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安全阀超压泄放过程动力学参数分析与测试

发布时间:2019-07-31 19:45
【摘要】:对3D模型安全阀的超压泄放机理及气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利用区域分组法和路径分析法,对开启部件在超压泄放过程中的稳态流场参数进行了详细整理,研究了速度、压力参数在内外流场选定路径上的分布以及开启部件的动态力平衡情况。对竖直(Y)方向各种力平衡问题的研究和比较,证明了升力测试值为总力,包括静态力和动态力两部分,其中,静态力占绝对优势;反冲(升)力中,动态力起很大作用,间隙力属于自平衡力系。动态力主要来源于密封面和反冲盘折边出口附近的高速气体流动。阀芯反冲(升)力也主要来源于静态力,动态力影响较小。水平(X)方向力平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反冲盘与阀芯分离结构,阀芯处于严格的动态平衡中,而反冲盘则可能存在水平方向的不平衡力,可能导致阀芯开启和回座过程偏载。无论阀芯与反冲盘是整体还是分离式设计,此偏载均可能导致开启回座偏差,甚至引发颤振、频跳或密封面损坏。利用试验装置和新研制的传感器,获取了试验开启过程中阀芯压力、升力、开启高度和反冲盘测点压力,进一步计算了反冲盘和阀芯反冲(升)力的数值。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传感器测试数据吻合,为进一步研究内外流场及其动作机理奠定了基础。
【图文】:

安全阀超压泄放过程动力学参数分析与测试


·630·化工进展2015年第34卷3路径分析法3.1参数分量分析(1)静压分析选取稳排阶段t=200ms时刻,提取图3所示路径上的静压数据(取绝对值),并将图1三维简化模型图2三维模型结构化网格图3区域划分示意图4不同时刻的静压云图静压沿X、Y方向分解,如图5、图6所示。可以看出路径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凡与壁面平行方向的压力分量均为零,垂直于壁面的分量不为零;倾斜的壁面两个压力分量都存在。此外,背压区和间隙区的压力比阀前区的压力数值上低很多,从而预示着元件承受的总力是由高压力(阀前)区域指向低压力(背压或间隙)区域。(2)动压分析图7为阀芯各路径上的动压分布,可以观察到,在间隙区(N1~N5上部)路径,动压为零。在阀前区(N5下部~N8),X方向动压先增大而后下降,在阀前区的阀芯底部中心位置附近,动压降低为零,这说明在阀芯底部的确存在基本静止的滞止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N5的下端点出现最大的X方向动压,意味着这里存在着最大

安全阀超压泄放过程动力学参数分析与测试


·630·化工进展2015年第34卷3路径分析法3.1参数分量分析(1)静压分析选取稳排阶段t=200ms时刻,提取图3所示路径上的静压数据(取绝对值),并将图1三维简化模型图2三维模型结构化网格图3区域划分示意图4不同时刻的静压云图静压沿X、Y方向分解,如图5、图6所示。可以看出路径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凡与壁面平行方向的压力分量均为零,垂直于壁面的分量不为零;倾斜的壁面两个压力分量都存在。此外,背压区和间隙区的压力比阀前区的压力数值上低很多,,从而预示着元件承受的总力是由高压力(阀前)区域指向低压力(背压或间隙)区域。(2)动压分析图7为阀芯各路径上的动压分布,可以观察到,在间隙区(N1~N5上部)路径,动压为零。在阀前区(N5下部~N8),X方向动压先增大而后下降,在阀前区的阀芯底部中心位置附近,动压降低为零,这说明在阀芯底部的确存在基本静止的滞止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N5的下端点出现最大的X方向动压,意味着这里存在着最大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分类号】:TQ08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崇志;幸莎;;安全阀开启过程的瞬态模拟与试验验证[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2 郭崇志;朱寿林;;安全阀开启流场机理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2年02期

3 郭崇志;幸莎;;安全阀稳态泄放过程的瞬态模拟与试验验证[J];液压与气动;2013年04期

4 郭崇志;刘佳;;安全阀稳态排量测试新技术研究[J];压力容器;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崇志;安全阀检测新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崇志;丘垂育;;安全阀阀瓣膜传感器标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2 郭崇志;罗辉东;;安全阀阀瓣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3 王惠颖;张学军;;高压低温先导式安全阀的应用研究[J];低温与特气;2007年06期

