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动态行为与临界表面张力的研究
【图文】:
6835.500.9374首山一矿1.357.4122.821.3635新丰矿1.7214.4416.381.7816大宁矿2.5412.6510.252.4441.4溶液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测定采用德国Kruss公司生产的DSA型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以下简称DSA分析系统),利用悬滴法(pendantdrop)恒温27℃测试不同浓度下的APG溶液表面张力,利用躺滴法(sessiledrop)动态连续跟踪测量模式研究不同浓度下的APG溶液在煤表面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实验结果及分析2.1APG溶液的表面张力通过DSA分析系统,利用悬滴法测试不同浓度下APG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不同浓度下APG溶液的表面张力由图1可以发现,随着APG溶液体积分数(浓度)的增大,其表面张力先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后趋于平稳。当APG溶液浓度大于0.04%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明显下降,最后表面张力接近22mN/m。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来说,当表面活性剂用量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表面达到饱和,此时继续增加表面活性剂用量,,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明显减小,部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聚集、形成胶束,此时的溶液浓度称为该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利用直线相交法,通过在图中作2条直线,一条直线经过表面张力下降区,另一条经过表面·36·Vol.42No.6Dec.2015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第42卷第6期2015年12月
.2不同煤样的动态接触角溶液滴落在煤表面上时,会在煤的固、液界面处形成初始接触角;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角会一直发生变化,最终形成平衡接触角。平衡接触角是指在有限时间内(取12s)所达到的最低值。如果时间继续延长,平衡接触角还会略有降低,但在实际应用中意义不大[15]。DSA分析系统可精确拍摄到瞬时固、液接触角变化的图像,最快拍摄50帧/s,能进行智能数据处理,操作简单,仪器精度高,测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研究润湿的动态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该系统得到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a)顾桥矿煤样(b)千秋矿煤样(c)付村矿煤样(d)首山一矿煤样(e)新丰矿煤样(f)大宁矿煤样图2不同浓度的APG溶液在煤表面的润湿曲线通过图2可以看出,水在煤表面形成接触角较大,并且起始接触角与平衡接触角相差不大,接触角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水的张力较大,比煤的表面能大得多,使得水在煤表面形成的接触角较大,同时水滴表面张力大,表面收缩能力强,渗透性能差,难以润湿煤样。随着APG溶液浓度的提高,溶液在煤表面形成的接触角变小,同时接触角的变化幅度也在增大。当溶液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虽然不再变化,但溶液内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跟煤的大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溶液浓度越高,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烈,使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固—液界面张力变小[16],导致接触角进一步减校但是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接触角的变化幅度也在变校2.3煤的临界表面张力根据相关研究[17],发现同系物液体与同一固体表面的平衡接触角θ随液体表面张力γ的降低而变小,以cosθ对液体表面张力γ作图,可得直线,将直线延长到cosθ=1处,相应的表面张力值被称作此固体润湿的临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青松,金龙哲,孙金华;煤层注水过程分析和煤体润湿机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2 林青;;新型降尘添加剂试验与应用效果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3 骆大勇;;煤层注水压力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5期
4 杨静;谭允祯;王振华;商岩冬;赵文斌;;煤尘表面特性及润湿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07期
5 孙文晶;江成发;薛英;;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甲烷与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J];煤炭学报;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海;王海芳;;压装高聚物粘结炸药静电危害的消除[J];兵工安全技术;1997年02期
2 恽杰;;微乳的制备与应用[J];北方药学;2011年08期
3 王保国;张景林;彭英健;;配位键合剂-603对亚微米CL-20撞击感度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晗;樊学忠;周文静;刘小刚;蔚红建;樊明辉;王克强;;含硝胺和铝粉的少烟改性双基推进剂表面和界面性能[J];火炸药学报;2011年06期
