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矿区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Abstract]:Mine water inrush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coal min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afety of co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quickly distinguish the source of water inrush, the long term observation hole of mine surface water level, the underground discharge hole and the point of downhole water outlet are used to select the fourth aquifer of the Cenozoic and the fractured aquifer of the sandstone of coal series respectively in Su-Linhuan mining area of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Water samples of 42 rare earth elements in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karst aquifer and Ordovician karst aquifer. The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mining areas were studied by factor analysis in modern statistics. Two common factors whose eigenvalues are greater than 1 are extracted, and the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two factors reaches 93.055, which can fully explain the hydrochemical information of most aquifers in Shu-Lin mining area. In this paper, a Bayes model for judging water source of water inrush aquifer by using rare earth elements as analytical variable is established. The discriminant rate is as high as 93%, and the resul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 of factor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water inrush in coal mining.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244)
【分类号】:P641.4;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桂和荣,陈陆望;皖北矿区主要突水水源水文地质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再兴;张凤鸣;庞良;韩国童;;有关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探讨[J];地下水;2009年05期
2 钱家忠;杜奎;赵卫东;周小平;马雷;;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以新庄孜煤矿为例[J];地质论评;2012年06期
3 郑晨;吴基文;路飞;;宿县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J];地下水;2014年06期
4 桂和荣,陈陆望,宋晓梅;皖北矿区地下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漂移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王来斌;朱传峰;王大设;;孙疃煤矿1028工作面底板突水特征与水源识别[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曾力;陈玉同;张磊奇;;建设工程场地水文地质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7 桂和荣,陈陆望;皖北矿区深部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混合模式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09期
8 姜谙男;梁冰;;地下水化学特征组分识别的粒子群支持向量机方法[J];煤炭学报;2006年03期
9 陈陆望;桂和荣;殷晓曦;;地下水溶解碳酸盐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J];煤炭学报;2008年05期
10 陈陆望;桂和荣;殷晓曦;;深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水循环示踪[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保民;煤层气开采的水文地质控制和产能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陈松;基于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宿南矿区地下水演化与识别[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明能;刘店煤矿太原组灰岩水对10煤层安全开采的影响及突水水源判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2 孙林;杨柳煤矿太原组灰岩水对10煤层安全开采的影响及突水水源判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葛晓光;临涣矿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研究[J];安徽地质;1999年04期
2 陈陆望,桂和荣,许光泉,宋晓梅,袁文华;皖北矿区煤层底板岩溶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陆望,桂和荣,胡友彪,许光泉,袁文华;皖北矿区煤层底板岩溶水水化学特征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2期
4 段玉成,黑磊,,解光新;环境同位素在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年01期
5 陈陆望,桂和荣,胡友彪,许光泉,袁文华;皖北矿区煤层底板岩溶水环境同位素判别模式[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6 谢昌运,庞西歧;环境同位素技术在渭北矿区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94年02期
7 庄稼;环境同位素方法在判定矿井水源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可胜;;谢桥矿东风井突水水源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5期
2 陈陆望;桂和荣;殷晓曦;钱家忠;潘乐荀;;临涣矿区突水水源标型微量元素及其判别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3期
3 刘剑民;王继仁;何治良;;煤矿矿井突水水源的多元矩阵模型分析[J];科技导报;2014年09期
4 孙林华;桂和荣;陈松;;Minitab软件在皖北矿区突水水源识别上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5 周笑绿,郑世书,杨国勇;南桐煤矿二井井下突水水源综合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6 聂荣花;晏伟;萨贤春;;Bayes逐步判别法在邢台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年06期
7 桂和荣,陈陆望;皖北矿区主要突水水源水文地质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3期
8 陈朝阳,王经明,董书宁,姜峰,王清龙,高建中;焦作矿区突水水源判别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4期
9 钱家忠;潘婧;赵卫东;陈陆望;;基于SVM的潘三矿B8组与C13组煤开采中突水水源判别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10 张永泰,姜在炳;矿井突水水源类型判别模型及其系统实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丽云;刘平;金吕锋;桂和荣;胡友彪;;新集五矿井筒突水水源分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李小雪;;水质分析在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赵振中;;13071采煤工作面突水水源分析与治理技术[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汪子勇;孟凡良;;挡水墙的设计与施工[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苑玮 谭效林;为国家挽回价值12—14亿元原煤资源[N];中煤地质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冬冬;鸭口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春寅;基于地下水三维水化学场的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德强;葛泉矿东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崔佳星;邢台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5 关秋红;新庄孜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杨梅;基于GIS的淮南老矿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张秀云;基于GIS的丁集煤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快速判别[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孔少奇;基于水化学特征的王庄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崔喜;基于GIS的淮南孔集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潘婧;基于Matlab的潘三矿地下水水化学场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7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