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及分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05:42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精神创伤。沿海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密集的人口和经济,,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更高。 本文基于自然灾害脆弱性这一研究热点,深入研究脆弱性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学习国内外有关脆弱性的研究经验,通过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构成、经济状况、灾后应对五个方面选择18个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体系。 本文选择环渤海经济圈的17个沿海城市和北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得出评价结果,并通过评价结果数值绘制了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包括北京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构成、经济状况、灾后应对及综合脆弱性的空间分异图,直观表现了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分异特征,详细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自然灾害脆弱度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天津、沧州,综合指数在0.5以上;处于中等脆弱度的城市依次为营口、潍坊、唐山、锦州、日照、葫芦岛、青岛、滨州,其脆弱度指数介于0.4至0.5之间;处于低脆弱度的城市依次为大连、盘锦、烟台、丹东、东营、秦皇岛、威海,其脆弱度值在0.3至0.4之间。 通过整个评价过程,既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又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因地制宜的提出了降低城市脆弱性的合理建议。最后总结了整篇文章的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未来脆弱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图文】:
图 4.1 环渤海沿海城市位置图Fig.4.1 The location map of coastal cities in Circum-Bohai area然条件。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鲁、辽五省市地跨 34°22′N-43°26′N4′E-125°46′E,大部分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3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冬季和春季比较干旱期,作物生长期长。东部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多丘陵,对夏季风有一定阻挡西伯利亚高气压影响,西北方向风力较大,且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带来沙尘区域春季沙尘严重,较易遭受沙尘暴侵袭。然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全国居储量,渤海是一个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这些资对集中,易于开发投产;由于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使其具有潜力巨大的海除了多种多样的海洋动植物,还有海底的丰富石油、天然气以及潮汐能、波浪能等;同时,环渤海地区的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又因其平坦的地势及适宜的气候达的农业,拥有富饶的农畜资源;最后,不得不提环渤海地区绚丽多彩的旅游渤海地区既有陆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具有变幻莫测的海洋景观,许多沿海
地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灾害脆弱性评价系统对环渤海的 17 个沿海城市和北京市的利用 MapInfo 制图软件,将 18 组数据导入数据库,进行专地区沿海城市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构成、经济状况数的空间分异图,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环渤海地区各个沿海城弱性的差异,便于分析。沿海城市自然条件脆弱性空间分异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43
本文编号:2583947
【图文】:
图 4.1 环渤海沿海城市位置图Fig.4.1 The location map of coastal cities in Circum-Bohai area然条件。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鲁、辽五省市地跨 34°22′N-43°26′N4′E-125°46′E,大部分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3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冬季和春季比较干旱期,作物生长期长。东部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多丘陵,对夏季风有一定阻挡西伯利亚高气压影响,西北方向风力较大,且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带来沙尘区域春季沙尘严重,较易遭受沙尘暴侵袭。然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全国居储量,渤海是一个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这些资对集中,易于开发投产;由于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使其具有潜力巨大的海除了多种多样的海洋动植物,还有海底的丰富石油、天然气以及潮汐能、波浪能等;同时,环渤海地区的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又因其平坦的地势及适宜的气候达的农业,拥有富饶的农畜资源;最后,不得不提环渤海地区绚丽多彩的旅游渤海地区既有陆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具有变幻莫测的海洋景观,许多沿海
地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灾害脆弱性评价系统对环渤海的 17 个沿海城市和北京市的利用 MapInfo 制图软件,将 18 组数据导入数据库,进行专地区沿海城市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构成、经济状况数的空间分异图,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环渤海地区各个沿海城弱性的差异,便于分析。沿海城市自然条件脆弱性空间分异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朝辉,王克林,熊鹰,许联芳,杨勋林;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和减灾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2 张振克;山东沿海地区自然灾害与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2期
3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4 孙宝明;;辽宁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5 史培军;王静爱;陈婧;叶涛;周洪建;;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6 许世远;王军;石纯;颜建平;;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7 刘毅;黄建毅;马丽;;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0年07期
8 商彦蕊;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新进展——脆弱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9 邵传青;张芳;易立新;;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绍玉,郝春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占娥;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8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