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对冲击煤岩强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s and rock burs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high gas impact min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and rock fracturing under different pore gas pressure is carried out by RFPA2D gas ver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as pressure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of coal and rock.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as pressure, the crack initiation time of coal and rock samples is shortened, and the length and number of fractures of coal and rock increases.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张力;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何学秋,王恩元,林海燕;孔隙气体对煤体变形及蚀损作用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学玉;瓦斯“截流抽放”快速揭煤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苏利军;;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汪义国;;近距离煤层群被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泰;低瓦斯矿井瓦斯排放的方法选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来兴平;西部矿山大尺度采空区衍生动力灾害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姚精明;何富连;窦林名;张蕾;刘海涛;李哲;;水旱交接处护巷煤柱冲击矿压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王涛;王洋洋;郭长娜;张继华;;QGA-RBF神经网络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9 王海锋;;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gas extraction of a lower protected sea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4期
10 刘峰;;采空区封闭瓦斯泄漏原因及治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相臣;康毅力;;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气体传质行为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先隐;;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宜平;杨业新;蔡东红;华海洋;;大采高跨上山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武光辉;石军宏;何涛;;高瓦斯矿井立井井筒快速揭煤实践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5 张进军;刘宁川;昝军才;;大佛寺煤矿掘进工作面卸压松动圈范围的确定[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6 田永东;;煤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及其对设备的要求[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丁;刘长武;王东;徐煜航;;大断面地下工程瓦斯灾害人工统计监测及预防[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聂百胜;张翔;刘水文;刘芳彬;张世杰;;利用CT技术探测煤体瓦斯吸附特性的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施式亮;何利文;宋译;刘影;;基于混沌与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时序分析与预测[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颜爱华;赵文义;;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膨胀能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飞燕;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陈强;高瓦斯矿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高忠红;孤岛区域开采冲击与突出危险性耦合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磊;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利强;突出煤层水力径向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及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文旺;七星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少杰;新安煤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建忠;潘三矿C13-1煤层掘进工作面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浩;高煤级煤储层水力压裂的裂缝预测模型及效果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波;天池煤矿瓦斯分布规律及突出危险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永周;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秦文贵,赵中玲,王振江;降尘剂对煤吸水性的影响[J];煤炭工程师;1998年02期
2 张代钧,鲜学福;煤大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3 秦跃平,傅贵;煤孔隙分形特性及其吸水性能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01期
4 秦文贵,张延松;煤孔隙分布与煤层注水增量的关系[J];煤炭学报;2000年05期
5 傅贵,陈学习,雷治平;煤体吸湿速度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6期
6 金龙哲,蒋仲安,任宝宏,吴奎斌;煤层注水中水分蒸发现象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7 姚宇平 ,周世宁;含瓦斯煤的力学性质[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勇;熊飞;丁文彦;;瓦斯狂魔几时休[J];民防苑;2005年02期
2 马增旭,赵凯;双石墙预留排瓦斯巷在新立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5年05期
3 程建军;;专用排瓦斯巷应用问题的探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年03期
4 杨洋;郭佳;郭力;;基于极值统计理论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煤炭;2009年06期
5 郭美玲;;瓦斯形成的地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鹿瑾;张剑英;牛光东;王青青;赵艳萍;;煤矿瓦斯浓度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7期
7 王栓林;樊少武;马超;;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瓦斯浓度实时指标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8 董丁稳;李树刚;常心坦;林海飞;;瓦斯浓度区间预测的灰色聚类与高斯过程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童碧;黄伟;沈力军;沈颂策;;瓦斯浓度异常预警系统及应用[J];测控技术;2012年04期
10 芦军民;;井下快速排放瓦斯的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麟;王君杰;;低浓瓦斯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红卫;费奇;;智能瓦斯预报系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李瑞敬;;瓦斯逆流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杨双安;宁书年;张会星;姜铁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研究成果[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5 吴强;张保勇;;瓦斯水合化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6 李长庚;;淮南矿区瓦斯浓缩技术应用及市场前景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江涛;;风电瓦斯闭锁功能设计与现场实现[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8 禄利刚;郭畅;程龙彪;;节能减排视角下我国瓦斯的抽采和综合利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彭苏萍;;瓦斯富集部位高分辨地震探测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姜文忠;;采空冒落区瓦斯扩散-通风对流模拟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经;把瓦斯变成拳头产品[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罗虎昌;大湾矿瓦斯月发电量创纪录[N];中国煤炭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晓军;“西北第一瓦斯站”的尴尬[N];甘肃日报;2006年
4 白增安邋郭东;救援围绕降低瓦斯浓度展开[N];河北日报;2007年
5 张沉;山西的新瓦斯时代[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胡明军;打通一矿治理岩溶瓦斯有新招[N];经理日报;2008年
7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8 记者 王新生邋通讯员 张延颖;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解张伟;将“第一杀手”变成能源新宠[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记者 钱海山 通讯员 袁宏伟;河南最大瓦斯电厂年底投产[N];中国煤炭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丁稳;基于安全监控系统实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预测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刚;瓦斯浓度的分形分析与混沌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刘彦伟;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向军;外加水分对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刘纪坤;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魏明尧;含瓦斯煤体气固耦合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7 罗维;双重孔隙结构煤体瓦斯解吸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刘延保;基于细观力学试验的含瓦斯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程庆迎;低透煤层水力致裂增透与驱赶瓦斯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天;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瓦斯浓度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管玲玲;基于蓝光平台的瓦斯浓度分析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阎东慧;高瓦斯矿井掘进通风瓦斯浓度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5 孙维吉;不同孔径下瓦斯流动机理及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杨静;矿用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勇;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铭辉;采动条件下煤岩力学特性及瓦斯运移时空演化规律[D];重庆大学;2013年
9 丁润东;瓦斯粉尘协同检测与预警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10 周翔;瓦斯监测数据及瓦斯流分析与程序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4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8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