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巷含水地质构造双频激电探测阻容模拟试验
【图文】:
P陀氲刃ё枞萃釻?1.1含水地质构造物理模型我国煤层不同地区赋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矿井水害类型差别较大,目前占主导位置的水害类型主要有4种:主采煤层底板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水害、主采煤层顶板砂岩及其松散层孔隙水透水水害、废弃小煤窑及老空区水溃水水害与地表水倒灌充水水害[9]。根据这4种地质灾害矿井突水特征,结合煤巷探测实际,设S为沿巷道探测有效断面积,煤巷掘进面大小一般为3.5m×4m,考虑到探测断面积S应大于掘进断面积,取探测有效断面5m×5m,构造典型含水地质构造的理想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图1含水地质构造物理模型1.2煤巷围岩介质面极化体激电效应等效电路双频激电法属于频域激电法,激电法是发生在地质介质中因外界电流激发而引起介质内部出现电荷分化和转移的一种复杂物理化学过程[10]。大量野外和室内观测资料表明,石墨和含碳岩石电子导体、地下水离子导体具有各不相同的激发极化性质和特点,,石墨和含碳岩石属于面极化,地下水属于体极化,但从微观上看,所有激发极化都是面极化的[3,11],即把煤巷围岩介质的激发极化特性看为面极化。当在阶跃电流激发下,面极化体有一个充电和放电过程,其面极化阻抗是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的函数。根据激发极化机理,面极化阻抗k的复电阻率频率特性[12]可表示为k(iω)=1k0+(iωx)[]c-1(1)其中:k0为充电达饱和时界面的面电阻;i为虚数单位;ω为角频率;x为界面的面电容;c为频率相关系数。即面极化复阻抗可用一个面电阻k0与面电抗(iωx)-c的并联来等效,其激电效应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因面极化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机理极其相似,双电层电容器主要由极化电极、电解液、隔离膜等组?
2015年第4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3卷图2面极化体激电效应等效电路测机理,在电场聚焦效应下,与其他聚焦电法相类似,电流场像探照灯一样主要沿掘进断面正前方向传播[17-20],沿掘进工作面正前方电流密度远大于其围岩四周的电流密度。此时,在计算地质构造的阻抗和容抗时,仅考虑沿掘进正前方电流场流过不同地质构造所呈现的阻性和容性,而忽略其周围围岩的影响。根据含水地质构造物理模型,搭建探测地电测试模型,如图3所示。设距离掘进断面正前方50m处存在断面为25m2、长为1m的含水异常体。现采用电阻率剖面法(二极装置)进行测量,把位于掘进断面上的发射电极A作为阻容模型的正向输入端,位于巷道后方无穷远处的接地电极B和测量电极N为负向输入端(测量输出一端);设聚焦电场可探测掘进前方60m远,根据三维空间电流场电位分布性质,无穷远处接地电极B和测量电极N可看成与掘进前方60m处方位B'(或N')等效;位于掘进断面上或断面后方某一处测量电极M的电位总可以与掘进前方某一处M'的电位等效,即测量输出另一端,构造含水异常体地电测试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移动测量电极M,可使其等效电位M'逐渐靠近异常体,设从距掘进断面5m处开始逐渐靠近异常体,每隔2~5m测量一次,随等效电位M'的变化,AM'段和M'N'段煤层阻容值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异常体的阻性和容性保持不变。构造含水异常体等效阻容模型网络如图4所示。图3含水地质构造探测地电测试模型2激电效应阻容模型测试方案设计2.1含水地质构造阻容模型参量确定等效阻容模型网络煤层和含水异常体等效电阻大小可按电阻公式定义来计算图4含水地质构造等效阻容模型网络R=ρLS(2)其中:ρ为某介质电阻的电阻率,Ω·m;L为电阻的长度,m;S为电阻的横截面积,m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东;祁新春;齐智平;;双电层电容器的应用模型[J];电池;2007年04期
2 罗延钟,吴之训;谱激电法中频率相关系数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4期
3 阮百尧;邓小康;刘海飞;周丽;张力;;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新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4 万琼芝;煤的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J];煤矿安全技术;1982年01期
5 杨卫国;王立华;王力民;;BEAM法地质预报系统在中国TBM施工中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6 朱劲;李天斌;李永林;周大川;兰富安;姜洪涛;钱琳;;Beam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铜锣山隧道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7 柳建新;龚露;刘海飞;麻昌英;曹创华;;双频激电法在新疆戈壁滩找水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8 孟庆函,李开喜,凌立成;碳基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机理及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1年11期
9 钟立平,关键,孙念仁,陈玉明,华伟;大功率激电在双阳煤田找矿应用[J];吉林地质;2003年04期
10 虎维岳;田干;;我国煤矿水害类型及其防治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世贵;庄明商;;应用时谱激电法视参数评价埋藏极化体激电异常[J];安徽地质;1993年04期
2 杨晓弘;何继善;;频率域激发极化法有限元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华;艾斯卡尔·吐尔逊;焦彦杰;杨剑;吾守艾力·肉孜;吴文贤;;频率域激电在西南山区多金属矿调查中的应用效果[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高衍武;范宜仁;邓少贵;吴寒;;岩样频率域激发极化电位的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9年04期
5 赵淑红,吴锋,苏岳锋;电化学电容器碳基电极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4期
6 张熙贵,解晶莹,马丽萍,夏保佳,王涛,钦佩;密封AA型双电层超电容的研制[J];电池;2004年01期
7 张彬;刘君;穆世霞;;超级电容器串联技术的研究[J];电气技术;2009年09期
8 曹中林;何展翔;昌彦君;;MT激电效应的模拟研究及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4期
9 岳安平;底青云;石昆法;;从CSAMT信号中提取IP信息探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10 程辉;底青云;李帝铨;;频率信号激励下岩石电性参数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少辉;周四春;吴丽荣;王自运;;KLM金矿区综合物化探找矿思路研究及找矿预测[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久龙;姜国庆;王玉和;于师建;邱浩;李明星;;矿井深部采掘隐患水体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研究[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3 李苍松;丁建芳;郭如军;何发亮;;适合于TBM施工的地下水预报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岳安平;底青云;石昆法;;从CSAMT信号中提取IP信息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5 李苍松;谷婷;丁建芳;于维刚;何发亮;;适合于TBM施工的HSP声波反射法地质超前预报[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强建科;何继善;;利用双频激电中梯数据研究倾斜极化体产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曹春国;;综合物探在深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效果[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8 