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超前物探效果分析
【图文】:
杨增林等: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超前物探效果分析2015年增刊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成,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有关矿井地质问题。超前探测是研究掘进工作面前方地层变化规律,预测前方含水导水构造分布发育情况的电法探测技术。三极超前探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A、B为发射电极,,M、N为测量电极。B极(无穷远极)到A极距离为300~500m,B极对巷道内测量电极处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测量电极处的电场分布可看成仅由A极作为场源的点电源的电场分布。图1三极超前探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三极超前交汇操训如图2所示,三极超前探测原理是布置三个不同的供电电极A1、A2、A3分别供电,测量电极M、N测出的信号分别受Ⅰ、Ⅱ、Ⅲ所圈定体积的影响,如果掘进工作面有地质异常体,测量电极M、N测出的电位差就会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异常体,再通过三极超前交汇原理确定地质异常体的具体位置。图2三极超前交汇探测2保德煤矿超前物探效果分析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的解释工作是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出视电阻率,这2种方法的视电阻率断面图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在已有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保德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施工78次,发现异常67处,异常与巷道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吻合程度达到65.6%;直流电法超前探总共施工72次,发现异常106处,异常与巷道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吻合程度达到41.5%。保德煤矿超前探测成果资料进行举例分析如下。图381309二回风巷直流电法探测结果图4保德煤矿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2.1探测结果解释1)图3与图4分别为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结果图。根据视电阻率大小分布等值线图;将电阻率低值异常区(相对赋水区),相对?
Ч鉪治?015年增刊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成,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有关矿井地质问题。超前探测是研究掘进工作面前方地层变化规律,预测前方含水导水构造分布发育情况的电法探测技术。三极超前探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A、B为发射电极,M、N为测量电极。B极(无穷远极)到A极距离为300~500m,B极对巷道内测量电极处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测量电极处的电场分布可看成仅由A极作为场源的点电源的电场分布。图1三极超前探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三极超前交汇操训如图2所示,三极超前探测原理是布置三个不同的供电电极A1、A2、A3分别供电,测量电极M、N测出的信号分别受Ⅰ、Ⅱ、Ⅲ所圈定体积的影响,如果掘进工作面有地质异常体,测量电极M、N测出的电位差就会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异常体,再通过三极超前交汇原理确定地质异常体的具体位置。图2三极超前交汇探测2保德煤矿超前物探效果分析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的解释工作是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出视电阻率,这2种方法的视电阻率断面图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在已有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保德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施工78次,发现异常67处,异常与巷道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吻合程度达到65.6%;直流电法超前探总共施工72次,发现异常106处,异常与巷道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吻合程度达到41.5%。保德煤矿超前探测成果资料进行举例分析如下。图381309二回风巷直流电法探测结果图4保德煤矿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2.1探测结果解释1)图3与图4分别为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结果图。根据视电阻率大小分布等值线图;将电阻率低值异常区(相对赋水区),相对高阻区(弱赋水区或不赋水区),其他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国强,宋建平,闫述,郭文波;瞬变电磁探测地下洞体的可行性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凯斌;;μC/GUI在物探仪器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煤炭;2011年05期
2 杨茂林;;保德煤矿81503工作面奥灰水防治研究[J];陕西煤炭;2013年01期
3 高振宇;杨茂林;;上湾煤矿12207工作面防治水措施评价[J];陕西煤炭;2013年02期
4 张凡刚;;浅析下山掘进工作面底板水害的防治[J];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06期
5 林忠谦;;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9期
6 郭向阳;;浅谈煤矿防治水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7 丁焕德;毛仲敏;何琪;;榆横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研究[J];采矿技术;2014年03期
8 杨胜林;杨茂林;;哈拉沟煤矿22206工作面防治水工作评价[J];陕西煤炭;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李创社,张彦鹏,张鹏飞,宋建平;工程勘探瞬变电磁仪关键技术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谭国贞;付志红;周雒维;罗强;;瞬变电磁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6年03期
3 张根良;;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7年04期
4 孙吉益;;瞬变电磁技术在邢台矿井下应用效果[J];河北煤炭;2008年02期
5 高级;崔若飞;刘伍;;矿井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解释及显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7期
6 王学振;;降低铁路对瞬变电磁探测干扰的试验[J];中州煤炭;2009年08期
7 赵立松;;瞬变电磁技术在含水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1年04期
8 姚小帅;申青春;杨培;郝会安;伊晓子;;瞬变电磁技术在井下水文孔选址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2年06期
9 顾义东;;矿用瞬变电磁仪[J];工矿自动化;2013年09期
10 张建平,鲁建国,李庆武,樊贵卿;瞬变电磁响应的计算[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志鹏;李貅;;瞬变电磁脉冲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文波;李貅;薛国强;刘银爱;;瞬变电磁相关合成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茂鑫;李术才;李貅;张庆松;薛翊国;邱道宏;;瞬变电磁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6 陈卫营;薛国强;李海;周楠楠;闫述;李梅芳;;电性源瞬变电磁近场区响应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怀凤;李术才;李貅;戚志鹏;苏茂鑫;薛翊国;;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世荣;;地下阶跃磁偶极源激发下球形地质体的瞬变电磁响应[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林君;于生宝;嵇艳鞠;王忠;李慧;王艳;;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木民;李玉宝;;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初探[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洪涛邋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矿井透水难题[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张宏新邋李志勇;白庄矿瞬变电磁勘探填补国内空白[N];经理日报;2007年
3 梁文君邋 王洪涛 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煤矿井下防探水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总局物探院完成三个瞬变电磁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0年
5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张素琴;瞬变电磁仪助山西212队竞争市场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冰;戮力同心 砥砺前行[N];中煤地质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曙东;直升机瞬变电磁系统响应计算与地回线标定[D];吉林大学;2012年
2 梁庆华;矿井全空间小线圈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周逢道;海洋瞬变电磁探测发射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戚志鹏;瞬变电磁三维合成孔径延拓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万玲;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反演方法及探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谭代明;隧道超前探水全空间瞬变电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嵇艳鞠;浅层高分辨率全程瞬变电磁系统中全程二次场提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姜志海;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胡雄武;巷道前方含水体的瞬变电磁响应及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10 邓晓红;定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异常特征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俊辰;套管完整性与套后介质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宋磊;考虑激电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二萌;瞬变电磁时域有限差分正演模拟[D];长安大学;2015年
4 姚伟华;瞬变电磁法矢量有限元三维正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韩自强;磁源瞬变电磁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马玉龙;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分辨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范诚毅;瞬变电磁地质探测仪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梁建刚;瞬变电磁勘察煤田采空区的可行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向红;本安型瞬变电磁仪及其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保凯;便携式瞬变电磁接收机的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573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