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巷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的数值模拟
【图文】:
行模拟.首先通过计算连续相获得风流流场的速度、湍流动能等基本信息,再在拉格朗日坐标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单个粉尘颗粒进行轨道积分,得到单个颗粒的运动轨迹.通过大批量地跟踪粉尘颗粒轨道就可以统计出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情况,最终求解出岩巷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7-15].3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3.1风流流动规律及分析为了研究岩巷综掘工作面在压入式通风条件下,以及安装附壁风筒、抽风除尘系统后风流流动情况的变化,针对不同现场条件,通过查看矢量图,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速度矢量v分布如图2所示.图中4种状态依次分别为压入式通风、安装附壁风筒、安装除尘器以及二者同时安装情况下掘进工作面风流速度矢量分布.从图2可以看出:1)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风流自巷道右帮风筒出风口高速喷射而出,,在前方迎头的阻碍下转向巷道左帮,并以较大的速度向巷道后方区域扩散,风流主要集中在左侧人行道区域,风流速度场分布极为不均.2)加入附壁风筒后,其前端的锥形出风口流出的少量风流,与压入式风筒前端射流作用相似,能在迎头附近区域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涡流;附壁风筒狭缝流出的大量风流在巷道断面的影响下,在掘进机司机前方区域内形成一道逆时针旋转的风墙,风流速度场分布比较均匀.3)安装除尘器后,系统前端3个吸风口在除尘器负压的作用下,将迎头附近高速旋转的风流汇集,并通过除尘器排出,在除尘器后方形成二次高速射流,巷道内风流速度场分布较为紊乱.4)同时安装附壁风筒及除尘器,巷道内风流流场兼有二者独立作用时的优缺点,掘进机司机前方区域流场分布比较均匀,后方区域由于除尘器出风口的二次高速射流作用,流场分布较为紊乱.!"#!"#$%&!$#’()*+!%#%&,-+.!&#%&/01!2’()*
尘颗粒在巷道左帮夹角处大量聚集,轨迹线路比较单一; 安装附壁风筒条件下,粉尘颗粒最大限度地均匀分布在司机前方区域内,轨迹路线较为分散; 安装除尘器条件下,粉尘颗粒在吸风口位置处大量汇聚,司机后方区域粉尘颗粒较少; 二者同时安装时,司机前方区域粉尘颗粒分布比较均匀,且司机后方颗粒极少.3) 压入式通风、安装附壁风筒、安装除尘器及二者同时安装条件下,尘源处产生的 250 个粉尘颗粒中,被捕捉数目分别为 176、238、202、250 个,其对应的最长停留时间分别为179、44、161、27 s.较少,粉尘质量浓度较低; 安装除尘器后,司机前方区域含尘气流在吸风口前汇聚,并经除尘器净化后排至巷道后方,其降尘效果取决于吸风口的吸风覆盖范围.3) 司机位置处( 距迎头约为 8 m)及其后方区域粉尘质量浓度值的大小,是判断降尘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由图 4 可知,距迎头 8 m外巷道区域内,各条件下粉尘质量浓度值分别保持在 400、100、300、20 mg/m3以内,可见同时安装附壁风筒及除尘风机时降尘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珍;蒋仲安;王善文;刘毅;;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7年04期
2 蒋仲安;陈举师;王晶晶;牛伟;高杨;;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3 张大明;马云东;;巷道内粉尘二次飞扬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4 陈举师;蒋仲安;杨斌;王晶晶;王伟;;破碎硐室粉尘浓度空间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大明;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建勇;徐鹏;张继忠;;单机变换喷射器辅助通风数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聂文;程卫民;姚玉静;周刚;王刚;杨俊磊;;涡流风幕抽吸控尘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J];科技导报;2011年09期
3 吴勇;;综采工作面防突打钻粉尘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J];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4 王维建;刘荣华;王鹏飞;丘汉锋;;不同吹吸风口位置掘进面粉尘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11年04期
5 李锋;撒占友;王勇;张海宁;;基于Fluent的扁平硐室采场粉尘浓度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6 赵玲;;空气幕出风口宽度对隔断巷道风流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7 王晓珍;;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8 常德强;柳静献;陈宝智;;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entilation in blinding heading[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年04期
9 张宏;赵国栋;丁永杰;廉自生;;采煤机割煤过程中粉尘沿程分布运移的仿真与监测[J];煤矿机械;2009年09期
