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煤矿自救器氧烛起动器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图文】:
产氧。催化剂可降低氯酸钠的分解温度、加快氯酸钠产氧速度。氯酸钠氧烛产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主要化学反应:NaClO3→NaCl+3/2O2+热量M+O2→MxOy+热量氧烛由位于头部的引发药和氧烛主体构成,,引发药与氧烛压成一体的型式结构如图1。1-引发药;2-氧烛主体图1引发药与氧烛压成一体的型式氧烛引发的火灾可发生在氧烛起动器的氧气出口部位[7]和中间位置、氧烛头部[11],导致氧烛着火的根源在于氧烛引发药和氧烛主体。1)氧烛引发药必须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实现顺利引燃氧烛主体,要求引发药中的金属粉含量要高。金属粉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这样可能导致部分引发药颗粒飞溅到氧烛壳体,烧穿壳体,造成起动器着火。2)氧烛主体发生着火过程。氧烛燃烧过程中形成熔融层,熔融层中产生的氧气要冲破熔融层,氧气中容易夹带正在进行燃烧分解的产氧药剂和高温残渣,飞溅到氧烛壳体的高温颗粒物使氧烛壳体金属材料温度升高、变软,在氧气压力的作用下鼓出、破损,流出的高温产氧药剂和残渣遇到有机物注定引发起火事故。同时,氯酸钠和金属粉的燃烧反应属振荡燃烧,金属粉的颗粒大或混料不均匀造成金属粉聚集都会加剧局部的振荡燃烧,导致燃烧颗粒飞溅到起动器壳壁[11],导致起动器着火。3)氧烛起动器出气口着火原因是氧气中夹带的火星。在自救器携带过程中,氧烛起动器一直处于振动冲击状态,如果氧烛强度不够,会因反复磨损产生粉末。当氧烛起动器启动后,高温的氧气非常容易引燃药粉,药粉在氧气流的推动作用下穿过过滤层,药粉燃烧产生的火星非常容易引燃自救器的橡胶导气管等有机可燃材料,导致自救器发生火灾[7]。起动器氧烛燃后的残渣呈疏松块状[12],氧气从烛体中逸出
图2纯氯酸钠的DSC-TG曲线为了研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钠的催化分解作用,选用了常用MnO2、NiO、Fe2O3、CoO、Co3O4[10,13]和自制催化剂进行氯酸钠催化热分析试验,催化剂重量百分比均为2%,升温速率10℃/min,试验氛围为氩气,试验结果见表3。为了表征催化剂对氯酸钠的催化活性,采用起始分解温度T0的变化△T0和末分解温度Tf变化△Tf来表征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其中T0和Tf分别为TG曲线起始基线和末基线与TG曲线斜率最大处切线相交点处的温度,△T0和△Tf为氯酸钠的催化分解温度与纯氯酸钠的热分解温度之差。一般△T0和△Tf的负值越小,即分解温度提前越多,添加剂的催化活性越强。表3纯氯酸钠和各种混合物TG曲线的T0和Tf以及△T0和△Tf℃种类T0△T0Tf△TfNaClO3461.720557.250MnO2/NaClO3467.695.97544.25-13NiO/NaClO3400.47-61.25528.11-29.14Fe2O3/NaClO3382.97-78.75513.14-44.11Co3O4/NaClO3330.27-131.45408.82-148.43CoO/NaClO3267.36-194.36307.95-249.3自制催化剂GH/NaClO3248.68-213.04292.03-265.22从表3可以看出,加自制催化剂GH的氯酸钠起始分解温度提前到248.68℃,低于纯氯酸钠262.92℃的熔点,说明氯酸钠在熔融之前已开始被催化分解,氯酸钠完全分解温度提前了265.22℃,表明自制催化剂GH同文献报道氧化钴类催化剂[13]相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为此,氧烛引火药和氧烛主体中均采用自制催化剂GH,可以降低氧烛分解温度、减少金属粉用量,提高氧烛起动器的安全性。为了探索不同含量的催化剂对氯酸钠的催化作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湖北省应急救生与安全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D7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乐平;;警惕,自救器的自燃事故![J];当代矿工;2010年10期
2 孙高年;化学法制氧研究[J];低温与特气;1997年03期
3 毛欣;聂雅玲;许开立;;化学氧自救器与压缩氧自救器的比较分析[J];安全;2012年06期
4 范敏;卜建杰;郑邯勇;王雅娟;;钴的氧化物对氧烛药块分解的催化机理研究[J];舰船防化;2007年04期
5 曲义良,车仁智,施申忠;OSR系列化学氧自救器的研制[J];煤矿安全;1994年06期
6 谢书文,施申忠;化学氧自救器应大力推广应用[J];煤矿安全;1994年12期
7 张振华;化学氧自救器的氧烛式起动装置[J];煤矿安全;1995年11期
8 李传洪,张振华,车仁智;我国煤矿自救器的现状与未来[J];煤矿安全;1998年04期
9 张振华;陈宝智;;化学氧自救器着火危险性分析[J];煤矿安全;2006年11期
10 高海春,马万孝,张一,史方永;矿用化学氧自救器启动氧烛[J];化学世界;198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旭;小客车内氧烛紧急制氧技术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5期
2 刘浩;许凯;;ZH30化学氧自救器新型呼吸循环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4期
3 崔建华;王引虎;马广全;高亮;张西洲;哈振德;王宏运;李彬;;氧烛对海拔5200m高原人体自由基代谢及血乳酸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4 周兴明;胡晓;毛胜华;张毅;向进;毛龙;;降低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温度敏感性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3年04期
5 高亮;崔建华;王琰;张西洲;朱国斌;何湘;罗佳;路俊霞;;氧烛对移居高原青年自由基代谢影响的调查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6 王雅娟;马丽娥;国德旺;闫月明;;用于高原缺氧环境的供氧方式及其初步设计[J];舰船防化;2008年05期
7 王雅娟;马丽娥;宁建法;;用于氧烛的抑氯剂及氯气过滤材料[J];舰船防化;2010年01期
8 范敏;卜建杰;郑邯勇;;氧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9 王雅娟;马丽娥;国德旺;姜世楠;王兴超;;艇用氧烛着火时灭火方式的选择[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03期
