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灾害史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study of disaster history at present, which 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study of foreign history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study of foreign history, which is formed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y of disaster history,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search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the historical disaster docum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disaster research, give a reasonable digital treatment to it.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ing the stud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history,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multi-direction integral research to the historical disaster;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ers of natural scienc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tegrate organically, learn from each other's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and carry out cross-research on historical disasters. The last part is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deep mining of the subject, and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disasters and society under the special time and space conditions are studied deepl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S058) 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专项课题重点项目(12JCZ01)
【分类号】:X4-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海;;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清代灾荒史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方伟华,王静爱;中国历史水灾案例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关问题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3 陈家其;;太湖流域南宋以来旱涝规律及其成因初探[J];地理科学;1989年01期
4 周寅康,王腊春,许有鹏,张捷;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动力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5 陈家其;从太湖流域旱涝史料看历史气候信息处理[J];地理学报;1987年03期
6 周寅康,王腊春,许有鹏,张捷;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耗散性[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7 杨达源,王云飞;近2000年淮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与洪灾——淮河中游的洪灾与洪泽湖的变化[J];湖泊科学;1995年01期
8 姜加虎,袁静秀,黄群;洪泽湖历史洪水分析(1736─1992年)[J];湖泊科学;1997年03期
9 王庆,陈吉余;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的形成与演化[J];湖泊科学;1999年03期
10 徐海量,陈亚宁;洪水灾害等级划分的模糊聚类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利;清代中叶安徽省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张崇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频发水旱灾害的原因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陈业新;;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4 吴媛媛;;明清徽州水旱灾害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5 智颖飙;韩雪;吴建军;王中生;邓自发;李红丽;;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魏文迪;;农业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7 苏海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带状起源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8 裘士京;面向新世纪高师历史专业改革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王心源,何慧,钱玉春,陆应诚,高超;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佳宏伟;清代陕南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变迁之关系试探[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俊;杨朝娜;;土石坝溃坝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2 燕群;蒙吉军;;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许张衡;;论拉卡托斯科学编史思想的双层结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焦恩泽;江恩惠;张清;;古贤水库初议[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冬生;;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看它的两次数理变化及结局[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秀斌;朱玉涛;姜桂双;李继功;李相辉;刘明清;杨长富;;早汛是夏秋汛大洪水的重要前兆[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殿林;李长林;李刚;刘红梅;;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邦怀;韩枫;李良武;洪敏;;淮河流域一次典型的区域暴雨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王栋;;浅析淮河洪涝灾害、入海水道与海岸稳定性[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徐胜;江守钰;杨亚群;;淮河流域洪涝灾情评估工作的历史与展望[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科;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呼兴华;从术数的角度考察运气学说的发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巧媛;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熊慧勇;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胤;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钟媛;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冼文;广西防洪减灾档案资料管理利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梁肖;民国时期皖北水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永军;衰败与复苏:国民政府初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爱,史培军,朱骊,陈晋,,张远明,王平;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2 王静爱,史培军,王平;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综合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3 陈亚宁,杨思全;自然灾害的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4 王开发;张玉兰;蒋辉;;太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与古气候[J];地理科学;1983年01期
5 周寅康,包浩生,张捷;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吸引子维数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4期
6 徐近之;淮北平原与淮河中游的地文[J];地理学报;1953年02期
7 王绍武,赵宗慈;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J];地理学报;1979年04期
8 陈家其;从太湖流域旱涝史料看历史气候信息处理[J];地理学报;1987年03期
9 张捷,包浩生;分形理论及其在地貌学中的应用──分形地貌学研究综述及展望[J];地理研究;1994年03期
10 周寅康;淮河流域洪涝特征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琼;;灾害及其防御和应对——“西南灾荒与社会变迁”暨第七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2期
2 ;古为今用 继往开来——记首届中国灾害史学术会议[J];中国防汛抗旱;2005年01期
3 欧阳晴;;民国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闵捷;;地质灾害史上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的[J];中国减灾;2008年03期
5 苏新留;;大学开设《中国灾害史》课程刍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邹立晔,于德源,张少泉,尹均科;灾害史研究中的年代换算及其软件[J];灾害学;1997年01期
7 高建国;论灾害史的三大功能[J];中国减灾;2005年01期
8 梁诸英;;区域自然灾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评介[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苏力;;近年来元代灾害史研究概况[J];农业考古;2012年06期
10 罗旭彤;;关于中国古代灾害史的继承与创新问题研究[J];广西地方志;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袁华杰;甲型H1N1流感凸显灾害史研究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记者 王晖;在大学本科开设灾害史课程[N];河南日报;2009年
3 曹雪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并举行[N];山西日报;2009年
4 实习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周琼;社会需求推动灾害史学科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危兆盖;总结历史经验 加强灾害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6 梁俊艳;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424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2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