5 邓锐;李敏;张佐光;贾晶晶;;接触角法测玄武岩及玻璃纤维表面能实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6 章正熙,华幼卿,陈建峰,王玉红;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董超芳,李晓刚,沈卓身,褚武扬;热处理作用下碳钢氢腐蚀裂纹愈合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金龙哲,欧盛南;煤层注水中粘尘棒溶液对接触角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王正,赵行志,郭文静;回收塑料-木材纤维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谢拥群;杨文斌;李求根;林小平;;干燥过程中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的尺寸稳定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群;李战华;;不同壁面材料微管道中的电渗速度测量[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晶晶;李敏;顾轶卓;王冀;张佐光;;E51环氧树脂固化过程表面张力测试方法与变化规律[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徐明;曹春昱;;相关因素对模拟OCC过程水封闭循环抄纸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王彩霞;刘云海;庞翠;;三种交联壳聚糖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5 孙晓然;陈静;;一种新型煤尘抑制剂腐植酸钠-丙烯酸树脂的合成[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程卫民;张立军;周刚;聂文;李建华;;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的喷雾降尘实验及其应用[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增平;王坚志;孙京凯;;深井低空隙率煤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实践[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亮;陈文华;刘娟;潘骏;卢献彪;;航天电连接器绝缘电阻随真空度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倪冰;罗志国;邹宗树;;固壁上液体内气泡附着的热力学分析[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桑树勋;张时音;黄华州;;模拟地层条件下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机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爱;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马准;磺化聚醚砜纳滤膜荷电机理的动电法分析及其截留性能预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陆军;喷雾药液在靶标植株上的沉积与润湿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金伟;钒氧化物纳米管的表面修饰与气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鹤峰;不锈钢表面氮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贺鹏;脱除烟气中二恶英类物质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颖;蒙脱土的改性及其在汽油脱硫和光催化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江胜;改性茶叶对工业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鸣;PTFE微孔膜物理亲水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锐;水刺非织造材料工艺参数与其保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强;水合肼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年军;深部煤体瓦斯吸附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丽娜;平庄古山矿煤层自燃特性的热重动力学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郑如岩;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艳;金属基体低表面能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龙哲,宋存义,蒋仲安,李天昕;压力渗流润湿煤体的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5期
2 王青松,金龙哲,孙金华;煤层注水过程分析和煤体润湿机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3 张艳霞;何晖;;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4 王绪友;煤矿综合防尘技术及降尘效果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5 骆大勇;张国枢;;模糊综合评价在煤层注水效果分析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3期
6 张飞;郭文彬;;煤体内裂隙对润湿性能差的煤层注水效果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2期
7 陈昌国,魏锡文,鲜学福;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宋志敏;任建刚;张子戌;刘高峰;;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及对煤层顶底板的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5期
9 胡冠宇;张钦礼;姚志全;;浅孔高压煤层注水参数确定及效果分析[J];煤矿开采;2008年06期
10 降文萍;崔永君;张群;李育辉;;煤表面与CH_4,CO_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勇德,薛玉兰,王淀佐;γ-浮选矿物分离的实验研究[J];矿冶工程;1989年04期
2 刘水文;聂百胜;;水对煤润湿的临界表面张力测算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4期
3 施美英,薛志云;纤维临界表面张力测定技术[J];上海化工;1996年04期
4 陈绍杰;金龙哲;马德翔;;煤临界表面张力测定及分析[J];煤矿安全;2012年11期
5 顾中言,许小龙,韩丽娟;一些药液难在水稻、小麦和甘蓝表面润湿展布的原因分析[J];农药学学报;2002年02期
6 B. Yarar;J. Alvarez;魏虹;;用伽马射线浮选法分选硫化矿物[J];矿产综合利用;1989年02期
7 丁克毅,张廷有;临界表面张力与皮革防水性[J];中国皮革;1994年06期
8 肖艳,曹一平,王敬国,陈凯;提高作物叶面养分吸收的复合型助剂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年03期
9 徐广春;顾中言;罗楚平;徐德进;许小龙;陈志谊;;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剂sf-628专用助剂的研发[J];果树学报;2012年05期
10 沈青;挪威云杉树脂的临界表面张力和临界Hamaker常数[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子涛;张敏;庄启昕;吴平平;韩哲文;;PBO的表面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本文编号:2554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5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