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瓦斯对冲击性煤样能量耗散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6 10:09
【摘要】:基于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测定方法,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煤样冲击倾向性测定,应用能量积聚与耗散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瓦斯压力环境中煤样单轴压缩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能量积聚与耗散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煤样的冲击倾向性指数减小,冲击倾向性降低;煤样破坏前储存的弹性能降低,破坏时耗散能增率呈非线性快速降低趋势;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煤样在相同循环中耗散能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不考虑瓦斯膨胀能的情况下,瓦斯压力的增加降低了煤层冲击地压的破坏性。因此,高瓦斯矿井在深部开采中进行冲击倾向性评价时应考虑瓦斯因素。
【图文】:

冲击倾向性,瓦斯压力,煤样,冲击倾向性指标


试件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质量相近,没有明显裂纹、掉块等缺陷的作为试验试件。试件尺寸为鐖50mm×100mm,,将制作好的试件置于烘箱中干燥12h,然后包裹保鲜膜放置于干燥皿中备用。1.2试验设备试验的加载系统采用岛津AG-125KN实验机,利用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瓦斯气体密封装置[12],进行含瓦斯煤的冲击倾向性测定,并与无瓦斯情况下煤的冲击倾向性进行对比,探寻瓦斯对煤冲击倾向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数据通过应变仪和计算机软件自动记录。试验装置及原理如图1,2所示。图1试验加载系统和密闭装置Fig.1Experimentalloadingsystemandsealingdevice图2试验系统原理Fig.2Principleoftestsystem1.3试验方案为了测定瓦斯压力对煤样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该试验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的测定。依据煤矿冲击地压的评判标准,煤层冲击倾向性评判指标包括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冲击能指数[13]。通过对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瓦斯压力分别为0,1和2MPa)下进行的单轴压缩试验以及循环加卸载试验来测定其冲击倾向性指标。应力加载过程依据(GB/T25217.2—2010)版本的测定方法进行[13]。在进行加载试验前,将煤样封闭在含有不同瓦斯压力的密闭腔体中进行844

原理图,试验系统,原理,冲击倾向性


?0mm×100mm,将制作好的试件置于烘箱中干燥12h,然后包裹保鲜膜放置于干燥皿中备用。1.2试验设备试验的加载系统采用岛津AG-125KN实验机,利用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瓦斯气体密封装置[12],进行含瓦斯煤的冲击倾向性测定,并与无瓦斯情况下煤的冲击倾向性进行对比,探寻瓦斯对煤冲击倾向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数据通过应变仪和计算机软件自动记录。试验装置及原理如图1,2所示。图1试验加载系统和密闭装置Fig.1Experimentalloadingsystemandsealingdevice图2试验系统原理Fig.2Principleoftestsystem1.3试验方案为了测定瓦斯压力对煤样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该试验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的测定。依据煤矿冲击地压的评判标准,煤层冲击倾向性评判指标包括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冲击能指数[13]。通过对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瓦斯压力分别为0,1和2MPa)下进行的单轴压缩试验以及循环加卸载试验来测定其冲击倾向性指标。应力加载过程依据(GB/T25217.2—2010)版本的测定方法进行[13]。在进行加载试验前,将煤样封闭在含有不同瓦斯压力的密闭腔体中进行8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绪言;康立勋;杨双锁;;煤岩冲击倾向性与剩余能量释放速度的关系[J];煤矿安全;2009年02期

2 章梦涛;徐曾和;潘一山;赵阳升;;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J];煤炭学报;1991年04期

3 李铁,蔡美峰,王金安,李大成,刘军;深部开采冲击地压与瓦斯的相关性探讨[J];煤炭学报;2005年05期

4 张绪言;冯国瑞;康立勋;杨双锁;;用剩余能量释放速度判定煤岩冲击倾向性[J];煤炭学报;2009年09期

5 尹光志,鲜学福,金立平,刘成明;地应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及冲击危险区域评价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7年02期

6 齐黎明;陈学习;程根银;程宥;;高地应力和瓦斯压力耦合作用下的冲击地压触发机制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大钊;冲击地压演化过程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晨;;古城矿采煤工组面冲击地压防治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绍忠;张振国;刘长水;;开滦煤炭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J];河北煤炭;2011年02期

3 李春林;章兵;;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J];化工矿产地质;2006年02期

4 郑怀昌;肖刚;胡龙;李明;刘志河;张晓君;初道忠;;岩石冲击振动能试验测试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年03期

5 贺广零;洪芳;王艳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毕贤顺,王晋平;矿井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张彦吉;;论声发射技术在矿区地震监测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8 王博;白国良;;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黏结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研究[J];混凝土;2011年02期

9 刘桂琴;刘喜;;岩石强度问题的非线性研究[J];河南建材;2009年06期

10 ;Energy analysis for damage and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rock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强;高瓦斯矿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旭宏;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政虹,高正夏,丁向东,王映霞;基于扰动响应判据的洞室岩爆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孙广义;马云东;;矿井巷道围岩与支护系统稳定性的耗散结构[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童迎世,童敏,洪迅;湖南矿山地震类型及特征分析[J];华南地震;2003年03期

4 郑在胜;;岩石变形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与岩石变形动力学分析[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年05期

5 吴立新,王金庄;煤岩受压红外热象与辐射温度特征实验[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年01期

6 葛修润 ,任建喜 ,蒲毅彬 ,马巍 ,朱元林;Real-in time CT test of the rock meso-damage propagation law[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1年03期

7 廖华林,李根生,易灿;水射流作用下岩石破碎理论研究进展[J];金属矿山;2005年07期

8 彭瑞东;谢和平;周宏伟;;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金属矿山;2008年03期

9 张晓春,胡光伟,杨挺青;岩石板梁结构时间相关变形的稳定性分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王宏图,许江,魏福生,鲜学福;煤岩体冲击倾向性指标评价[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潘一山;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4 常宗旭;水射流非均质破岩理论及其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5 梁运培;高压水射流钻孔破煤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晓斐;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及群体识别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王云刚;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李树春;周期荷载作用下岩石变形与损伤规律及其非线性特征[D];重庆大学;2008年

9 秦昊;巷道围岩失稳机制及冲击矿压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艳;;煤岩物理力学性质与冲击倾向性关系[J];煤矿开采;2011年03期

2 齐庆新;彭永伟;李宏艳;李纪青;汪有刚;李春睿;;煤岩冲击倾向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3 张国华;蔡武;;基于主成分的煤层冲击倾向性研究[J];煤炭科技;2011年03期

4 蔡武;窦林名;韩荣军;张国华;李许伟;;基于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煤层冲击倾向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5 贾兴旺;王恩元;;基于属性数学模型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J];煤矿安全;2014年04期

6 茅献彪,陈占清,徐思朋,李天珍;煤层冲击倾向性与含水率关系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7 张卫东,朱孔盛,胡方冠,刘长友,万志军;济宁二号矿主采煤层冲击倾向性分析[J];煤矿现代化;2002年01期

8 夏均民,张开智;冲击倾向性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9 秦玉红,窦林名,牟宗龙;含水对煤的冲击倾向性影响实验室测定[J];江苏煤炭;2004年01期

10 陈商强;赵计生;马利;;邢东矿煤层冲击倾向性实验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纪青;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应用煤岩组合模型方法评价煤岩冲击倾向性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陈绍杰;杨永杰;郭惟嘉;;煤岩冲击倾向性试验及分析[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3 侯昭飞;赵福W

本文编号:2561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61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