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煤层自燃灾害区信息提取研究
【图文】:
第6期李军:基于遥感的煤层自燃灾害区信息提取研究图3煤火区野外核查照片图4煤层自燃区遥感提取分布成果图10点56分,气温尚不到最高气温,再考虑地温略高于气温,我们以最高气温代替地温,则研究区提取的最高地温比大同市其它地区约高7.5℃左右。由此可见煤火的燃烧导致研究区内部分区域温度增高,通过图2可以看出这种影响在热红外影像上比较明显。2)北方冬季地表大多会有积雪与残冰存在,,煤层自燃释放的热量会使地表的积雪与冰融化。或是煤层自燃所产生的水蒸气到达地表时遭遇低温后转化为冰附着于出口的杂草或裂缝处,这些特征对野外核查目视识别火区位置具有特殊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北方对煤层自燃灾害区野外核查工作选择冬季较好。本次工作采用的是LandsatTM影像热红外波段进行地温反演提取煤火信息,影像时相为夏季,但野外核查选择为冬季,对成果的可靠性提供了支持。从图3中鸦儿崖火区地裂缝地表出露处的水蒸气与附冰存在可以看出季节对煤层自燃野外识别的特殊帮助作用。3)本文经资料收集,以研究区内的枯树村、马脊梁、鸦儿崖和马林涧四个煤火区作为先验数据,提取了其他6处煤层自燃区。但是,经野外核查发现有两处火区未能被提取,经对比其影像热度值不在原有的经验阈值范围之内,这是由于煤层自燃区所处发展时期不同而地表温度不同所致,有些煤层自燃区尚处于发展期,而有些已进入衰退期。因此,今后的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对煤层自燃地温反演数据的阈值范围划分。4)本次研究受限于影像分辨率较低,一些范围较小的火区不能被提取,今后应采用更高分辨率的热红外影像进行探测。同时,对煤层自燃区的准确面积划定存在误差,今后应采用
【作者单位】: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志豪,Zhang Minghua,Arnon Karnieli,Pedro Berliner;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2 丁凤;徐涵秋;;TM热波段图像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与实验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年03期
3 覃志豪,LI Wenjuan,ZHANG Minghua,Arnon Karnieli,Pedro Berliner;单窗算法的大气参数估计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2003年02期
4 张建民,管海晏,A.Rose ma;煤田火区遥感四层空间探测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4期
5 蒋卫国;武建军;顾磊;杨波;陈强;刘晓晨;;基于夜间热红外光谱的地下煤火监测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2期
6 姬洪亮;塔西甫拉提·特依拜;蔡忠勇;师庆东;魏军;夏军;;基于TM数据的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反演与验证[J];国土资源遥感;2012年04期
7 肖海红;陈虎维;李霞;;卫星遥感技术在煤田火区探测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2009年02期
8 武建军;蒋卫国;刘晓晨;顾磊;李加洪;;地下煤火探测、监测与灭火技术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09年12期
9 蒋卫国;武建军;顾磊;刘晓晨;李晓秀;;基于遥感技术的乌达煤田火区变化监测[J];煤炭学报;2010年06期
10 邱程锦;王坚;刘立聪;毕飞超;;遥感技术在乌达煤田火灾监测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建龙;王家强;彭杰;伍维模;;基于渭库绿洲地区ETM+遥感影像地面温度反演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2 金苏毅;江洪;;基于遥感手段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3 李京忠;殷学勇;蔡清华;王洪明;;基于TM影像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研究——以兰州市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4 郭倩;沈润平;荣裕良;;基于EOS/MODIS数据的裸土多层土温遥感反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5 谭桂容;蔡哲;徐永明;;基于Landsat影像的南京地区热岛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6 彭燕梅;杨云源;何萍;徐成东;马如彪;;基于Landsat TM5影像的云南楚雄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7 王强;;基于地表相对湿度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8 郭美辰;胡卓玮;;环境减灾卫星快速提取植被供水指数产品的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9 管菁菁;查良松;;合肥市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武鹏飞;王茂军;张学霞;;北京市植被绿度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欢;张智勇;;一种基于ENVI的区域环境分析方法[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王继;王训霞;;利用Landsat5 TM6数据进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帅;丁圣彦;梁国付;;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以中牟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覃志豪;李文娟;徐斌;张万昌;;利用Landsat TM6反演地表温度所需地表辐射率参数的估计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2003年
5 张万昌;刘三超;蒋建军;赵登忠;;基于GIS技术的黑河流域地表通量及蒸散发遥感反演[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2003年
6 徐劲学;范志伟;;TITAN IMAG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在寻找矿产资源上辅助决策应用——以新疆油田勘探开发区为例[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赵晶晶;黄慧萍;李晓松;裴亮;吴炳方;;基于TM6城区冬季地表温度反演方法探究[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8 刘熙明;喻迎春;雷桂莲;刘志萍;;应用辐射平衡原理计算夏季水泥路面温度[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孟宪红;吕世华;张宇;张堂堂;;使用LANDSAT-5 TM数据反演金塔地表温度[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潘卫华;李文;张春桂;林晶;;城市上空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研究[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睿;多源遥感数据和GIS支持下的台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文渊;从热红外遥感获取断裂相关信息的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文娟;应用遥感方法估算区域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变异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潘竟虎;兰州市景观生态格局热环境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竞成;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张治英;应用GIS/RS技术研究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及其监测[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樊辉;黄河口泥沙输移及三角洲的近期演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10 