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吸附瓦斯细观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2 08:38
【摘要】:为研究甲烷吸附孔隙压力对煤膨胀变形的影响,实验应用μCT225k VFCB型高精度显微CT实验系统,对直径为5 mm的细观煤样进行了不同孔隙压力下的吸附瓦斯扫描实验,并通过对其孔隙率与膨胀变形量的观测与分析得到了煤吸附瓦斯细观特性。研究发现:在细观实验中煤样吸附瓦斯会导致煤体孔隙率下降,并发生体积膨胀变形;体积膨胀变形规律符合朗格缪尔方程,且煤样不同位置的孔隙率与体积变化均具有非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瓦斯过程中,煤体骨架体积膨胀会导致煤体孔隙体积减小与外观体积膨胀,且煤体骨架膨胀变形时更倾向于通过挤压煤体原始孔隙来获得膨胀空间。
【图文】:

孔隙压力,层位,图像,煤体


峁鉖嘁直?为:0,0.3,0.5MPa、解吸。在每个吸附状态下,由于试样极小,注气后维持至少1h的吸附就可使试样达到吸附平衡。试样直径为5mm,放大倍数为41.8倍,观测精度可以达到12μm。扫描时分400帧进行分阶段扫描,每帧叠加两幅,之后重建生成平面图像。重建层数是900层,如图1所示,图像的平面大小为2000×2000像素点。实验分析时对煤样的200,,300,400,500,600,700,800层附近分别选取连续的10层作为一组,并记为A,B,C,D,E,F,G共7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基于Matlab软件所开发的程序进行处理。图10MPa孔隙压力下不同层位CT重建图像Fig.1CTimagesreonstructionofdifferentlayersunder0MPaporepressure2孔隙压力对煤体孔隙率的影响研究煤体孔隙率对于其渗透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前人通过压汞法可测得煤体原始孔隙率[17-18],但无法实现对煤体吸附瓦斯后的孔隙率变化进行测定。本实验通过CT扫描技术不仅可对不同孔隙压力下煤体孔隙率进行测定,还可对孔隙个数以及孔隙平均面积的变化等细观特征进行统计比较,可以更加准确直观地了解煤吸附瓦斯的孔隙特99

孔隙率变化,孔隙压力,煤样,煤体


0%,且随着孔隙压力上升到0.5MPa时,孔隙率继续降低且降低趋势减校图3以B,D组与F组为例,对CT图像中煤体孔隙个数(孔隙像素团个数)与孔隙平均面积(孔隙团平均像素数)进行统计,可以看出,随着孔隙压力的升高,煤体孔隙个数与孔隙平均面积均有明显减校瓦斯气体解吸后,煤体孔隙率并未出现大幅回升,煤体孔隙个数与孔隙平均面积也无显著变化。这说明在煤吸附瓦斯过程中,瓦斯吸附填充并不是造成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孔隙率降低主要是由煤体骨架的膨胀变形使煤体中的孔隙被压密,孔隙数量与孔隙体积减小所引起的。图2煤样在不同孔隙压力下的孔隙率变化Fig.2Porositychangeofcoalsampleunderdifferentporepressures图3不同孔隙压力下孔隙个数与平均孔隙面积变化Fig.3Thechangeofporenumberandaverageporesizeunderdifferentporepressure值得注意的是,在煤吸附瓦斯过程中,煤样不同组别的孔隙率变化具有非均匀性。由表1可知,即使是在同一个细观煤样中,不同位置的孔隙率变化量与变化速度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煤是具有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介质。多种煤岩类型的存在,以及孔隙裂隙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煤吸附瓦斯孔隙结构变化的非均匀的特征。3孔隙压力对煤体膨胀变形的影响关于孔隙压力对煤体吸附膨胀的影响,文献[3]表1细观煤样不同组别煤体孔隙率的均值与标准差Table1Theaverageandstandarddeviationvaluesoftheporosityindifferentgroupsofthemeso-scalecoalsample孔隙率孔隙压力00.3MPa0.5MPa解吸均值/%7.6336.8296.6266.608标准差/10-37.1156.3566.6566.701通过利用电阻应变仪测定煤样吸附气体的膨胀特性,观测表明,煤体吸附气体时,膨胀变形服从朗格缪尔方程,即S=UVp/(1+Vp)(1)其中,S为煤体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恩元,何学秋,林海燕;瓦斯气体在煤中的赋存形态[J];煤炭工程师;1996年05期

