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突发事件中恐惧情绪感染概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6 22:56
【摘要】:为研究突发事件群体情绪传播中的恐惧情绪感染概率问题,建立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概率模型。先通过神经生理特性分析恐惧情绪感染机制。将突发事件类型因素及性别、年龄、人格类型、文化程度、安全教育程度等人员个体因素,归为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情绪感染量表与情绪感染神经生理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感染概率值及权重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下恐惧情绪感染概率存在一定差异;突发事件恐惧刺激下,人的心率值变化最显著;恐惧情绪感染可用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体现。
【图文】:

突发事件,情绪,社会共享,概率


天生就有模仿他人语言、动作、表情的倾向,,在模仿过程中产生与他人相似的情绪体验并受到该种情绪影响而产生相关情绪状态[17]。突发事件人群个体间不断进行情绪信息交换,他人的恐惧情绪状态通过词语沟通与非词语沟通的方式[18]呈现在个体面前,个体出于本能倾向对其进行模仿,并产生相似的恐惧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反馈到个体情绪状态中,最终令个体处于相似的恐惧状态。恐惧情绪感染不断在人群中进行,恐惧情绪状态不断增强,最终将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群体性恐惧情绪产生,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机制如图1所示。图1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机制Fig.1Infectionmechanismoffearcontagion2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概率现有情绪传播研究将情绪感染与情绪社会共享相结合,建立了情绪传播的情绪社会共享-情绪感染-情绪再次共享模型,进而建立群体情绪传播动力学常微分模型[7]。该模型中既包含影响人的情绪共享、情绪感染、情绪再次共享等的心理因素,又包含接受情绪社会共享的概率、情绪感染概率、情绪再次共享概率等参数:dsn()tdt=λ1({})ψλ2ψ({})1λ3ψ({})2nen()t∑n'n'pn()'sn'()t〈n〉(1)式中:sn(t)为情绪传播的人数比;λ1为接受情绪社会共享的概率;λ2为情绪感染概率;λ3为情绪再次共享概率;{}ψ,ψ{}1,ψ{}2为相关心理因素集合;en(t)为未被情绪传播的人数比;n,n'为网络上节点第9期王春雪等:突发事件中恐惧情绪感染概率研究·15·

影响因素,突发事件,情境


的度数。情绪感染概率λ2决定了人群情绪传播程度,突发事件下恐惧情绪感染概率的大小决定了突发事件是否造成大规模民众恐惧情绪。已有研究表明[7],情绪感染过程受个体差异及文化差异影响,其中个体差异包含年龄、性别、性格特质、人格类型等,文化差异包含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且不同突发事件类型将产生不同的情景环境刺激,人员感知不同情景环境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不同,将对恐惧情绪感染造成一定影响[19]。将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影响因素分为突发事件类型、人员个体因素,如图2所示。图2恐惧情绪感染影响因素Fig.2Factorsaffectingpaniccontagion结合上述群体情绪传播动力学常微分模型及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影响因素,建立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概率模型:Q=q1·∑kiq2i∑ki(2)式中:Q为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概率;q1为突发事件类型对恐惧情绪感染的概率;q2i为不同人员个体因素对恐惧情绪感染的概率,i的取值范围为1~5;ki为各人员个体因素对恐惧情绪感染概率影响的权重。3突发事件情绪感染量表调查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下人的情绪反应不同,为研究突发事件类型对恐惧情绪感染的概率,设计突发事件情绪感染量表,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下人的恐惧情绪感染进行调查[20]。结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1]中对突发事件的分类,设置4类不同的突发事件情境,分别为:地震情境(自然灾害)、火灾事故情境(事故灾难)、突发流行性传染病情境(公共卫生事件)及恐怖暴力袭击情境(社会安全事件),对各情境下其他人员的恐惧情绪状态进行描述。人员根据不同情境下自身情绪感受对量表中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等8个情绪条目赋予分值,分值为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文海,时特林,车文贤;大学生非典恐慌心理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2 李敏,杨丽红,莫桦;焦虑恐惧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03期