10 谢中强;;锚喷支护巷道喷浆作业粉尘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J];煤矿开采;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明;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雨成;基于风幕技术的综掘面粉尘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周刚;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荣华;综采工作面隔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孟君;综采工作面气水喷雾粉尘防治技术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韦善阳;瓦斯异常涌出气体运移规律及影响范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李艳强;综掘工作面分风降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吕有厂;煤矿瓦斯抽采钻孔风力排粉水射流负压引射除尘技术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李小川;气流场中粉尘颗粒流动行为与湿法净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0 张恒;复杂网络隧洞群施工通风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过兵,王进学;综放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研究[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 黄伟军,肖金球;输煤皮带水喷淋技术的自动化[J];华东电力;2001年08期
3 刘雪琼;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的技术改进[J];华东电力;2002年10期
4 张东辉,鲁民,关中吉;利用雾化射流技术治理输煤皮带转运点粉尘污染[J];黑龙江电力;2004年01期
5 陈秀厅,徐立成;超声雾化抑尘技术在选厂除尘中的应用[J];化工矿山技术;1998年01期
6 张政,谢灼利;流体-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1年01期
7 周振起,张炳文;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6期
8 李艳萍;李勇;山乐胜;沈竞为;;新型湿式湍流除尘器及在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9期
9 王献孚,刘琴,汤忠谷,杨贺清;粉尘污染的风洞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87年06期
10 张小艳,郭强,李全;微细水雾除尘技术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大明;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贾惠艳;皮带输煤系统转载点粉尘析出逸散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峰;;综掘工作面可视控制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9年07期
2 屈凡非;;综掘工作面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2009年11期
3 王富强;;综掘工作面除尘系统的研究[J];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12期
4 张驰;宋丽洁;陈鑫;;综掘工作面封闭式除尘技术的改造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6期
5 白兰永;王宽;周福宝;刘应科;;综掘工作面综合降尘技术在葛泉矿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1年07期
6 杨端庆;李勇;陈承建;;全断面封闭式综掘工作面防尘方法的推广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3期
7 苗祥云;步明燕;盛文华;;煤炭综掘工作面多回路综合控制中心的开发研制[J];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8 皮希宇;张设计;许邦;张浪;孙晓军;;长岭一号井综掘工作面控除尘技术[J];金属矿山;2013年04期
9 钱凤胜;;综掘工作面电缆新型滑轮固定悬挂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3年07期
10 牛志文;综掘工作面使用小型除尘器防尘的实践[J];煤矿安全;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建顺;李堂;;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2 李加彬;杨绪龙;于洪伟;;深井高温长距离综掘工作面降温技术[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杨福禹;曹磊;;基于综掘工作面的“四位一体”综合防尘系统实践[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涛;崔石磊;;梁北矿岩巷综掘工作面矿用泡沫抑尘技术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丽 孙晋勇 通讯员 郑向东 王君;让开采光明的人享受光明[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2 王盟 刘燕 本报记者 郝玲;芦岭矿获煤矿职业安全单位称号[N];中国企业报;2011年
3 本报通讯员 王建;敢于“巧拓豪掘”[N];济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强;综掘工作面分风降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信山;综掘工作面复杂条件下人—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聂文;综掘工作面封闭式除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伟;综掘工作面高效除尘技术及工艺研究与实践[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磊;基于PLC的煤矿综掘工作面综合控制中心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亚力;综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8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