岳文泽;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新芝;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矿区植被信息监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建平;科尔沁沙地土壤表层水分遥感反演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高玉川;环境卫星热红外相机水表面温度反演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莹莹;城市热岛变化特征及其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雍雍;基于城市热岛缓减定量模拟的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邓杏杏;基于DEM的气候因子空间模拟及棕榈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春峰;基于HJ-1B星的云检测及土地覆盖模式与地表温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世章;基于TM/ETM+数据的厦门市城市热岛动态监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仕;南海北部香港海域海水盐度遥感反演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坚,张继贤,刘正军,丁艳梅;基于NDVI序列影像精化结果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测绘科学;2005年06期
2 刘志武,党安荣,雷志栋,黄聿刚;利用ASTER遥感数据反演陆面温度的算法及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3 覃志豪,Zhang Minghua,Arnon Karnieli,Pedro Berliner;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4 刘菁华;王祝文;田钢;王晓丽;;均匀覆盖层中氡迁移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5 钟茂华;符泰然;胡忠斌;;新疆煤田火区现状调查研究——小尺度区域热辐射信息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1期
6 陈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煤层火灾遥感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2年02期
7 覃志豪,Arnon Karnieli;用NOAA-AVHRR热通道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J];国土资源遥感;2001年02期
8 谭海樵,王作棠,季景贤;面向地下煤火热场模型的遥感技术体系初探[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3期
9 陈云浩,王洁,李晓兵;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4期
10 覃志豪,李文娟,徐斌,陈仲新,刘佳;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华;赵安文;;煤层自燃的特点及危害[J];华北国土资源;2003年05期
2 田涛,张振文,吴学民;矿坑煤层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3 霍彦光,张志;新疆拜城地区煤田煤层自燃的陆地卫星遥感探测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1期
4 任书堂,崔金良,何毓俊,邬剑明;煤层自燃火源位置精探技术在煤矿的运用[J];中国煤炭;2004年06期
5 叶海松;一起巷帮钻场煤层自燃事故的分析及防治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丁志平,张春宏,刘景阔;乌海市煤田煤层自燃及治理情况调研[J];资源·产业;2005年05期
7 于炳华;丁志平;;何时缚住火龙——乌海市境内煤田煤层自燃情 况的调研报告[J];西部资源;2005年03期
8 李新安;;陕北侏罗纪煤田煤层自燃磁异常特征[J];西北煤炭;2005年02期
9 张永福,秦玉金,魏靖;综放工作面拆架期间煤层自燃的综合治理[J];煤矿安全;2005年02期
10 王正华;;阜康矿区煤层自燃规律及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樊新杰;曹代勇;时孝磊;吴查查;;乌达矿区煤层自燃综合成因分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温丙初;韩成彬;王忠民;;煤层自燃防治技术[A];全国煤炭地质钻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谭克龙;王晓鹏;谢志清;毛耀保;林燕;张光超;万余庆;;中国北方煤火探测、灭火与监测新技术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田瑞云;;乌达煤田浅部煤层自燃灾害及治理[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5 党福星;李志忠;方洪宾;段鹏;于长春;;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徐精彩;王国旗;张辛亥;;煤层火灾胶体防灭火理论及新技术[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静;山西省首次开展大规模煤层自燃地质勘查[N];中煤地质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原建猛;山西破解煤层自燃之困[N];发展导报;2014年
3 记者 薄云山 王建伟 邢云鹏 通讯员 王红杰;山西煤层自燃防治理论研究不再空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4 记者 曹秀娟;煤层自燃勘查与治理项目填补空白[N];山西日报;2014年
5 实习生 王丽萍 本报记者 沈英甲;解析煤层自燃[N];科技日报;2001年
6 张隽波;宁武:300处煤层自燃点待治理[N];山西日报;2008年
7 记者 邢云鹏;山西完成煤层自燃遥感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记者 李仑 通讯员 牛祥;山西煤层自燃顽疾“有治”了[N];中国煤炭报;2014年
9 姚健;山西局一项目通过省级验收[N];中煤地质报;2014年
10 记者 王建伟 邢云鹏 通讯员 王红杰;山西煤层自燃火区达167个[N];中国矿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小虎;煤田自燃灾害遥感信息与区域地质综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芹;防治煤层自燃的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燕;基于多光谱遥感的煤层自燃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超;聚氨酯膜预防综放巷道煤层自燃技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昂;煤层火源探测氡异常值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航龙;小龙潭矿区煤层自燃防灭火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贾松磊;白皎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火灾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振兴;基于混沌理论的煤层自燃隐患点的探测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双;基于AHP的大同矿区煤层自燃地质灾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宋大勇;基于红外成像探测的煤层隐蔽火源反演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黄雷;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延安组烧变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2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5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