3 王潇;李文忠;杜建刚;;情绪感染理论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4 李伟;李燕;江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监测与恐慌度分析系统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1期

5 李建平,张平,王丽芳,代景华,阎克乐;5种基本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3期

6 王永;王振宏;邱莎莎;;情绪感染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1期

7 王春雪;索晓;吕淑然;杨凯;;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玉晶;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恐惧情绪感染神经生理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娴;媒体信息传播与受众恐慌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2 赖安婷;群体情绪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银鹰;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统考试卷质量分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王书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周晓荟;;“情绪感染”与中学英语课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李岩莉;;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因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尤来菊,张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高考成绩之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刘运祥;金健秋;李岳峰;袁秀芹;;中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7 柴志铭;;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12期

8 潘国斌;体育教学过程优化与评判模型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李瑞斌;;体育运动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调查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许胜武;;浅谈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丽敏;刘颖;;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霁;周蔷薇;徐霞;;多维自我身体意象关系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与修改[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姜真;蒋丽娜;鞠新刚;王庆国;;中医临床人才素质结构体系设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解鸿雁;王健英;魏育林;;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振刚;;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A];2014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姜真;蒋丽娜;鞠新刚;王庆国;;中医临床人才素质结构体系设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董博文;王颂;;集体离职过程模型探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8 王霁;周蔷薇;徐霞;;多维自我身体意象关系问卷的信效度检验[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曹之然;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严开胜;生产型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成达建;员工工作满意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耿昕;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文宇;初中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司继伟;小学儿童估算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浩;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承受力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解超;男子大学生足球运动参与动机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应棉;高中生师生社会交换问卷编制及交换关系的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倩;初中阶段小班化学习模式中的班级管理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曹昭;河北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个案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燕立为;语言运用教学的反思与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龚美富;同事关系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冯俊辉;基于心理学的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霞;严晓;刘世宏;;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建立初探——概念界定与基本维度[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华国伟;余乐安;汪寿阳;;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刻画与应急决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4 郑亚楠;;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2期

5 《国外政府应对重大危机事件运作机制》课题组;国外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6 钟新;危机效应与传媒功能[J];国际新闻界;2003年05期

7 殷强;再论国外公共卫生传播的危机报道[J];国际新闻界;2003年06期

8 马庆国;王小毅;;从神经经济学和神经营销学到神经管理学[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马庆国;王小毅;;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影响当事人状态的要素分析与数理描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0 马庆国;王小毅;;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与神经管理学[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一言;[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岩;非常规突发事件态势演化和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伟;地铁车站应急疏散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华莹;公共危机事件中大众传媒角色缺失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胡凌霞;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危机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徐钦;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5 罗里顺;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罗茜;人员疏散的社会力修正模型及其仿真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张晓峰;非常规突发事件决策系统动态作用模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薛慧芳;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实施活动及流程生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吴熙文;基于时间约束的突发危机事件恐慌心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程;地铁人员行为特征与人员疏散仿真[D];重庆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海燕;张晶;;恐惧情绪与创造性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恐惧情绪不但能嗅到,还可以传染[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是明启;儿童患上恐惧症怎么办?[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唐国洪;笑对人生 以乐祛病[N];广东科技报;2004年

4 记者 孙洪磊 周润健;暑假,怎样轻松度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奇云;摆脱恐怖[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庆霞;青少年恐惧情绪及调节发展的fMRI和EEG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邓光辉;恐惧情绪诱发下自主神经反应模式与情绪体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菁菁;桑达克儿童绘本中的恐惧情绪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2 薛昀峗;听觉材料诱发恐惧情绪下生理指标的变化和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林国志;恐惧情绪下高低物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张晶;恐惧情绪影响初中生创造性活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邢可;上海体育学院跆拳道实战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调节[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刘爱芹;中小学生学校恐惧情绪调节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泓嘉;未被觉察到的眼白刺激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2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62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