4 吴狄,关鼎;防爆膜在安全阀中的使用[J];阀门;2004年02期

5 路兰卿;;安全阀技术问题浅析[J];阀门;2008年02期

6 李晓峰;郭清云;陈殿京;;先导式安全阀流道结构对排放性能的影响[J];阀门;2012年04期

7 潘超锋;潘慧斌;;安全阀排量相关标准规定的比较与分析[J];阀门;2012年04期

8 郭崇志;幸莎;;安全阀开启过程的瞬态模拟与试验验证[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9 王维;刘东琴;王亚妮;徐国宁;;一种实用型青核桃去皮机的设计与试验[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4年03期

10 唐春华;董建国;唐秋兰;白瑞莹;;带爆破片外置全启式安全阀设计[J];阀门;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旭海;事故性泄漏动力学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郭崇志;安全阀检测新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崇志;丘垂育;;安全阀阀瓣膜传感器标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2 郭崇志;罗辉东;;安全阀阀瓣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3 李博,李念奎,徐成发,孙弟,朱日辉;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电测公式[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9年05期

4 侯立群,田沛,王炳谦;电站锅炉弹簧安全阀校验整定仪的研制[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5期

5 刘杰熙;浅析影响安全阀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J];阀门;1999年03期

6 高文秀;铁路罐车安全阀泄漏原因分析[J];阀门;2001年04期

7 贾立君,王敏,庞秀伟;安全阀起座过程中的动态分析[J];阀门;2003年02期

8 董万印;弹簧式安全阀在线整定技术分析与探讨[J];阀门;2004年04期

9 王泽清;安全阀的特性曲线及试验[J];阀门;2005年01期

10 章裕昆;宋银立;扬英;王军华;;API标准安全阀的开发与应用[J];阀门;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崇志;安全阀检测新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兴;张银花;马克辛;;泄放口封盖物对粉尘泄放爆燃压力的影响[J];化工设计;1992年02期

2 李志义,周一卉,由宏新;两相流紧急泄放计算[J];石油化工设备;2000年03期

3 王淑兰,喻健良,丁信伟,徐国庆;易燃气和毒气泄放扩散浓度计算[J];化工装备技术;2001年04期

4 詹世平,李玉光,黄慧;低压安全泄放系统管路设计[J];石油化工设备;2001年06期

5 李岳,王淑兰,丁信伟,阿布里提·阿布都拉;气体爆炸泄放计算方法比较与实验[J];石油化工设备;2003年01期

6 孟庭宇;谢传欣;刘显凡;石宁;黄飞;;反应热失控条件下安全泄放实验与理论计算[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2期

7 周恩利;;关于工程泄放过程计算及设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35期

8 陈金山;高光藩;曹学刚;王华;;防超压安全泄放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10期

9 喻健良;闫兴清;李岳;胡军;伊军;;气瓶安全泄放量计算方法探讨[J];压力容器;2011年11期

10 一土;对《建筑物爆炸泄压泄放比研究》的评价[J];消防科技;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倪浩;余智;刘培林;;高压泄放装置的工艺设计[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束从杰;;浅述超压泄放装置的分类及选用[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3 石岩;楚红明;;DX系列发射机电源泄放电路的原理与维护[A];2006全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论文集(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梁坚义;富驰化工发生氨气泄放事故[N];黄石日报;2006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孙兆光 通讯员 焦成林;追求创新:形成长效机制[N];石油管道报;2009年

3 范和平邋张玉瀛;扫除一切危险源 全力以赴保安全[N];石油管道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东;化学反应失控紧急泄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孙欣;化学反应失控条件下超压安全泄放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利明;化工容器物理超压泄放装置的程序设计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显凡;化学反应放热失控安全泄放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东宇;化工容器超压泄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吴冬辉;可燃气体燃爆泄放面积的数值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孙召宾;危险化学品泄放事故后果计算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立东;铝粉爆炸泄放及抑制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迪;铝粉爆炸泄放特性及二次爆炸现象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郑红丽;泄放水蒸发器水位调控系统调节阀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1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21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