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陷落柱突水危险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11-22 08:44
【摘要】:为研究陷落柱能否导通煤层底板岩溶强含水层发生突水,从微观岩石学角度,以太原古交镇城底矿陷落柱为例,采用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陷落柱充填物孔隙结构和溶蚀情况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陷落柱柱体内充填物岩样孔隙度0.640%~3.830%,平均孔隙直径1.620 8~21.6716μm,其中多以微孔和超微孔为主。陷落柱中有大量的裂隙被方解石脉充填,方解石晶体个别有溶蚀现象,溶蚀较轻微,溶孔溶隙直径大都远小于10μm,这些微溶孔溶隙在目前的地应力下不具有导水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collapse column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inrush in the karst strong aquifer of coal seam floor, taking the collapse pillar of Gujiaozhen city bottom mine in Taiyua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ngle of microscopic petrology, The pore structure and dissolution of caved column fil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mercury injection tes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rosity of rock samples in the collapse column was 0.6400.83 0 and the average pore diameter was 1.620 821.6716 渭 m. Most of them are micropores and ultrapores. A large number of cracks in the collapse column are filled with calcite veins. The dissolution phenomenon of calcite crystals is relatively slight, and the diameter of dissolved pores is much smaller than 10 渭 m. These micro-dissolved pores have no water conductivity under the present geostress.
【作者单位】: 山西能源学院地测系;
【分类号】:TD74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艳;岳琪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轰炸影响及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7年22期

2 王艳;;论综合治理垃圾短信的措施[J];智富时代;2017年06期

3 李琼阳;;集成学习算法Adaboost在垃圾短信客户预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年12期

4 黄钰;李伟渊;江鹏;;我国垃圾短信的现状分析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2016年08期

5 徐大伟;李斌;;海洋石油开采企业溢油污染规制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6年02期

6 雷勋平;邱广华;;基于前景理论的食品行业行为监管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6年02期

7 张文浩;姜铁男;张威;陈艳;;垃圾短信的系统识别及人工拦截处理[J];信息技术;2014年04期

8 吕a;;信息控制人的个人档案信息保护义务立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4年08期

9 郭零兵;罗新星;朱名勋;;移动商务信任的演化博弈及动态仿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年07期

10 谢友宁;钮钦;;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灾害风险评估[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彭旭知;;重构利益链:垃圾短信非垃圾[J];通信企业管理;2009年05期

2 赵雪莹;;垃圾短信与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相关问题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9年02期

3 张淑亚;周书霞;;垃圾短信综合治理的困境与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7期

4 王彦志;;“透明社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J];检察风云;2008年10期

5 黄武双;;个人信息保护与垃圾短信的遏制[J];检察风云;2008年10期

6 赵玉玉;康学强;;新经济时代,垃圾短信如何规制?[J];中国电信业;2007年09期

7 韩业庭;;揭开垃圾短信幕后利益链[J];中国新通信;2007年12期

8 孙冉;个人信息的权利期待[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1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华;徐高明;李见波;;我国陷落柱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矿业;2009年04期

2 朱万成;魏晨慧;张福壮;杨天鸿;;流固耦合模型用于陷落柱突水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王家臣;李见波;;预测陷落柱突水灾害的物理模型及理论判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4 王家臣;李见波;徐高明;;导水陷落柱突水模拟试验台研制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5 邵文岗;;陷落柱突水的防治技术探析[J];山西焦煤科技;2013年08期

6 李亭;警惕陷落柱突水——陷落柱突水一例[J];河南煤炭;1982年02期

7 冯春学;;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危险性的力学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6期

8 李正立;王连国;侯化强;;考虑渗流应力耦合关系的陷落柱突水机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9 李金凯,周万芳;华北型煤矿床陷落柱突水水文地质环境及预测[J];煤矿安全;1988年07期

10 李大敏;张集煤矿隐伏陷落柱突水快速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彦琦;张文琴;邓超;;椭圆柱形矿井陷落柱突水机理与突水判据[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2 李正立;王连国;侯化强;;考虑渗流应力耦合关系的陷落柱突水机理研究[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3 韩德品;闫述;陈立武;张有朝;彭中鑫;;TEM技术探测淹井后陷落柱突水通道[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本文编号:2348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48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