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的通航飞行对地避撞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1:37
【摘要】:随着我国的低空开放,通航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通航飞行事故频发,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撞地事故,这也严重限制了通航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通航飞行安全系数,减少事故悲剧,使通航飞机能安全执行救援、护林和运输等任务,急需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低空飞行对地避撞算法。故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解决飞机遭遇地形障碍物时的避撞问题。为使算法更精确且切合实际,文章将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展开算法的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不同地形数据结构的优缺点,以确立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并介绍了地形数据所使用的大地基准和投影方式,给出了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中点坐标的转化方法;其次通过构建飞机的碰撞模型研究了本文对飞机发生碰撞的定义,再将其与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中告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对应的告警方法,包括基于无线电和基于前视地形的告警方法;接着研究了飞机的对地避撞算法,包括垂直避撞算法和水平避撞算法,算法的研究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先通过建立标准静止大气环境下的算法,再以此建立存在水平风的算法,并考虑相应规章要求和飞机性能限制建立了基本的飞行约束条件,使算法更具可行性;最后进行了算法仿真验证,所使用的软件为matlab7.0,所使用的地形数据为四川东部某区域,所使用的仿真机型是塞斯纳172R,通过仿真验证可知,算法能有效的发出告警并合理的给出避撞方案。当选取较大的碰撞模型时,若采取垂直避撞,则会更早的触发告警并更早的达到安全状态;若采取水平避撞,也会更早的触发告警,但需要改变更大的角度。综上,本文对飞机的对地避撞算法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实际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图文】:

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的通航飞行对地避撞算法研究


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的像元大小是指像元所代表的面积大小。如果一个栅格像元的大小为2100 m,则说明这个像元的每一边长为 10m。该栅格通常被称为 10m 分辨率的栅格。像元的大小决定了栅格数据的分辨率,10m 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对地形的细节描述优于 30m 分辨率的栅格数据。栅格数据结构适于表示连续的要素,如海拔和降雨量的变化等。矢量数据结构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如表 2.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3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向锦武;罗漳平;金万增;;低空自由飞行短期冲突探测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年09期

2 焦卫东;程颖;张思远;曹绪文;;基于ADS-B的通用航空飞行冲突解脱算法[J];信号处理;2015年11期

3 刘畅;王宏伦;姚鹏;雷玉鹏;;面向空中威胁的无人机动态碰撞区建模与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4 沈笑云;徐天宇;焦卫东;;通用航空中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年03期

5 王啸;赵修斌;;一种改进的基于ADS-B信息的空域冲突检测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32期

6 晁玉忠;张春明;张磊;;基于DEM数据库的可视域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年09期

7 郑晟;江驹;;近地告警系统报警曲线阈值研究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1年02期

8 张勇;郝兵;杨晓嘉;;基于速度分布的纵向碰撞危险REICH模型初步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彭良福;林云松;;机载防撞系统水平防撞模型的建模与仿真[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洁宁;袁志娟;;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飞行冲突解脱问题[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杰;数字地形模拟—地形数据获取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波;基于ADS-B的低空飞行冲突检测与解脱算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2 张武;基于GIS的ADS-B地面站部署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4年

3 吴文凯;马格努斯涵道飞行器动力学分析及控制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陈广永;近地告警系统报警曲线算法模型与控制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童艳;基于ArcGIS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7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97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