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碎片清理发动机概念探索

发布时间:2019-10-13 14:31
【摘要】:提出空间碎片发动机的新概念和一种空间碎片清理的新方式.空间碎片发动机立足于空间碎片清理工作,将捕获到的空间碎片通过机械方式分解后,使用球磨等物理方式将碎片粉碎到一定细度,并通过电子束充电使粉末带电.带电粉末在静电粉末加速器中加速后高速喷出,为空间碎片清理航天器进一步变轨提供动力.这些带电粉末将在太阳风及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飘离地球周围.一方面,该碎片发动机清理了地球周围的空间碎片,为人类可持续利用空间环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为航天器获得动力提供足够工质,延长了清理器在轨寿命和飞行距离,提高了单次发射的工作效能.此外,由于航天器不需要携带大量燃料,可持续的推进剂供应,也将为小行星探测和行星际航行提供更好的思路.
【图文】:

示意图,空间碎片,网络版,发动机


2017年3月第62卷第9期876图2(网络版彩色)空间碎片发动机示意图Figure2(Coloronline)Theworkingschemeofdebrisengine合金圆球,密度2.8g/cc,静电加速后的数值仿真结果如图3.碎片发动机的比冲大小取决于加速电尝充电电场的大孝以及带电粉末的荷质比.因此,提升碎片发动机比冲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提高充电电场的电压,提高充电电子束的密度,提高充电效率;二是要提高静电粉末加速电场的总电压;三是要提高空间碎片粉末的细度,这需要合理安排研磨机的球罐配比、旋转速率及研磨流程,提高研磨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带电粉末的荷质比.发动机的推力如下:,232()rFmvppA(3)其中F为发动机获得的推力,m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瞬时的喷口处射流的质量流量.p2为喷口出口处射流图3(网络版彩色)不同加速电尝荷质比情况下,对比空间碎片发动机与其他发动机的比冲Figure3(Coloronline)Comparisonofthespecificimpulseofdebrisengineandexistingengineincludingsolidrocket,liquidrocketandionthruster的当地压力,p3为外界环境压力.假设发动机在真空状态下工作,且发动机内外压力平衡.可得,发动机推力:,rFmv(4)发动机的推力主要取决于喷口处的射流质量流量大小和粉末射流相对于喷口的速度.在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比冲与推力成反比.类似于美国可变比冲磁致离子浆发动机(VASIMR),空间碎片发动机可以通过分配功率的方式调节比冲[33,34]:将电源功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球磨系统,另一部分进入静电加速系统和放电系统;如果需要获得大的推力,大部分功率输送给球磨系统,产生较多的粉末,而加速效能较低,带来更多低速带电粉末,从而发动机比冲较小,而推力较大.如果需要获得高比冲值,大部分功率送往静电加速系统和放电系统,产生数?

示意图,发动机,空间碎片,荷质比


2017年3月第62卷第9期876图2(网络版彩色)空间碎片发动机示意图Figure2(Coloronline)Theworkingschemeofdebrisengine合金圆球,密度2.8g/cc,静电加速后的数值仿真结果如图3.碎片发动机的比冲大小取决于加速电尝充电电场的大孝以及带电粉末的荷质比.因此,提升碎片发动机比冲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提高充电电场的电压,提高充电电子束的密度,提高充电效率;二是要提高静电粉末加速电场的总电压;三是要提高空间碎片粉末的细度,这需要合理安排研磨机的球罐配比、旋转速率及研磨流程,提高研磨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带电粉末的荷质比.发动机的推力如下:,232()rFmvppA(3)其中F为发动机获得的推力,m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瞬时的喷口处射流的质量流量.p2为喷口出口处射流图3(网络版彩色)不同加速电尝荷质比情况下,对比空间碎片发动机与其他发动机的比冲Figure3(Coloronline)Comparisonofthespecificimpulseofdebrisengineandexistingengineincludingsolidrocket,liquidrocketandionthruster的当地压力,p3为外界环境压力.假设发动机在真空状态下工作,且发动机内外压力平衡.可得,发动机推力:,rFmv(4)发动机的推力主要取决于喷口处的射流质量流量大小和粉末射流相对于喷口的速度.在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比冲与推力成反比.类似于美国可变比冲磁致离子浆发动机(VASIMR),空间碎片发动机可以通过分配功率的方式调节比冲[33,34]:将电源功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球磨系统,另一部分进入静电加速系统和放电系统;如果需要获得大的推力,大部分功率输送给球磨系统,产生较多的粉末,而加速效能较低,带来更多低速带电粉末,从而发动机比冲较小,而推力较大.如果需要获得高比冲值,大部分功率送往静电加速系统和放电系统,产生数?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学与控制实验室;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525208)资助
【分类号】:V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思意;;空间碎片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Aerospace China;2001年03期

2 ;空间碎片危害不容忽视[J];中国航天;2003年03期

3 郭宝柱;我国空间碎片研究的进展情况与后续工作考虑[J];中国航天;2003年09期

4 薛富兴,杨晓燕;空间碎片研究概况[J];国际太空;2004年05期

5 刘静,王荣兰,张宏博,肖佐;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龚松波,徐敏强,崔平远,李爽;基于解体事件的空间碎片轨道演化算法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霍江涛;秦大国;祁先锋;;空间碎片概况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李明;;中国空间碎片研究的进展(英文)[J];航天器工程;2007年05期

9 王海福;余庆波;刘有英;;空间碎片碰撞风险评估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10 李久龙;吴光中;姜联东;;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撞击效果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光辉;刘滨涛;赵国伟;黄海;;空间碎片研究方向培育及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张耀;王人东;;空间碎片减缓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蒋虎;;2009年若干典型低轨空间区域空间碎片分布仿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蒋虎;;特定区域内空间碎片仿真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朱毅麟;;空间碎片的观测与模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卢波;范嵬娜;佘明生;;国外主要空间机构碎片减缓标准的概述与比较[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7 杨宣宗;冯春华;王龙;;微小空间碎片加速器初步实验结果及动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罗萍萍;郑永超;许春晓;;空间碎片及天基激光清理技术[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德相;徐瑞;尚海滨;;深空探测器发射段空间碎片碰撞预警与规避策略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戚均恺;;国外空间碎片探测综述[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林发;中国空间碎片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航天报;2003年

2 记者张毅;中国空间碎片研究获重要进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平;中国启动“空间碎片预警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尹林发;航天专家斗法空间碎片[N];中国航天报;2003年

5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静;空间碎片已多至临界点[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李寿平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空间碎片减缓:各国应履行的国际法义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孙刚;阻击空间碎片[N];中国航天报;2000年

8 许彤;我国筑起太空垃圾防线[N];中国航天报;2005年

9 紫晓;空间碎片困扰人类航天事业[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张雅诗;防空间碎片,,香港专家有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若璞;空间碎片环境模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凯;基于声发射的典型结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宏伟;微小空间碎片撞击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4 董雪;高重复频率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丁莉;空间碎片双层板防护结构撞击极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菁;空间碎片造成外空环境污染的国际法律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平平;近地轨道空间碎片轨道参数分布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魏龙涛;空间碎片模型比较与减缓策略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杜俊举;空间碎片的测光观测与图像处理[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彬;空间碎片环境中的航天器易损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贾蒙杨;基于相机的空间暗弱慢速目标自主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艺;基于激光技术空间碎片的主动移除[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曹玉辉;基于历史轨道数据的空间碎片环境建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秦珍珍;基于BRDF光谱的空间碎片表面材料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10 刘靓;噪声环境下防护结构受空间碎片撞击声发射信号识别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48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48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