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复杂断裂带对上覆岩体破坏规律及突水灾害预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9 09:31
【摘要】: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特厚煤层开采的突水问题,属于世界性难题;本文以抚顺老虎台矿为例,针对复杂断裂带、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诱发上覆岩体的破坏规律及其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如下成果: (1)多个工作面复合扰动作用,使得上覆岩体受到重复破坏,导致地表出现大面积塌陷区,并汇集大量积水,这些积水直接补给地层或直接渗入工作面。针对断裂带与地下采区的关系,系统模拟了不同开挖量对上覆岩体及断裂带的影响特点与破坏规律,揭示了断裂带活化突水机理和地表沉陷盆地的移动规律。 (2)通过工程物探和上覆岩体破坏规律的研究,确定了开挖量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规律。 (3)应用BP-神经网络及渗流场分析两种方法对顶板突水进行了预测分析,依据观察饱和度图及矢量图判断突水的概率。 (4)针对老虎台矿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地表防治水主要采取补充健全地质勘探系统、铺整河床等措施;井下防治水主要采取建立排水系统、输水降压、留设煤柱等措施;通过地表及井下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达到防治突水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D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国,宋扬;底板突水煤层的突变学特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2 丁严明;朱庄煤矿6煤底板突水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煤炭技术;2004年10期

3 刘建平;工作面底板突水的灰色预测[J];煤矿安全;1993年09期

4 陈朝阳,,王经明,董书宁,姜峰,王清龙,高建中;焦作矿区突水水源判别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4期

5 侯尔康,李志东,周为民;高承压岩溶水害防治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1996年04期

6 蔡茂义,孙立亚,阚焕照;突水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恢复措施[J];煤矿安全;1999年08期

7 刘蕴祥,陈祥恩,张胜利;永城矿区煤层底板裂隙灰岩突水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3期

8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9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10 杨映涛,李抗抗;用物理相似模拟技术研究煤层底板突水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平;李小琴;孙如华;;巨厚坚硬岩层下煤层开采“动力突水”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崔邦军;蒋泽泉;王西泉;;煤矿巷道突水注浆治理及效果[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3 赵振中;;13071采煤工作面突水水源分析与治理技术[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启文;陈晓国;王全营;张秋成;;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王经明;;煤矿水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少春;张西民;;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7 王梅;张建民;肖海红;高云泽;;超大规模煤田开采中突水溃沙灾害预测分析方法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8 李沛涛;郭启文;陈晓国;孙长军;乔留军;;井筒开凿遇老空区突水的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甘圣丰;蔡东红;黄大兴;;浅析刘桥一矿Ⅱ62采区奥灰水突出的可能性[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10 蔡长军;;城郊矿东翼采区底板水防治探讨[A];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继峰;百善矿实现防突水溃砂采煤[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王野;金牛能源 突水事件影响大[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高国芹;水文局物测队参加“七·二一”特大透水事故排查[N];中煤地质报;2008年

4 许翼鹏 梁勇;祁东矿:运用科学按规操作[N];中国煤炭报;2008年

5 本报通讯员 艾红霞;彻底排查 强化基础[N];榆林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正民;矿井水患早知道[N];中国煤炭报;2000年

7 邓丽萍邋刘锵 安家友 刘慎宏 梅珂 见习记者 胡静;阳光总在风雨后[N];恩施日报;2008年

8 节茂科 王矿山;煤炭行业防治水技术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9年

9 张思凯 刘胜利;肥城矿“水中捞煤”[N];中国企业报;2006年

10 记者 李佩山 通讯员 王运琥 陈卫东 杨兴俊;龙潭隧道右线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刘景儒;滇藏铁路玉峰寺深埋隧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3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胡耀青;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振华;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围岩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许传华;岩体破坏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7 赵万春;水力压裂岩体非线性损伤演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毛邦燕;现代深部岩溶形成机理及其对越岭隧道工程控制作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建民;煤矿生产过程风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斌;复杂断裂带对上覆岩体破坏规律及突水灾害预测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2 蔡明锋;矿井工作面突水力电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福壮;断层突水与陷落柱突水的流固耦合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杨登峰;底板隐伏断层采动突水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5 白建军;带压开采条件下矿井岩溶水突水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虎;受水患威胁矿井安全开采技术及工程对策[D];燕山大学;2012年

7 王伟;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地下突水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吕春峰;煤层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晓明;铧子石膏矿井筒突水综合治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高红远;青东矿104采区灰岩水对10煤层开采的影响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0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20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4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