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薛湖煤矿低渗透突出煤层顺层水力线造穴卸压增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09:17
【摘要】:本文针对薛湖煤矿煤层高吸附、低渗透的特点以及瓦斯抽采工程量大、钻孔抽采效果差的问题,采用顺层水力线造穴卸压增透技术使得钻孔周围煤体孔隙、裂隙发育,提高煤层透气性和瓦斯抽采效率,实现煤层瓦斯快速高效抽采达标和消突的目的,将顺层水力线造穴技术实用化。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测试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25040工作面水力线造穴前后钻孔瓦斯参数变化及应力演化规律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确定顺层水力线造穴钻孔有效影响半径及水力线造穴的最佳技术参数,并考察水力线造穴防突措施卸压增透的效果。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25040工作面煤岩层赋存条件及工程地质情况,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出煤量线造穴钻孔瓦斯抽采时间与有效影响半径的规律。结果表明:线造穴钻孔出煤量一定时,随着造穴时间的增长,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逐渐增大,但是有效影响半径增长速率却不断降低,确定线造穴合理抽采时间为90天;线造穴钻孔有效影响半径随着出煤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长速率却随出煤量的增加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确定水力线造穴的最佳出煤量为150kg/m。(2)利用COMSOL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钻孔间距对煤层线造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线造穴钻孔间距的增加,瓦斯抽采后线造穴钻孔之间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峰值逐渐增大。当孔间距为4.8m时,瓦斯压力为0.45MPa;当孔间距为6.4m时,孔间煤体的瓦斯压力约为0.65MPa;结合河南省“双6”瓦斯治理标准,将线造穴瓦斯抽采后压力降低至0.6MPa作为安全标准,则线造穴钻孔的合理布孔间距确定为4.8m时,可以达到煤层卸压消突的目的。(3)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顺层线造穴的最大水压为3.8MPa,并对薛湖煤矿水力线造穴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采用应力监测传感器考察造穴后煤体应力演化规律,得出单孔线造穴有效影响影响范围为2.4m~3.2m之间。进行双孔线造穴试验时,线造穴钻孔间距为4.8m时,相比于单孔线造穴2.4m处钻孔应力下降幅度29%,双孔线造穴应力下降幅度高达46%,卸压区相互覆盖,煤体卸压充分,有效避免瓦斯抽采盲区出现。(4)对线造穴钻孔瓦斯抽采浓度、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进行了测量及分析,考察了水力线造穴措施的卸压消突效果。结果表明:线造穴钻孔相较于普通钻孔瓦斯抽采浓度提高显著,平均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4.3倍;线造穴钻孔有效卸压区域最高残余瓦斯含量及压力分别为5.4m3/t、0.31MPa,均降至临界值以下,且孔间距4.8m的双孔线造穴残余瓦斯含量最高仅为4.8m3/t,远低于河南省的瓦斯治理标准,煤层卸压消突效果明显。研究结果揭示了顺层水力线造穴钻孔周围应力及瓦斯分布规律,确定了薛湖煤矿水力线造穴最佳技术参数及有效影响范围,提高了薛湖煤矿瓦斯抽采效果和防突效率,对高吸附、低渗透突出煤层的瓦斯治理及消突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图文】:

技术路线图,研究思路,专业学位,路线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4.2 研究技术路线本文通过利用理论计算、实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顺层水力线造穴后钻孔周围煤体应力与瓦斯分布演化规律,确定薛湖矿水力线造穴的关键技术参数及有效抽采范围,主要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高压水射流,水射流,增透,卸压


