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功率声波激励下无烟煤孔隙变化及裂隙发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31 13:26
【摘要】: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采用超声波激励煤层气储层致裂来提高储层透气性。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来检测超声波致裂煤体过程中煤体内部孔隙孔径和数量的演化规律,并使用热成像、数字式照相机和P波岩石测量系统来监测和分析煤体裂隙发育过程。实验表明:随着超声波致裂的进行,煤体内部孔隙的孔径和数量都有增加,孔隙率提高了120.5%;整个致裂过程分成3个阶段进行,不同孔径孔隙起裂按时间排序为"微孔→中孔→大孔和裂隙";P波测试证明超声波能够激励煤体内部和表面形成裂隙网,大幅提高煤体透气性,由于任何含水的孔隙都是超声波致裂的起裂点,较于传统的致裂措施超声波致裂影响范围更广,需要的能量也更少。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分类号】:TD7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贻军,娄建青;中国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4年01期

2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2期

3 郗宝华;;我国煤层气储层特点及主控地质因素[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振华;孙晗森;乔伟刚;;煤层气储层特征及钻井液选择[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5 景兴鹏;;煤层气储层压力测试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赵泽;程跃辉;张锦虎;张奇;王春东;;关于我国煤层气储层问题的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4期

7 刘丽民;苏现波;李金海;;河南省煤层气储层压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5期

8 徐刚;杜文凤;冀超辉;;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9 桑浩田;;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10 李仰民;王生维;李梦溪;胡秋嘉;刘春春;;晋城无烟煤地区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及不同区域特征[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群;;国外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亮;黄晓明;赵玉峰;刘一楠;刘天授;;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盛强;;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员争荣;钟玲文;张慧;雷崇利;;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姚艳斌;刘大锰;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体系[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科;万金彬;苗秀英;杨玲;赵建斌;王明方;;基于遗传算法的煤层多矿物测井评价方法[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海波;煤层气储层开采条件的地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景兴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付玉;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张松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层物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2489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89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