2 聂百胜,张力,马文芳;煤层甲烷在煤孔隙中扩散的微观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6期

3 隆清明;赵旭生;孙东玲;邹银辉;;吸附作用对煤的渗透率影响规律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利军;;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蔡如法;童校长;;穿层钻孔掏穴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效军;王立功;;刘桥一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禹业挺;余陶;邓中;肖峻峰;;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消突效果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庆国;;瓦斯隧道煤系地层揭煤施工技术探讨[J];重庆建筑;2010年06期

6 陈同俊;崔若飞;刘恩儒;;构造煤AVO特征及正演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7 陈富勇;琚宜文;李小诗;范俊佳;梁英;;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8 张贝贝;代世峰;雒洋冰;宋宪存;;河北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对CH_4/CO_2二元气体等温解吸特性[J];地质论评;2010年05期

9 杨新乐;张永利;;气固耦合作用下温度对煤瓦斯渗透率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代世峰;张贝贝;彭苏萍;张小东;CHOU Chenlin;;河北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对CO_2和CH_4气体吸附模型探讨[J];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新良;罗文柯;刘寿兰;陈小辉;;顺层长钻孔抽采瓦斯抽采半径数值法与钻孔负压法的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冰;陈天宇;孙维吉;;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气藏井间干扰对井网布置的影响[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常先隐;;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高帅;李晓泉;蔡波;;突出煤样与非突出煤样三轴压缩试验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双明;高新民;范立民;;陕西省煤层气资源及开发前景[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6 王社荣;李振林;;象山矿井5煤层综掘面底板水与瓦斯治理[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7 周林锋;张家文;;高位钻孔抽放技术在高瓦斯回采工作面中的应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8 孙景来;贾东旭;刘德国;;煤层渗透性系数的研究[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袁亮;;淮南矿区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守仁;;丁六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晓华;辽宁矿区煤层气开采渗流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学滨;;孔隙压力对岩样全部变形特征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徐曾和,徐小荷,许继军;可变形多孔介质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J];实验力学;1998年03期

3 贺振华;邓英尔;刘树根;黄润秋;;岩石弹性参数对渗流测试分析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06年06期

4 孙培德;变形过程中煤样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S1期

5 梁冰,章梦涛,潘一山,王泳嘉;瓦斯对煤的力学性质及力学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5期

6 林柏泉 ,周世宁;煤样瓦斯渗透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7 李涛;何应付;曹丽丽;;煤层气渗流规律与压力特征分析[J];中国煤层气;2006年02期

8 卢平,沈兆武,朱贵旺,方恩才;含瓦斯煤的有效应力与力学变形破坏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连生,金柏东,沈霞,李国庆;油层孔隙压力解释与自动扫描技术[J];测井技术;2000年05期

2 吕祥锋;潘一山;刘建军;唐巨鹏;狄军贞;;孔隙压力对煤岩基质解吸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3 许江;曹偈;李波波;周婷;李铭辉;刘东;;煤岩渗透率对孔隙压力变化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李海军;;水在非均匀介质中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24期

5 梁冰;李平;;孔隙压力作用下圆形巷道围岩的蠕变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6年05期

6 李波波;袁梅;马科伟;何明华;王珍;;体积应力及孔隙压力对型煤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1年05期

7 郭桂生;蔺敬旗;张仲华;吴丛文;侯庆宇;;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2期

8 潘一山;罗浩;肖晓春;赵扬锋;李忠华;;三轴条件下含瓦斯煤力电感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6期

9 魏建平;李波;王凯;王登科;;受载含瓦斯煤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575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5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