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社会脆弱性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考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王晓婷;王辉;;脆弱性内涵、评价与研究趋势综述[J];中国渔业经济;2010年03期
2 张永领;;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人员相对脆弱性研究[J];灾害学;2010年03期
3 刘铁民;;脆弱性——突发事件形成与发展的本质原因[J];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10期
4 杜文;;突发事件中人的脆弱性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周扬;李宁;吴文祥;;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展[J];灾害学;2014年02期
6 商彦蕊;;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J];灾害学;2013年01期
7 杨立兵;程运材;杨海洋;陈建宏;魏汝莹;;企业应急管理脆弱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王振;刘茂;;大型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遭受恐怖袭击风险的威胁和脆弱性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Z1期
9 刘铁民;;事故灾难成因再认识——脆弱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10 方慧;洪卫军;;城市突发事件下的空间疏散脆弱性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求进;;化工园区区域脆弱性研究概述[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越屿;王智刚;汤宇;;危爆危化行业雷击风险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3 商彦蕊;;国外自然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研究进展[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娜娜 整理;脆弱性分析为灾害研究提供新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鑫;我国海上运输通道脆弱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曾六福;上海市洪涝灾害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冉;建筑施工中人因安全的脆弱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9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