顺层水力线造穴卸压增透技术就是以水为媒介,通过高压水射流将大量煤瓦斯冲出孔外,在钻孔周围形成一定的孔洞,使得周围煤体应力场、裂隙场分布,使得煤体的孔隙、裂隙进一步发育,,为瓦斯流动提供了通道,提高了抽采效果,降低了钻孔周围煤体应力和瓦斯压力,有效的解决顺层煤层瓦斯困难的问题。水力线造穴卸压增透技术是在高压水射流的作用下完成的,因究水射流结构特性、线造穴钻孔周围煤层透气性变化以及周围煤体力学特性示线造穴卸压增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1 水射流结构特性(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Jet)水力线造穴卸压增透技术在现场工程应用中为方便排煤渣,防止出现堵孔,多采用仰角较大的钻孔进行线造穴作业。由于线造穴过程会合理控制高压和流量,使得钻孔排水速率大于水射流速率,造穴钻孔内没有大量水体汇集渣堆积现象,因此水射流为非淹没射流。高压水射流的结构特性最早由日本 Yanaida 和 Ohashi[73]进行了研究,之后国内外学者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捕捉高射流喷射时的形态[74-76],对高压水射流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描述,优化并完非淹没射流几何结构,如图 2-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7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珍;;浅谈武术内家拳中的重力线及其应用[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10期

2 黄杰华;郭汉明;张彦;康明;王大城;;亚洲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年18期

3 孙宝寿;新型短应力线预应力辊模特点及刚度计算[J];锻压技术;2001年06期

4 冯雪;;传统百货发力线上[J];全国商情;2012年Z1期

5 刘午阳,张乃夫,何澄,刘海丽;伸膝力线修正加股内侧肌外移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张剑锋,刘思永;冲压空气涡轮性能的局部改进升力线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朱昌富;浅谈电的作用力线与氢原子光谱[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谢常桂;短应力线高刚度轧机的不断改进[J];冶金设备;1997年05期

9 刘建军;;“力线”概念[J];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09期

10 田建辉;钱林方;赵瑞学;;火力线跟踪与瞄准的鲁棒控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海晓;张宇;温宏;;术后力线对膝关节置换长期生存率的影响:一项荟萃分析[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关节专题[C];2015年

2 田书畅;姚庆强;秦航;王黎明;;无解剖标志辅助下基于质心原理寻找胫骨力线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研究[A];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第27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3 胡月正;温宏;潘孝云;余华晨;;术中下肢机械力线精确定位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魏勇;李钧;陈波;童哲;潘跃;;腓骨截骨延长治疗力线不良的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经验[A];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5 胡月正;王波;温宏;;不同胫骨定位方法对全膝置换术后胫骨假体力线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孙银娣;曾雪琴;潘小妮;樊晓晨;;力线纠正法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7 康信勇;贺振年;徐洪伟;顾杰;李永甫;徐荣明;;脊柱-骨盆矢状面力线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关系[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基础与骨病学组专题[C];2015年

8 王波;胡月正;许心弦;温宏;;髓内定位与髓外定位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的回顾性分析[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炳强;杨雍;李东;唐海;李锦军;费琦;苏楠;;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对腰椎矢状位力线和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蔡民;;生物力线指导下的跟骨刺针刀治疗定位[A];山东针灸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编;小米电视新战略销量至上 称将进一步发力线下[N];中国电子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李子晨;垂直电商发力线下赢商机[N];国际商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李慧敏;物流提智增效助力线上交易增长[N];中国证券报;2017年

4 孙鸥梦 袁悦;亚马逊完成超市收购发力线下[N];国际商报;2017年

5 孙鸥梦 袁悦;亚马逊发力线下零售[N];中华工商时报;2017年

6 梁建刚;OTA发力线下打了谁的脸[N];解放日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佘颖;同程发力线下 旅游业迎变局[N];经济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张涛;商旅文互动 黑龙江发力线上营销[N];中国商报;2015年

9 沈青犬;锡城房企提前发力线下“双十一”[N];无锡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丁冰;险企跨界组合 发力线上营销[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江;证券市场交易价格的场变理论与N螺旋结构模型[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薛湖煤矿低渗透突出煤层顺层水力线造穴卸压增透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刘洪升;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力线的纠正与胫骨近端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8年

3 李骁腾;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影响胫骨力线的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4 李斯颖;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权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江涛;计算机导航在人工关节假体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耿磊;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型假体置换疗效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浩;股骨下段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相关参数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张建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基础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启光;下腰椎椎旁肌退变与脊柱骨盆力线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季洪亮;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角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5-13年随访)[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3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613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