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信息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2 00:17
【摘要】: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为有效处理风险评价过程中的模糊信息,针对煤矿安全风险模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对煤矿安全风险的模糊评价技术与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采用风险危害程度、可辨识难度和危险性趋势三维参数评估的煤矿安全模糊风险定义,构建了三维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论文中定性指标采用语言值评估,并相应的提出了模糊数标度和语言值集成的方法,以及基于AHP和信息熵的多种模糊权重计算方法;最后,基于集成算子和Fuzzy TOPSIS方法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分析。
【图文】:
[2]。图1.1 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Fig. 1.1 The death of coal mine accident in China根据“十二五”规划报告,“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取得显著进步:通过整治小煤矿,治理不符合生产条件的煤矿,共关闭9535处煤矿,实现煤矿总量上低于1万;2010年,年产量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8%,实现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的煤炭总产量下降至22%;通过行政执法有效治理安全违规生产,五年间行政执法累计l7.9万次,处罚9.1万次
图 1.2 事故致因理论的事故发生原理Fig. 1.2 The principle of accident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heory技术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事故发生本质规律研究出了很多种事故致因理论[14],如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事故树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或能量转移理论)等点。针对煤矿事故风险,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我国学者5-21]。外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般性危险隐患识别方法与技术的研究[22-24];第二类主要的识别研究[25-27];第三类针对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28-30]较国外起步晚,但国内的学者通过系统工程学、心理学、学等学科的方法,,取得了很多关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宝智教授[31]提出了两类危险源事故致因理论,第一类危险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而出现的一些异常现2]提出了三类危险源的理论。宋学峰、李新春等[33-34]从系统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考虑。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936
【图文】:
[2]。图1.1 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Fig. 1.1 The death of coal mine accident in China根据“十二五”规划报告,“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取得显著进步:通过整治小煤矿,治理不符合生产条件的煤矿,共关闭9535处煤矿,实现煤矿总量上低于1万;2010年,年产量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8%,实现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的煤炭总产量下降至22%;通过行政执法有效治理安全违规生产,五年间行政执法累计l7.9万次,处罚9.1万次
图 1.2 事故致因理论的事故发生原理Fig. 1.2 The principle of accident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heory技术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事故发生本质规律研究出了很多种事故致因理论[14],如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事故树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或能量转移理论)等点。针对煤矿事故风险,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我国学者5-21]。外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般性危险隐患识别方法与技术的研究[22-24];第二类主要的识别研究[25-27];第三类针对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28-30]较国外起步晚,但国内的学者通过系统工程学、心理学、学等学科的方法,,取得了很多关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宝智教授[31]提出了两类危险源事故致因理论,第一类危险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而出现的一些异常现2]提出了三类危险源的理论。宋学峰、李新春等[33-34]从系统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考虑。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9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贵龙,张志礼,李绍文;矿业多方案选择中综合权重问题的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8年03期
2 马东霞;郭立;杨殿;;矿产资源与开采条件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矿冶工程;2006年04期
3 洪伟民;朱志伟;;基于模糊AHP的国际工程项目投标风险评价[J];煤炭工程;2008年04期
4 肖楠;张巍;;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J];价值工程;2008年07期
5 李凌峰;刘云;廖锐全;姚安林;肖峰;;油气集输联合站设备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年04期
6 隋楠;魏立新;隋溪;韩冬;;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油气储运;2010年01期
7 李胜涛;蔡五田;张敏;刘雪松;张超宇;;我国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2期
8 刘志全,石利利;英国的污染土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5年10期
9 金冬梅;张继权;韩俊山;;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6期
10 吴建发;熊燕莉;孔玲;马e
本文编号:2568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6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