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民用飞机高原风场进近驾驶行为变化对失控趋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26 00:50
【摘要】:高原机场运行安全性是颇具中国特色的飞行安全研究领域。在高原机场终端区,飞机的飞行性能下降,如果遭遇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加,其中飞行失控(LoC)是重要的潜在威胁类型。为了分析风场飞行的失控机理并研究高原环境中驾驶员生理变化对LoC趋势的影响,对高原机场终端区驾驶员的操纵行为进行参数化表征,模拟了高原环境对于驾驶行为的可能影响,并结合高原特征风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穿越风场飞行时失控风险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危险的山谷风和突风是导致LoC的重要诱因,高原环境中驾驶员生理心理的恶化也会增加LoC的危险,不合适的增益、过大的延迟和滞后都会导致飞机的失控。如果能够对驾驶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降低应对风扰动出现时的操纵增益波动,并保持适当紧张状态以尽量降低操纵延迟,将有利于应对风扰动,并保持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
【图文】:

风场分布,进近,航路,风速分布


=0.49。设计突风速度为Uds=UrefFgH()35016(7)根据九黄机场的航空气象特点,突风多出现在近地高度,因此将突风位置设定为距跑道尽头航向距离1km,地面高度100m。2.4高原风场综合模型2.1节~2.3节中的三种实测和典型模型数据,分别代表了大、中、小不同空间尺度的风场分布,将其风场数据进行线性叠加,其结果可以代表飞机进近航路上所遭遇的大气扰动,可以作为高原风场的综合模型。预定进近航路Lpath上的风速分布如图1所示,图中给出了沿飞行航迹地面投影的前向风速uw、侧向风速vw、垂向风速ww以及进近过程飞行高度变化的影响,一并折合成随飞过距离的变化,取紊流强度为强烈级别,在航路靠近跑道位置遭遇中频突风。图1预定进近航路上的风速分布Fig.1Simulatedwinddistributionalongplanningapproachpath在图1中,三轴风速的平均变化趋势所反映的是机场周边大尺度风场的风速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航路上3km位置开始的风速尖峰代表了一次典型的中尺度突风扰动;另外,全程覆盖的微小尺度风速振荡表征了进近航路上的紊流风常3驾驶员操纵飞机穿越高原风场进近的失控趋势分析以建立的典型高原运行飞机模型为例,从海拔3.7km处平飞开始,转入3°下滑角的进近下滑,在建立的综合风场中进行飞行仿真。失控趋势从是否出现气流角超限、姿态角超限、结构受载超限以及操纵超限等方面进行判定,分别建立对应的限制包线进行描述。其中气流角超限和姿态角超限可以直接对相关角度进行观察。结构受载需要与飞行

滚转控制,包线,动力学


1780航空学报Jun.252015Vol.36No.6图2动力学俯仰/滚转控制包线Fig.2Dynamicpitch/rollcontrolenvelope在Ⅰ和Ⅲ象限,飞机的响应是正常的操纵策略,只要不超出操纵系统设计边界的状况,都是可以接受的;在Ⅱ和Ⅳ象限,表明飞行员的操纵与飞机的姿态变化趋势是相抗拒的。一般而言,错误的操纵方向、水平安定面配平失误、机械故障或者驾驶员诱发振荡(PilotInducedOscillation,PIO)大都会发生在Ⅱ和Ⅳ象限,而过量的俯仰操纵输入导致的危险大多出现在Ⅰ和Ⅲ象限。以上几种失控趋势的超限情况相结合,,可以用于描述和判定在风场作用下进近飞行的失控趋势。示例飞机的具体边界参数设定参见表1。3.1风场进近飞行的基本失控趋势在设定的进近飞行任务中,驾驶员维持无风时的熟练操纵行为特征(表2中的P2模式)不变,如果遭遇了典型高原风场扰动,飞行过程中操纵和响应参数相对于预定边界的特征如图3所示,飞行轨迹如图4所示,其中按照飞行是否超出气流角包线、姿态包线、速度包线和控制包线等来判定飞行失控趋势,如果有超过(含)3组曲线超限,可以认为进入严重失控状态[30]。作为对比,图3中也显示了驾驶员不进行修正的开环飞行仿真结果。由图可以看到,驾驶员不进行修正时(如图3(d)和图3(e)中开环状态无操纵指令),运动参数偏差较大(如图3(a)、图3(b)和图3(c)以及图4)。图3开/闭环飞行失控(LoC)包线对比Fig.3Compar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忠起;袁修干;刘伟;康卫勇;;飞行员注意力分配的定量测量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徐仲祥,屈香菊;结构驾驶员模型与 McRuer 模型的仿真研究[J];飞行力学;1997年04期

3 吴佑安,陈宁荣,张洪兵;行为功能测试在高原部队军事作业工效评价中的应用[J];高原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4 葛志浩;徐浩军;孟捷;;飞行失控的向量空间建模与应用研究[J];飞行力学;2008年03期