10 王雅娟;姜世楠;马丽娥;王兴超;;氧烛隔热结构的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玲;王晓川;余X;王新锋;舒远杰;;化学氧发生装置制备技术研究进展[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周兴明;邓康清;胡晓;徐浩星;毛胜华;陈淑娟;毛龙;;氧烛供氧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保护装置技术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毛欣;;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亨建;;矿用氧气呼吸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海峰;煤矿井下救生舱及硐室防护结构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李长录;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关键装备的数值模拟分析与研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贾彦翔;密闭空间人工环境气氛控制及反应动力学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均武;不锈钢自救器筒体拉深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杨进;一种新型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3 王丽;煤矿井下避灾硐室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邱贤阳;凡口铅锌矿紧急避险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伟凡;李凤生;刘建勋;宋洪昌;于吉义;;纳米Co_3O_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5年12期
2 孙高年;;化学法制氧[J];低温与特气;1992年01期
3 王秀英,王梦恕;城市的安全发展与地下空间利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连根;自救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矿业快报;2004年12期
2 毛欣;杨进;;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J];中国矿业;2007年01期
3 赵朝华;;如何正确发挥自救器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7年20期
4 李卫成;;自救器在矿井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与应用现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S1期
5 刘久安;;自救器气密性能数显检验装置[J];民营科技;2008年06期
6 于红芝;;加强自救器使用 强化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7 高志飞;郑书伟;;井下自救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09期
8 张玉春;赵洪亮;;压缩氧气自救器的设计[J];煤矿安全;2013年01期
9 吴永活;自救器气密检查仪[J];煤矿安全;1975年02期
10 ;隔离式自救器新起动药块研制成功[J];煤矿安全;197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雅玲;;剖析我国煤炭行业化学氧自救器检验标准的不科学性[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毛欣;;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进;;新型高效化学氧自救器的研究[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于翔;陈绍南;;我国煤矿用自救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于翔;;煤矿用自救器的选择[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云龙;;关于减缓化学氧自救器的放氧速度、延长有效使用时间的方法探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进;聂雅玲;;新型超前排气阀的设计与应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艺平;;隔绝式自救器及呼吸器试验装置的检测参数及自动化测试技术[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聂雅玲;;论死腔气体对化学氧自救器吸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志强;毛欣;;化学氧自救器药罐气路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麦环 申学仁;董事长带头练自救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方明;南桐矿业强制井下员工全部使用自救器[N];经理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谢春阳;配备自救器 湘煤的必答题[N];中国煤炭报;2005年
4 张峰;矿工如何使用和保养自救器[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黄雄;把产品做成艺术品[N];中国煤炭报;2007年
6 梁勇;祁东矿举行井下人员配戴自救器培训与演练[N];经理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黄雄;湖南煤矿:平均二十人一台自救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杨金中;展示——优良装备护佑平安[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黎明;不佩戴自救器矿工不许下井[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10 李勇;矿工应急能力亟待加强[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员玉良;自救器模拟实验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5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3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