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采空区遗煤的多孔介质特征及自燃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8:27
【摘要】:采空区遗煤自燃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采空区遗煤的自燃是由于采空区遗煤与漏风中的氧气发生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煤自燃的实质可以看作为一种多孔介质内的传质传热问题,因此本论文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首先,对煤自燃理论与多孔介质理论进行分析,构建采空区遗煤的孔道网络规则化模型。根据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理论,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达西定律、傅里叶定律等,分析了采空区自燃的传热传质机理,建立了采空区遗煤自燃时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差分方程。而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多孔介质的粒径分布、孔隙率以及导热系数等。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分别对阜生矿与六合矿的煤样的粒径质量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其分形维数。在不考虑煤颗粒内部的孔隙率的情况下对煤粒之间的孔隙率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单一粒径球粒堆积模型,得到理论分析下的孔隙率,同时通过实验测定单一粒径下煤颗粒的孔隙率,对其孔隙率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尺寸一定的理想化采空区模型,根据球形填充理论,将单一粒径对模型进行装填,并根据孔隙直径逐级填充小粒径煤粒,得到了混合粒径下的孔隙率。根据粒径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与孔隙率的比较,得到两者之间的定性关系。最后,通过对五种不同煤样在不同粒径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实验测定,得到了导热系数与粒径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并建立了理想化的导热系数多孔介质模型,通过热阻网络法建立了导热系数与孔隙率的关系,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其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图文】:

孔道,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农业


图 1-1 菱形六面体 图 1-2 面心六面体Figure 1-1 Diamond hexahedron Figure 1-2 Ce-centered cubic目前为止,在对各种不同的多孔介质材料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已经建立了多微观结构模型,例如条形气孔的 Loeb 模型、非接触球形分散系的 Maxwe型和 Eucken 方程模型,基于圆柱体结构假设的 Zehner-Schlunder 模型、以及前在农业等领域常用的孔道网络模型等。在上世纪 90 年代,Daian 和 Salib及 Nowicki 等人将孔道网络方法应用到了多孔介质干燥的过程中,Nowocki 等在对单元体(REV)内部的孔道空间进行研究时,首次将孔道网络理论引用到孔介质中,通过建立规则化孔道网络模型,叙述了孔道空间内水和蒸汽的运动况,从而在孔道等级上描述了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传输机理[6],后经 ParYortsos 等人的进一步完善而逐渐发展起来[7-10]。(2)多孔介质模型的传热传质分析近年来,在农业和化工领域,我国科研人员针对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问题行了大量研究。袁越锦等人针对农副产品中较为常见的孔隙直径范围为 1010-4m 的自然多孔介质进行研究,结合了分形理论、多孔介质理论、孔道网络

面心,六面体,孔道


图 1-1 菱形六面体 图 1-2 面心六面体Figure 1-1 Diamond hexahedron Figure 1-2 Ce-centered cubic目前为止,在对各种不同的多孔介质材料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已经建立了多微观结构模型,例如条形气孔的 Loeb 模型、非接触球形分散系的 Maxwe型和 Eucken 方程模型,基于圆柱体结构假设的 Zehner-Schlunder 模型、以及前在农业等领域常用的孔道网络模型等。在上世纪 90 年代,Daian 和 Salib及 Nowicki 等人将孔道网络方法应用到了多孔介质干燥的过程中,Nowocki 等在对单元体(REV)内部的孔道空间进行研究时,,首次将孔道网络理论引用到孔介质中,通过建立规则化孔道网络模型,叙述了孔道空间内水和蒸汽的运动况,从而在孔道等级上描述了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传输机理[6],后经 ParYortsos 等人的进一步完善而逐渐发展起来[7-10]。(2)多孔介质模型的传热传质分析近年来,在农业和化工领域,我国科研人员针对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问题行了大量研究。袁越锦等人针对农副产品中较为常见的孔隙直径范围为 1010-4m 的自然多孔介质进行研究,结合了分形理论、多孔介质理论、孔道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75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黄涛;;基于生物多孔介质的对流干燥数值模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2 郭平;熊枫;;多孔介质中动态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0期

3 杨伟;曹明;郭东升;赵柄翔;张美琳;付超;;底部加热的复合多孔介质热-流耦合场非线性特性[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年01期

4 秦朝葵;郑璐;;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J];城市燃气;2015年07期

5 方志林;韩辉;万新军;;多孔介质反应器的数值模拟[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及发展[J];世界钢铁;2011年01期

7 皮上超;李海峰;霍振宏;;一类非线性多孔介质方程局部解的唯一性[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姬利娜;张颖;;多孔介质方程的广义条件对称和精确解[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年03期

9 陈建梅;宋正昶;张晓磊;林琳;王莹;;多孔介质特性参数对催化燃烧的模拟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7期

10 饶文涛;郭水华;李本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加热;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阳升;梁卫国;冯增朝;杨栋;;多孔介质多场耦合力学的理论架构与演变多孔介质问题[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徐良旺;;基于位图的多孔介质参数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胥蕊娜;姜培学;赵陈儒;黄寓理;;流体在微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韦昌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5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用边界元法模拟含液多孔介质的等效力学行为[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饶文涛;李本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多孔介质的孔径分布和比面[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8 张景楠;华帅;王涛;叶峰;蒋帆;狄勤丰;;注入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徐鹏;邱淑霞;郁伯铭;;非饱和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渗流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建省;王晓纯;;热流作用的多孔介质突变面梯度分布模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饶文涛;新一代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相东;多孔介质干燥理论与应用并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记者 王阳 通讯员 曹杰;聚焦传热研究的探索者[N];上海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亚东;污水处理中膜污染层多孔结构及渗透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李光昱;微重力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的液体输运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孟旭辉;多孔介质中溶解/吸附过程对渗流影响的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韦伟;多孔介质微观输运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5 白杨;化学与生物诱导作用下碳酸钙矿化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6 郭志光;多孔介质中的水—热作用效应及污染物迁移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刘奇;多孔介质相似材料的热湿场分布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8 万克记;基于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的褐煤干燥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9 吕颖;包气带中多孔介质空气—水界面面积测定及PFOA运移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邓洋波;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下超绝热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珂;多孔介质蓄热系统动态蓄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黄威;局部非热平衡条件下分层填充和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圆管中传热与熵产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黄灏;压力容器典型贯穿件密封泄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葛雨晴;含多孔介质夹层结构声振特性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李明;基于方向随机行走方法的多孔介质渗流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6 陈燕;基于有限元法的多孔介质电特性及输运特性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18年

7 江润东;多孔介质热—电—力—扩散耦合理论及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8 沈敏;多孔介质智能灶燃烧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周珊;某智能型烟草除杂机流场的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10 叶靖;自由堆积小球多孔介质中甲烷预混燃烧温度分布实验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52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652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