李劶松;丁建芳;郭茹幫;何v|亮;;适合于TBM施工的地下水预报技术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文增生;史春芝;王军;;沂源煤田鲁村矿井突水危害分析与防治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10 高岩;张春义;马睿;;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某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应用[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坤彬;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盛军;复电阻率法三维正反演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徐汶东;CSAMT中的IP效应影响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林家勇;金顶铅锌矿地球物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杨娟;超级电容电池用炭类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杨恒;鹤壁八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梁逵;碳纳米管及氧化镍超级离子电容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李胜;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陈儒军;伪随机多频电磁法观测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杨仲年;耐候钢和Zn与Zn-Fe合金镀层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磊;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国帅;模板碳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郭伟;隧道掘进超前地质勘探的研究与仿真[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健杰;随钻测井构造煤判识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原伟强;焦村矿水文地质条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绪杰;超级铅酸电池负极用炭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刘颖;基于MPI的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1年
8 娄世菊;超级电容电池用层次孔结构炭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徐坤;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晋炜;三维地质体的地下电磁响应[D];桂林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瑜麟;河南省祁雨沟地区金矿物探找矿方法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2001年12期
2 宋先海;顾汉明;肖柏勋;;我国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述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2期
3 何继善;;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4 李帝铨;王光杰;底青云;付长民;石昆法;李英贤;;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在额尔古纳成矿带中段找矿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5 陈伟军;刘红涛;;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隐伏矿床勘查中的应用——以内蒙赵家围子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1期
6 黄俊革;王家林;阮百尧;;坑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7 黄俊革;阮百尧;王家林;;坑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的快速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8 薛国强;李貅;;瞬变电磁隧道超前预报成像技术[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9 曾昭璜;隧道地震反射法超前预报[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10 钟海云,李荐,戴艳阳,李庆奎;新型能源器件——超级电容器研究发展最新动态[J];电源技术;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继善;邹声杰;汤井田;王恒中;杜华坤;;流场法用于堤防管涌渗漏实时监测的研究与应用[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良魁,刘若谷;时间域非线性激电效应的实验研究——金属模型体实验结果[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2 周云凤;陈鸿雁;;滇中红层砂岩型铜铅矿的激电效应[J];云南地质;2013年02期
3 何继善,王少武,汤井田;直接同时提取激电效应的方波相干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2期
4 罗延钟;;利用多频测量作“变频法”电磁耦合校正[J];地质与勘探;1980年10期
5 何继善;熊彬;鲍力知;傅国红;;直接消除电磁耦合的斩波去耦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6 徐凯军;石双虎;周家惠;;三维大地电磁激电效应特征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9年01期
7 朱占升;谭捍东;;考虑激电效应的二维大地电磁正演[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8 肖宏跃;计算规则形体视极化率的PC—1500程序[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1年01期
9 殷长春,刘斌;瞬变电磁法三维问题正演及激电效应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2期
10 岳安平;底青云;王妙月;石昆法;;油气藏MT激电效应一维正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明;杨进;冯居;;岩(矿)石激电效应等效模型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论文集[C];2014年
2 王庆乙;蒋彬;黄利贤;朱添宝;;偏置频谱激发极化法[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王世权;王孟霞;;变频法电磁耦合效应校正原理与实例[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4 郭宁宁;昌彦君;何展翔;;带激电效应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一维正演及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军涛;阮百尧;朱光萍;;二维极化介质的复电阻率正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占升;考虑激电效应的二维大地电磁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255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5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