙玮;处境尴尬的“黑户口”行业——电动自行车[J];上海轻工业;2004年01期
6 陈文凯;关于对电动自行车标准改进的几点建议[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5年03期
7 刘海英;慎重购买电动自行车[J];安全与健康;2005年20期
8 ;能否给电动自行车一条出路[J];稀土信息;2006年01期
9 ;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常识[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年03期
10 李剑玲;贺群英;;适用于中老年人的电动自行车[J];轻工机械;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纪元;;浅议电动自行车限用问题[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良泉;王海瑛;刘世新;刘欣欣;孙莹;;山东省电动自行车满意度测评行业分析[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3 郑伶俐;;深圳电动自行车发展适宜性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4 马金盛;冯川;尹虎;;电动自行车的人机工程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蕊;张新天;冷传才;;电动自行车当量换算体系的初步研究[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徐保伯;刘务华;刘怡;阳朝辉;;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及其动力电池的选择[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金良;孟良荣;;关于“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的几点思考[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宋二虎;王义新;陈隆;;浅析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产业化之路[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周涛;詹琼华;;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的发展概况[A];第十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陆静;;继续关注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地方政府可以对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回收做点什么?[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然 赵景芳;电动自行车:一路走好(待续)[N];天津工商报;2000年
2 记者张靖;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N];北京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崔进贤;北京 电动自行车有望放开[N];中国汽车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崔进贤;京城电动自行车销售树起联合大旗[N];中国汽车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钟鹏驰;武汉处罚电动自行车[N];中国汽车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崔进贤;听何祚庥院士“鼓吹”电动自行车[N];中国汽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钟鹏驰;湖北对电动自行车仍未“开禁”[N];中国汽车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崔进贤;北京电动自行车市场黯然的诀别[N];中国汽车报;2002年
9 张允平;让电动自行车合法上路[N];法制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余凯 刘娜 实习生 原永涛;电动自行车驶向何方[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文华;人—车—路环境下电动自行车动态性能与碰撞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广红;中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范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振兴;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治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董艳涛;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吕腾飞;电动自行车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5 许铭倩;电动自行车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付倩;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性与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胥超;基于无线通讯的便携式电动自行车检测系统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邹小健;基于人群差异化分类的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金荣;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10 江慧芝;电动自行车冬季防护服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319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1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