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Y150新型复合式自救器
【图文】:
如果选择以超氧化钾为第一气源(以化学生氧为主),则有2339.8g的生氧剂已经能够满足150min防护需要,但针对化学生氧量来考虑,所以选择:1/2WK+1/3WCa=1442.1g。亦即需要在药罐中加入1169.9g的生药剂超氧化钾和272.2g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钙。从工艺方面来说,可以将2种药剂分层交替装填。生氧剂采用片状鐖6mm或鐖9mm的均可,氢氧化钙选择颗粒状或片状或球型的皆可。氢氧化锂的装量可参考氢氧化钙[5]。3检测结果及分析3.1主要性能指标复合型自救器实验室性能检测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图如图1,呼气、吸气温度和干、湿温度曲线图如图2,呼气、吸气阻力曲线图如图3。复合型自救器与压缩氧气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美国压缩氧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图1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图图2呼气、吸气温度和干、湿温度曲线图图3呼气、吸气阻力曲线图由此可见,复合型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吸气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呼吸阻力、供氧流量等表1主要性能指标的实验室实验结果压缩氧ZYX120化学氧ZH45美国压缩氧SRL100复合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min12247102155外型尺寸/(mm×mm×mm)288×220×106175×105×110310×100×78330×220×90整机质量/kg5.52.14.05.0吸气温度(最高值)/℃434541.841.3O2含量(最低值)/%28.640.839.039.6CO2含量(最高值)/%1.801.481.551.39通气阻力(静态)/Pa90130125110排气压力/Pa160150190300气路结构循环式往复式循环式循环式+超前排气定量供氧量/(L·min-1)1.30-1.601.56气囊有效容积/L4.04.55.05.0系统状态瞬间负压瞬间负压瞬间负压正压各项主要技术指标都在标准规定的指标?
为主),则有2339.8g的生氧剂已经能够满足150min防护需要,但针对化学生氧量来考虑,,所以选择:1/2WK+1/3WCa=1442.1g。亦即需要在药罐中加入1169.9g的生药剂超氧化钾和272.2g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钙。从工艺方面来说,可以将2种药剂分层交替装填。生氧剂采用片状鐖6mm或鐖9mm的均可,氢氧化钙选择颗粒状或片状或球型的皆可。氢氧化锂的装量可参考氢氧化钙[5]。3检测结果及分析3.1主要性能指标复合型自救器实验室性能检测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图如图1,呼气、吸气温度和干、湿温度曲线图如图2,呼气、吸气阻力曲线图如图3。复合型自救器与压缩氧气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美国压缩氧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图1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图图2呼气、吸气温度和干、湿温度曲线图图3呼气、吸气阻力曲线图由此可见,复合型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吸气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呼吸阻力、供氧流量等表1主要性能指标的实验室实验结果压缩氧ZYX120化学氧ZH45美国压缩氧SRL100复合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min12247102155外型尺寸/(mm×mm×mm)288×220×106175×105×110310×100×78330×220×90整机质量/kg5.52.14.05.0吸气温度(最高值)/℃434541.841.3O2含量(最低值)/%28.640.839.039.6CO2含量(最高值)/%1.801.481.551.39通气阻力(静态)/Pa90130125110排气压力/Pa160150190300气路结构循环式往复式循环式循环式+超前排气定量供氧量/(L·min-1)1.30-1.601.56气囊有效容积/L4.04.55.05.0系统状态瞬间负压瞬间负压瞬间负压正压各项主要技术指标都在标准规定的指标范围内[6],同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连根;自救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矿业快报;2004年12期
2 毛欣;杨进;;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J];中国矿业;2007年01期
3 赵朝华;;如何正确发挥自救器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7年20期
4 李卫成;;自救器在矿井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与应用现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S1期
5 刘久安;;自救器气密性能数显检验装置[J];民营科技;2008年06期
6 于红芝;;加强自救器使用 强化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7 高志飞;郑书伟;;井下自救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09期
8 张玉春;赵洪亮;;压缩氧气自救器的设计[J];煤矿安全;2013年01期
9 吴永活;自救器气密检查仪[J];煤矿安全;1975年02期
10 ;隔离式自救器新起动药块研制成功[J];煤矿安全;197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雅玲;;剖析我国煤炭行业化学氧自救器检验标准的不科学性[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毛欣;;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进;;新型高效化学氧自救器的研究[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于翔;陈绍南;;我国煤矿用自救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于翔;;煤矿用自救器的选择[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云龙;;关于减缓化学氧自救器的放氧速度、延长有效使用时间的方法探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进;聂雅玲;;新型超前排气阀的设计与应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艺平;;隔绝式自救器及呼吸器试验装置的检测参数及自动化测试技术[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聂雅玲;;论死腔气体对化学氧自救器吸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聂雅玲;;符合国际标准的自动化仿人呼吸检验装置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峰;矿工如何使用和保养自救器[N];中国矿业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黄雄;把产品做成艺术品[N];中国煤炭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任二敏 通讯员 王强;郑煤集团为矿工更换“救命”[N];经理日报;2009年
4 刘连聪;让“马大哈”变成“胆小鬼”[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孙继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紧急避险有讲究 逃生方式巧选择[N];中国煤炭报;2011年
6 综合新华社及本报记者 刘鑫焱;发现透水征兆,却未及时撤人(热点解读·调查)[N];人民日报;2010年
7 蒲德贵;科学自救 成功互救[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通讯员 刘芳 本报记者 周丽婷;用心擦亮矿工的“眼睛”[N];中国妇女报;2011年
本文编号:2576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