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粉体抑爆装置瞬态喷射特征参数
【图文】:
在高强度壳体内,封装成抑爆装置(抑爆器),辅以爆炸检测、触发部件而构成的主动式抑爆系统备受关注。该类抑爆装置喷射出的抑爆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瞬态分布及弥散特性,对于抑爆剂与爆炸火焰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至关重要,是决定爆炸抑制效果的控制因素之一。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两种型号抑爆装置,以超细ABC粉体为喷射介质,阐述了若干装配条件下的粉体抑爆剂瞬态喷射特征参量,以期为抑爆装置的参数优化及主动式抑爆系统的现场恰当使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1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抑爆装置为自主研制开发,其结构如图1(a)所示,图1(b)为抑爆装置实物。由壳体、气体发生器、抑爆剂、金属膜片、喷头等组成。抑爆器有I,Ⅱ两种类型,容积分别为2L及5L,抑爆器壳体承压25Pa,用法兰及双头螺柱与带夹持具的金属隔离膜片及下部的抑爆剂导流罩连接,金属隔离膜片为正拱刻槽型爆破片。气体发生器由点火头、发生剂储存腔、上堵头、导气管及下堵头组成,与壳体顶部螺纹装配。抑爆剂放置在壳体内,下部的金属密封膜片将气体发生器、与外界隔离。图1爆器结构示意及实物Fig.1Chematicdiagramofexplosionsuppressor1—气体发生器点火头;2—发生剂储存腔;3—上堵头;4—导气管;5—下堵头;6—抑爆剂;7—膜片;8—喷头;9—抑爆剂导流管;10—抑爆器壳体;11—压力传感器抑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传感器检测到初始爆炸特征信号后,触发部件给抑爆装置上的气体发生器引火头通电,气体发生剂快速燃烧并在瞬间产生大量惰性气体,通过导气管和下堵头上的小孔排出,经导气管排出的气体主要用于给抑爆器腔体充压,而下堵头的气流一方面将抑爆剂卷扬,以便在腔体内形成高压气体/抑爆剂混合物,同时其直接冲击力也是开启金属膜片的动力源之一,在该动力源
煤炭学报2015年第40卷2装置瞬态喷射实验系统抑爆装置的抑爆剂喷射性能直接影响抑爆效果,为此在敞开空间中开展了一系列冷态喷射性能测试,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由抑爆器(安装在支架上)、受计算机控制的触发、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及高速摄像系统组成。压力采集系统用于检测抑爆装置触发后、抑爆剂喷射过程中抑爆器腔体内的压力瞬态变化历程,压力传感器为6013CA型压电石英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为21pc/105Pa,经电荷放大器转换为电压信号后,由数据采集系统采样,采样频率500kHz,摄像型号MenrecamGX-8型,拍摄频率1000frame/s,用以记录喷射出的抑爆剂在自由空间的运动过程。图2装置喷射性能测试系统Fig.2Schematicdiagramofdischargecharacteristicsexperimentsystem实验流程为:根据试验工况,装配相应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到抑爆装置腔体内部,并保证结合面密封良好,确定一定参数、带专用夹持具的膜片,将腔体、膜片及导流罩装配成如图1所示的抑爆装置。通过抑爆器顶部的灌装孔向腔体内充装一定量的超细ABC粉体抑爆剂。抑爆装置装配工作全部完成后,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触发控制系统预演。上述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后,周边100m范围内人员清场,,操作人员倒计时读秒,计算机发出触发指令,触发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一部分使抑爆器腔体聚压,另一部分则直接形成冲击力膜片开启,抑爆剂喷射,与此同时,数据采集系统同步采集抑爆装置内的压力变化,高速摄像也同步触发,记录抑爆器喷射超细粉体云幕的瞬态运动过程。3结果及分析研究工作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优化,针对两种型号的抑爆器,开展了21个装配结构共计279次喷射实验,限于篇幅,现将其中较具典型的5种装配结构及实验结果予以介绍,各装配结构的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Institute
【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2013DFG717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182)
【分类号】:TD7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珏;陆中兵;翁培奋;;受限空间内新型抑爆装置爆炸抛撒水雾形成过程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11期
2 林滢;李孝斌;宋久壮;;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的可行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毅;赵晓刚;;灰色分析法在石油洞库抑爆优选决策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2 李定启;吴强;余明高;;含添加剂细水雾降低瓦斯爆炸下限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2期
3 薛少谦;司荣军;张延松;;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4 刘志超;谢贺超;;基于瓦斯气体中细水雾的正态分布式弧形板除雾器分离效率的数值模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1期
5 贾成军;李杨;周谊;;爆炸水雾灭火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化工;2015年20期
6 韩宝成;雷红飞;徐豫新;王树山;;液体灭火弹动态抛撒区域工程计算方法[J];含能材料;2011年03期
7 余明高;董艳军;潘荣坤;贾海林;;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燃烧火焰的实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刘志超;齐博;;瓦斯输送管道内细水雾颗粒的运动规律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刘志超;齐博;郝晶晶;李果;;瓦斯输送管道内细水雾颗粒运动及沉积模拟研究[J];矿山机械;2012年01期
10 余明高;赵万里;安安;;超细水雾作用下瓦斯火焰抑制特性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孝斌;矿井瓦斯爆炸感应期内反应动力学分析及光学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耀港;冷激波灭火系统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李斌;激波驱动下液体与固体颗粒的抛撒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魏春荣;多孔材料对瓦斯爆炸抑制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许红利;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混合爆炸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孙建华;基于多孔介质的煤矿瓦斯阻隔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柴慧兵;细水雾对气体火灾的抑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赵益;多孔材料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2年
3 张鹏鹏;超细水雾增强与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天政;超细粉体抑制管道瓦斯爆炸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齐博;细水雾在瓦斯输送管道中的均布及沉降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嘉琛;多相燃料分散及瞬态云雾场数值模拟[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贾成军;爆炸水雾灭火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宝春,李鸿志;惰性颗粒抑爆过程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0年03期
2 王致新;超细水雾─—水霾灭火技术的进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4年10期
3 杨立军;水喷雾雾滴在灭火过程中的蒸发吸热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振方,钟红海;国内无机超细粉体生产与应用概况[J];广东化工;2000年04期
2 耀星;超细粉体材料前景广阔[J];粉末冶金工业;2001年01期
3 刘书惠;《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及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2期
4 陈长洲,郭用庄,冯艳妮;中药超细粉体技术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2004年01期
5 房永广,梁志诚,彭会清;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现状及应用形势[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年03期
6 付信涛;超细粉体材料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05年02期
7 王瑾昭;田长安;赵娣芳;鲁红典;丁明;;超细粉体的应用与分级[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年02期
8 铁生年;李星;李昀s
本文编号:2547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4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