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矿三元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9 22:19
【摘要】: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大掺量粉煤灰、水玻璃,外加悬浮剂,一步混合法制备了三元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阻化性能,观察了微观形貌,探讨了胶凝机理。结果表明,材料胶结体的初凝时间在1~30 min范围内可控,并具有良好的早期抗压强度;60℃阻化率达90%,70℃达80%,80℃不低于75%;胶结体内部存在大量絮凝状的C-S-H凝胶,且与粉煤灰胶连,结构密实。工业实验表明该防灭火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灭火效果。
【图文】:

防灭火,初凝时间,水胶比,固相


的煤样分别装入反应管内,塞紧进、排气管和反应管后放入水浴槽中加热,加热至设定的相应温度后恒温1h。经恒温后在排气管口取气体样本,用CTH-1000型CO检测报警仪测试CO的含量。阻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阻化率(%)=原煤样CO(×10-6)-阻化样CO(×10-6)原煤样CO(×10-6)×100%(1)2.4.4微观形貌观察防灭火材料固结体断面观察使用扫描电镜,SEM,JSM-6390LV,日本电子株式会社。3结果与讨论3.1材料配比对防灭火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按照表2的配合比测定防灭火材料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实验结果见图1和2。从图1和2可以看出,在固相比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材料胶结体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都在变长;在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材料胶结体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随着固相比的增加呈“马鞍形”变化。图1水胶比和固相比对防灭火材料初凝时间的影响Fig1Effectofwater-binderratioandcomponentratioinfirepreventionandextinguishingmaterialoninitialsettingtime图2水胶比和固相比对防灭火材料终凝时间的影响Fig2Effectofwater-binderratioandcomponentratioinfirepreventionandextinguishingmaterialonfinalsettingtime究其原因,在固相比相同的条件下,是由于水胶比大的浆料中添加的水多,使得浆料变稀,初凝和终凝时间变长;在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是由于粉煤灰火山灰活性低,在浆料水化硬化初期,主要表现出微集料效应和颗粒形态效应,而火山灰活性效应表现较少。在m(FA)/m(C)较低时,R.SAC中的矿物组分能够快速水化硬化,,且水玻璃能与水化产物Ca(OH)2反应,生产C-S-H凝胶,所以浆料凝结时间较短。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由于粉煤灰的颗粒形态效应,使其在浆体中起到润滑、滚动作用[11-12],且粒

颗粒形态,防灭火,终凝时间,水胶比


JSM-6390LV,日本电子株式会社。3结果与讨论3.1材料配比对防灭火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按照表2的配合比测定防灭火材料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实验结果见图1和2。从图1和2可以看出,在固相比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材料胶结体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都在变长;在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材料胶结体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随着固相比的增加呈“马鞍形”变化。图1水胶比和固相比对防灭火材料初凝时间的影响Fig1Effectofwater-binderratioandcomponentratioinfirepreventionandextinguishingmaterialoninitialsettingtime图2水胶比和固相比对防灭火材料终凝时间的影响Fig2Effectofwater-binderratioandcomponentratioinfirepreventionandextinguishingmaterialonfinalsettingtime究其原因,在固相比相同的条件下,是由于水胶比大的浆料中添加的水多,使得浆料变稀,初凝和终凝时间变长;在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是由于粉煤灰火山灰活性低,在浆料水化硬化初期,主要表现出微集料效应和颗粒形态效应,而火山灰活性效应表现较少。在m(FA)/m(C)较低时,R.SAC中的矿物组分能够快速水化硬化,且水玻璃能与水化产物Ca(OH)2反应,生产C-S-H凝胶,所以浆料凝结时间较短。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由于粉煤灰的颗粒形态效应,使其在浆体中起到润滑、滚动作用[11-12],且粒子表面吸附而出现的双电层结构加强了润滑作用,变相提高了浆料的水胶比,使浆料在m(FA)/m(C)=0.8时凝结时间最长。当m(FA)/m(C)>0.8时,粉煤灰主要以物理填充作用参与浆料的水化硬化过程,浆料变稠,凝结时间变短。随着龄期的增长,浆料中的粉煤灰在水玻璃激发剂的作用下,活性提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化反应。粉煤灰中的硅铝质玻璃相发生解聚作用,Si—O和A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春香;耿飞;李丽;;减缩剂的作用及其机理[J];功能材料;2006年02期

2 胡剑青;郑智贤;涂伟萍;王锋;;热胀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木器功能涂料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10年07期

3 杨桔;霍丹群;侯长军;杨眉;张国平;张玉婵;董家乐;;冷冻聚合法制备多孔P(NIPAm-co-AAm)水凝胶及其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4 贾春雷;蒋仲安;杨漪;唐凯;;温敏性高分子水凝胶制备及灭火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11期

5 秦波涛;;煤矿防灭火粉煤灰固化泡沫的研制及应用[J];金属矿山;2008年04期

6 Jerry C.Tien;;Introduction of firefighting methods in U.S. underground mines[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Practice of Fighting Fire and Suppressing Explosion for a Super-Large and Highly Gassy Mine[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7年04期

8 ;Characteristics of oxygen consumption of coal at programmed temperatures[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年03期

9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of Y-Inversion Ventilation System in a mine fire zone[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年05期

10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field fire technology:A case study in the Antaibao Open Pit Mine goaf burning area,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兰;周雪松;颜杰;王红;李莉;;冷冻多孔温敏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2年06期

2 梅宽杰;李东旭;;地面用自流平砂浆的制备及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3 郭清春;王智;党玉栋;王应;;减缩剂与减水剂在水泥及掺合料固体颗粒表面吸附性比较[J];硅酸盐通报;2011年05期

4 吴浩;姚燕;王玲;;减缩剂对水泥石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0年03期

5 丛巍巍;肖玲;王科;于雪艳;陈正涛;张华庆;吕钊;;大孔水凝胶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3年01期

6 孙晓锋;景占鑫;王海洪;王广征;;pH敏感性多孔半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8期

7 高礼雄;孔丽娟;;减缩剂对机制砂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10期

8 贾春雷;蒋仲安;杨漪;唐凯;;温敏性高分子水凝胶制备及灭火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11期

9 杨桔;;多孔P(NIPAm-co-AAm)水凝胶对蛋白质控制释放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21期

10 张传香;李小龙;张凤琴;何农跃;;微胶囊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包装工程;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梅宽杰;李东旭;;水泥基、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的研究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福鹏;环境因素对火区气体运移的作用规律及致灾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乔墩;减缩剂对水泥基材料收缩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邵昊;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双层遗煤均压通风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宫贵贞;煤在NaOCl水溶液中的选择性氧化和产物的精细分离[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查进;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宽箱梁高性能混凝土防裂技术与耐久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田兆君;煤矿防灭火凝胶泡沫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巨峰;固体充填采煤物料垂直输送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8 党玉栋;减缩剂与内养护对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9 肖e

本文编号:256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6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