5 时粉周;王珏;包德海;张慧;付彦君;;急性轻度缺氧对飞行员视觉跟踪辨认能力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6 谭文倩,屈香菊,王维军;驾驶员神经网络模型与频域拟线性模型的比较研究[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7 谭文倩;A.V.Efremov;屈香菊;;俯仰跟踪任务中的驾驶员神经网络模型辨识[J];航空学报;2010年09期

8 钟敏,宁竹之,石凯,张彦文;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脑-体工作能力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9 许培贞;;高原机场的复杂天气与飞行气象服务[J];空中交通管理;2004年05期

10 陈湘燕;陈东程;;高原机场及航线实施RNP/RNAV运行优势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卫勇;袁修干;柳忠起;;基于脑力负荷飞机座舱视觉显示界面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2 完颜笑如;庄达民;刘伟;;脑力负荷对前注意加工的影响与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张桂臣;任光;;人船一体系统模型复合控制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金川;罗二平;申广浩;吴小明;谢康宁;;增氧呼吸器在高原对机体PWC_(170)时脑-体工作能力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5 颜世伟;高正红;;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驾驶员操纵行为模型[J];飞行力学;2012年02期

6 王桂琴;马贵喜;彭秀军;;飞行员眼部病变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6期

7 罗凤娥;卢元龙;;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郭孜政;陈崇双;陈亚青;王永虎;唐优华;;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驾驶员视觉注意力转移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2期

9 马勇,张西洲,陈秀山,王伟,崔建华,张素萍;红景天与乙酰唑胺改善高原脑—体工作前后的光觉对比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王伟 ,朱永安 ,张芳 ,张西洲 ,崔建华 ,马勇 ,哈振德 ,耿瑞;富氧室在高原对人体PWC170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维安;罗晓利;张光明;陈又军;白宏秋;苏彬;;飞行技术发展研究[A];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2 张军;张学军;朱衍波;;空中交通管理学科发展研究[A];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3 汪青春;王振宇;朱西德;张成昭;李海红;林峰;;青海省三江源机场低空风切变的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超;降雨环境下交通因素辨析与驾驶可靠性评价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雪亮;脑力疲劳的注意特征及主观评定方法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姚永杰;军机飞行员空中脑力负荷的心理生理评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马艳丽;驾驶员驾驶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李国建;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热耐受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盛进路;人船系统平稳状态的失效机理及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胡萌;脑电信号分析在神经信息学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健;满足区域导航性能的陆基导航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刘明明;支持区域导航的GNSS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马园园;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fMRI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岳谭谭;基于决策支持理论的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5 黄跃智;用于认知过程的视力分配监测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吕博;基于人眼运动特征的眼动操作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汤继强;某机场终端区进近程序优化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钮翔;RNP导航技术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臻;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觉醒能力的损害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10 樊双义;长时连续作业对觉醒能力的损害及冰片的干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香菊,谭文倩;双通道人机控制系统中的驾驶员模型识别[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刘伟,袁修干,葛衡,韩彦东;军机飞行员情境认知水平的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李学义,吴兴裕,韩厉萍,韦应波,王涛;急性中度缺氧对注意广度及注意转移能力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屈香菊;方振平;王中文;王诚华;;测定驾驶员模型的模拟实验研究[J];飞行力学;1992年04期

5 屈香菊,方振平;驾驶员模型建模精度分析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1996年02期

6 梁友信;介绍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7年06期

7 谭文倩,屈香菊,王维军;驾驶员神经网络模型与频域拟线性模型的比较研究[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8 徐仲祥,屈香菊;驾驶员建模精度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航空学报;1998年06期

9 贾司光;高空急性缺氧的系统研究——某些新的进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1期

10 钟敏,宁竹之,石凯,张彦文;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脑-体工作能力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金法;保障高原机场安全飞行[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9期

2 陈康;;浅谈高原机场运行[J];科技风;2012年1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培贞;;高原机场的复杂天气与飞行气象服务[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轩;为了凌燕劲舞高原[N];工人日报;2009年

2 卢曦 李昊霖 郑赤鹰;“高原铁军”的擎旗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3 通讯员 顾雷;高原机场气象服务技术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邢巧燕;高原筑“巢”人[N];中国航空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郝蒙;高高原基地的首个冬季[N];中国民航报;2013年

6 张林;民航总局在康召开高原机场建设和运行研讨会[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7 吕虎平;挑战“空中禁区”[N];中国民航报;2007年

8 通讯员 江素琼;为进出高高原飞机提供更可靠保障[N];中国民航报;2013年

9 黄卓;“监视”二字重千钧[N];中国民航报;2014年

10 舜尧;中国最新战机升空[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钧剑;高原机场飞机起飞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陈德贤;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3 杨乐;高原机场民用飞机起飞性能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张培文;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5 岳谭谭;基于决策支持理论的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6 王东;MA60高原机场和航线的运行适航性分析[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7 王小龙;拉萨高原机场PBN运行程序及信息管理程序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薇;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飞行员行为特征的实验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9 王宇;基于PBN技术的高原机场飞行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溪竞;高原复杂机场/环境终端区RNP运行中飞行技术误差(FTE)的分析与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3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3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