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下组煤带压开采水文地质补勘与安全评价

发布时间:2019-10-13 17:43
【摘要】:为掌握含水层煤层的水文地质情况,以满足下组煤带压开采的需要,以铁新煤砂原有水文地质资料为依据,综合利用地面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水文测井、水质分析等勘查手段,探测研究了矿区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富水性及太灰与下伏奥灰岩溶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结果表明:9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均小于0.06 MPa/m,全区处在安全区,9号煤层能够安全开采。10号和11号煤层底板危险性按突水系数可分为2个区:突水系数小于0.06 MPa/m,在正常地段可安全开采,而突水危险区,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才能进行安全开采。
【图文】:

等值线图,底板突水,等值线,系数


性评价。本次研究选择突水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定量计算,并利用突水系数法初步进行了评价预测。①突水系数法评价结果,开采9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均小于0.06MPa/m(图1),,全区处在安全区。一般来说,9号煤层能够安全开采,但在构造发育地段应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突水。②开采10号和11号煤底板危险性按突水系数可分为2个区(图2),其中Ⅰ区突水系数小于0.06MPa/m,在正常地段可安全开采;Ⅱ区属于突水危险区(图3),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才能进行安全开采。图19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等值线Fig.1FloorwaterburstingcoefficientcontourofNo.9coalseam4结语以本次勘查资料和以往的勘查成果为基础,依据勘查区的地质构造、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埋深、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位动态、富水性、水质特征对勘查120

等值线图,煤层底板突水,等值线,系数


孙西增等:下组煤带压开采水文地质补勘与安全评价2015年第7期图210+11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等值线Fig.2FloorwaterburstingcoefficientcontoursofNo.10+11coalseam图310+1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Fig.3PartitionoffloorwaterinrushriskevaluationofNo.10+11coalseam区进行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水文地质分区。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开采9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均小于0.06MPa/m,全区处在安全区。在开采10+11号煤层底板部分地区突水系数大于0.06MPa/m,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才能进行安全开采。参考文献:[1]赵庆彪.煤矿岩溶水水环境保护安全开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1):14--17,22.ZhaoQingbiao.SafetyminingtechnologyunderwaterenvironmentprotectionofKarstundergroundwaterincoalmine[J].CoalScienceandTechnology,2014,42(1):14--17,22.[3]WangLG,MiaoXX,DongX,etal.Applicationofquantificationtheorytoriskassessmentofmineflooding[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2008,18(1):39--41.[4]KongHL,MiaoXX,WangLZ,etal.Analysisoftheharmfulnessofwater-inrushfromcoalseamfloorbasedonseepageinstabilitytheory[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2007,17(4):253--258.[5]赵庆彪.奥灰岩溶水上带压开采区域超前治理防治水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8):1--4,21.ZhaoQingbiao.TechnologyofregionaladvancewaterpreventionandcontrolappliedtopressurizedcoalminingzoneaboveOrdovicianLimestoneKarstWater[J].CoalScienceandTechnology,2014,42(8):1--4,21.[6]赵庆彪.奥灰岩溶水害区域超前治理?
【作者单位】: 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分类号】:P641;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召平;张贝贝;谢晓彤;申正伟;何方俊;潘之德;;基于岩性-结构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5期

2 武强;崔芳鹏;赵苏启;刘守强;曾一凡;谷亚威;;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04期

3 赵庆彪;;煤矿岩溶水水环境保护安全开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1期

4 赵庆彪;;奥灰岩溶水害区域超前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06期

5 赵庆彪;;奥灰岩溶水上带压开采区域超前治理防治水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8期

6 孙建;王连国;;采场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的失稳力学判据[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7 杨志斌;;新义煤矿底板采动破坏规律及突水危险性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04期

8 ;Analysis of the Harmfulness of Water-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Based on Seepage Instability Theory[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7年04期

9 ;Application of quantification theory in risk assessment of mine flooding[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8年01期

10 方向清;刘艳;王红燕;;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勘查思路[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海陵;陈占清;王路珍;;龙固矿底板突水危害性预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5期

2 秦成;梁庆华;潘磊;张磊;马殷仓;;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矿井突水水源快速识别[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6期

3 白喜庆;沈智慧;;峰峰矿区保水采煤对策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郝杨;王成璋;;煤矿安全监察多维博弈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3期

5 李福杰;武彩霞;朱国维;张立明;;带压开采下煤层底板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工程;2012年07期

6 徐添阳;朱术云;孙强;王成田;;深部下组煤底板水岩作用前后微观特征研究[J];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7 刘磊;施龙青;孙红华;王敏;孙琪;邱梅;刘虎;;矿山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模式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5期

