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矿井瓦斯赋存非线性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gas occurrence in deep coal mines, the concept of critical depth of gas content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absorption of coal body, and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factors is opposite. Taking Pingmei No. 10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he gas adsorption constant and gas content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and the model of gas occurrence law in deep mine is established. It is found that the gas adsorption constant a value of Wu9 coal seam in Pingmei No. 10 coal mine at 920 m is not rising but falling, as compared with that at 875 m. The gas content in the coal seam of the formation is about 910 m, which does not increase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and even decreases slight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occurrence in the deep mine has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he critical depth of the gas content exists in the deep mine at a certain depth.
【作者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K04B00) 财政部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资助项目(2011ZD001)
【分类号】:TD7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财芳,曾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研究[J];地学前缘;2003年01期
2 秦勇;;中国煤层气成藏作用研究进展与述评[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3 赵丽娟;秦勇;申建;;深部煤层吸附行为及含气量预测模型[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4 秦勇,刘焕杰,桑树勋,曾勇,范秉恒,宋党育,张有生;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含气性研究 Ⅰ推定区煤层含气性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04期
5 胡社荣;戚春前;赵胜利;彭纪超;蔺丽娜;;我国深部矿井分类及其临界深度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7期
6 杨永国,秦勇;煤层气产能预测随机动态模型及应用研究[J];煤炭学报;2001年02期
7 王宏图,鲜学福,尹光志,张仁松,杨吉才,唐继东;煤矿深部开采瓦斯压力计算的解析算法[J];煤炭学报;1999年03期
8 秦勇;申建;王宝文;杨松;赵丽娟;;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耦合关系[J];石油学报;2012年01期
9 秦勇,宋全友,傅雪海;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深部煤储层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效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4期
10 王宏图,鲜学福,杜云贵,张仁松,杨吉才;煤矿深部开采煤层气含量计算的解析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玉金;深部煤层瓦斯赋存特征与解吸规律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纯;田丽;;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金学玉;瓦斯“截流抽放”快速揭煤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苏利军;;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汪义国;;近距离煤层群被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王泰;低瓦斯矿井瓦斯排放的方法选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涛;王洋洋;郭长娜;张继华;;QGA-RBF神经网络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8 王海锋;;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gas extraction of a lower protected sea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4期
9 刘峰;;采空区封闭瓦斯泄漏原因及治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3期
10 卢平;排放钻孔有效半径的简易确定方法[J];东北煤炭技术;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先隐;;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宜平;杨业新;蔡东红;华海洋;;大采高跨上山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武光辉;石军宏;何涛;;高瓦斯矿井立井井筒快速揭煤实践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张进军;刘宁川;昝军才;;大佛寺煤矿掘进工作面卸压松动圈范围的确定[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5 田永东;;煤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及其对设备的要求[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丁;刘长武;王东;徐煜航;;大断面地下工程瓦斯灾害人工统计监测及预防[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施式亮;何利文;宋译;刘影;;基于混沌与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时序分析与预测[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颜爱华;赵文义;;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膨胀能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理;王子春;;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程根银;郭夕祥;李波;陈学习;马玉娇;;基于灰色关联度神经网络预测煤层瓦斯含量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飞燕;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高忠红;孤岛区域开采冲击与突出危险性耦合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强;突出煤层水力径向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及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文旺;七星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少杰;新安煤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建忠;潘三矿C13-1煤层掘进工作面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波;天池煤矿瓦斯分布规律及突出危险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永周;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田富超;寺河矿西井区3号煤层瓦斯突出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唐耀才;鹤壁矿区严重突出矿井始突瓦斯含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徐磊,范炳恒,桑树勋;两淮地区深部煤储层含气性预测[J];安徽地质;2002年01期
2 李海燕;刘玉萍;秦佳之;薛翊国;;煤矿深井开采的合理经济深度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3 高玲,宋进;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及生物气资源预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丁安娜,连莉文,张辉,张中宁,,惠荣耀;1854m~2608m气源岩中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和发酵产气实验研究[J];沉积学报;1995年03期
5 吴鲜;廖冲;叶玉娟;窦莲;;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范士彦,武旭仁,郭剑萍;山东省黄河北煤田煤层气资源评价[J];中国地质;2001年06期
7 罗山强,郎兆新,张丽华;影响煤层气井产能因素的初步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7年01期
8 李术元,林世静,郭绍辉,刘洛夫;无机盐类对干酪根生烃过程的影响[J];地球化学;2002年01期
9 王生维;章泽军;乌效鸣;唐江林;张典坤;杨青雄;韩兵;刘旺博;徐娅玲;;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张小东;刘浩;刘炎昊;苏现波;;煤体结构差异的吸附响应及其控制机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艳艳;煤层气生成过程中的矿物/金属元素催化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白冰;CO_2煤层封存流动—力学理论及场地力学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刘洪永;远程采动煤岩体变形与卸压瓦斯流动气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王爱宽;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岩;王猛;;深部矿井开采问题与发展前景研究[J];煤炭技术;2008年01期
2 ;深部矿井及中小煤矿防灾研究项目启动[J];中国矿山工程;2012年04期
3 舒孝国;肖福坤;;深部矿井内热源分析[J];煤炭技术;2006年07期
4 余继光;郭文兵;李小双;苏承东;;温度因子对深部开采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技;2007年04期
5 李震;沈小军;程国建;;深部矿井大巷掘进动态收敛时间序列模型预测[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1年02期
6 孟现臣;;深部矿井通风降温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1期
7 朱刘娟;栗红喜;陈俊杰;;煤矿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7年06期
8 宋大钊;王恩元;刘晓斐;马衍昆;许晓阳;张振国;;深部矿井煤体蠕变机制[J];煤矿安全;2009年06期
9 刘建胜;;“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技术措施在深部矿井开采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3期
10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和平;彭苏萍;何满潮;;深部煤炭开采诱发的工程灾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何满潮;;深部的概念体系及深部工程评价指标[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庆江;;“三锚”技术在深部矿井泵房加固中的应用[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张农;李希勇;郑西贵;薛飞;;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现状与技术挑战[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6 虎维岳;;深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地质保障的关键科学问题[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刘玉峰;丛晓春;杨文斐;;探讨采煤工作面夏季降温方法[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申会娜;让深部开采不再难[N];中国煤炭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4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1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