8 刘会彬;;彬长矿区软底巷道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6期

9 李松营;马自强;张许乐;任孟莉;;义马煤田煤矿水害规律与防治技术[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李先贵;李凯;;采掘工作面安全水压计算方法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立民;;陕西省煤矿水害类型及典型水害[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2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查理论与方法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范立民;杜飞虎;;澄合矿区底板岩溶水突水机理分析[A];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C];2015年

3 董振波;胡少文;;彬长矿区软底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A];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C];2015年

4 赵庆彪;;华北型煤田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与区域治理关键技术[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二:安全技术及工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段宏飞;煤矿底板采动变形及带压开采突水评判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左红艳;地下金属矿山开采安全机理辨析及灾害智能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乐中;煤矿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石少帅;深长隧道充填型致灾构造渗透失稳突涌水机理与风险控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华;基于数量化理论的地震次生崩滑灾害评价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乐粉华;天府三汇一矿倾斜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王化强;煤矿突发水灾害应急救治体系及其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4 范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突水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晏磊;平煤五、七、十一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鹏;李雅庄煤矿下保护层开采卸压保护范围及可行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赵晓光;四川华蓥山邻水煤矿矿井涌水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邢松涛;基于层合板理论的采场底板隔水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裴丽莎;煤矿透水事故管控关键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谭博;星村煤矿西区底板断层突水危险性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曹树刚;急倾斜煤层采场围岩力学结构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3 尹光志;王登科;张卫中;;(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覆岩变形力学模型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马占国;黄伟;郭广礼;陈占清;;覆岩失稳破坏的时变边界力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6 范春学,李同霖;对峰峰鼓山奥陶系中统富水性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地质;2001年01期

7 施龙青,尹增德,刘永法;煤矿底板损伤突水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8 施龙青,曲有刚,徐望国;采场底板断层突水判别方法[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2期

9 刘传韬,赵庆民,张忠;底板突水的专家评分-层次分析预测与评价[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4期

10 孟召平;王睿;汪元有;刘建;张江华;袁杰;;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地质评价[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满铁男;利用地质规律 解放下组煤层[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2 李洪;郭二庄井田下组煤开发水文地质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年02期

3 杨振忠;尚衍峰;;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组煤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4 苏维涛;;葛泉矿下组煤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5 王芳;;古交矿区下组煤的充水含水层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8期

6 贺庆阳;;南屯煤矿下组煤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5期

7 陈香菱;魏久传;隋岩刚;;兖州矿区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岳俊杰;刘宁苹;;什林煤业下组煤水文地质现状及水害防治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4年03期

9 常吉,杜晓军,刘杨贤,王信文,张仲礼,张卜文;音频电透视技术在临城矿下组煤开采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1期

10 张广忠;张运成;李长河;孙永亮;;煤矿采空区下组煤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连涛;张光明;于旭磊;;兴隆庄矿下组煤主要充水含水层特征及首采区开采涌水量预计[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马培智;;鲁西南下组煤水文地质异常区探查试验方法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马培智;;预防底板突水的目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研究——鲁中煤田下组煤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方法[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社平;;邢台矿区下组煤带压开采水害防治技术的探讨[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辉;程建远;蔡文芮;;煤矿下组煤小窑采空区的井下综合探测技术[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6 马培智;邢延团;;多灰岩复合含水系统包夹下组煤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研究——以许厂煤矿下组煤-400m水平水文地质勘探为例[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7 张广忠;张运成;李长河;孙永亮;;禹州采空区下组煤三维地震勘探技术[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8 邢程;高明飞;王庆全;;北皂煤矿下组煤构造类比分析方法及应用效果[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运部;杨建国;;矿井煤层底板出水的地质构造分析及防治[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常素莉 通讯员 王洪涛;冀中能源 下组煤开采技术获重大突破[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赵卫华 李仁堂;东庞矿向下组煤要资源[N];中国煤炭报;2005年

3 王洪涛;“废”煤变“肥”煤[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薛局;龙口矿务局梁家煤矿下组煤 首采区延深设计优化与成效[N];中国企业报;2000年

5 宋仁涛 王洪涛 本报记者 张立宽;“乘法倍增”——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10年

6 张延颖 贾世方;冀中金牛葛泉矿逾越煤开采“禁区”[N];科技日报;2009年

7 贾世芳 崔建勇;致力科学发展 建设创新型矿井[N];科技日报;2009年

8 省煤炭工业协会;我省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永柱;峰峰煤田五矿东翼区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可行性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2 牛苏会;峰峰煤田小屯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可行性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3 胡春岭;里彦矿灰岩水对下组煤安全开采影响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一栋;杨村矿下组煤底板带压开采突水临界条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宋桂芸;新汶矿区(东部)徐、奥灰水文地质特征及对下组煤开采的影响[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孟苗苗;协庄井田东翼下组煤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安全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忠建;兖州矿区下组煤开采防治水关键技术参数与突水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8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48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