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颗粒煤瓦斯吸附时间与吸附饱和度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2:06
【摘要】:实验室开展瓦斯扩散、渗流实验前需要进行甲烷吸附,由于设备精度限制,多存在吸附时长选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高甲烷吸附饱和度是准确获取扩散、渗流实验特征参数的重要保证,而不同粒径-初始边界压力条件下颗粒煤达到不同吸附饱和度所需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掌握实验室常用粒径-压力条件下吸附时间与吸附饱和度关系,对于高效、准确掌握不同条件下甲烷吸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取实验室常用粒径-压力条件下吸附时间与吸附饱和度数学模型,开展了下列工作:(1)不同粒径-初始平衡压力颗粒煤瓦斯扩散实验;(2)利用MATLAB软件拟合计算甲烷质量浓度在颗粒煤由边界至内部球心分布规律;(3)考察LangmuirEXT1、LangmuirEXT2、FreundlichEXT、BET 4种吸附模型,及ExpGro1指数模型对吸附时间-吸附饱和度数据拟合情况,优选模型并获取特征值参数。研究发现:(1)经典扩散模型对前10 min各实验条件下扩散率数据拟合效果最好,30 min后拟合精度随着颗粒煤粒径减小误差扩大;扩散系数D值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同粒径扩散系数D值随着初始吸附平衡压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拐点均为3.0 MPa。(2)球心处甲烷质量浓度均随着边界甲烷压力的增大呈递增趋势,粒径越小,增长趋势越显著;同边界甲烷压力条件下,球心处甲烷质量浓度均随着粒径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大粒径颗粒煤24 h吸附饱和度在4.0 MPa条件下最大仅有30.60%,对于大粒径颗粒煤,需根据所需吸附饱和度延长吸附时间。(3)同粒径颗粒煤,随着边界压力的增大,达到同一吸附饱和度所需时间呈递增趋势;吸附饱和度精度越高,随着吸附平衡压力增大,所需时间越长;非必需高精度实验,建议按吸附饱和度达0.9开展实验即可;LangmuirEXT2模型对颗粒煤吸附时间与吸附饱和度关系拟合效果最好,BET模型拟合效果最差;LangmuirEXT2模型对各边界压力-粒径条件下的数据均拟合较好,Adj.R-Square值均在0.96409以上,用LangmuirEXT2模型来描述吸附时间与吸附饱和度关系具有可行性;吸附时间与吸附饱和度关系可根据LangmuirEXT2模型及文中测试的不同条件下模型特征值参数来综合确定,可结合所开展实验吸附饱和度要求,制定合理吸附时间,为合理选取吸附时长提供依据。
【图文】:

原理图,实验系统,原理图,扩散系数


图 1-1 实验系统原理图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ystem2 22 2 2106 11 exptnQ n DQ n rππ∞=∞ = Σ (:tQ ——累计扩散量,cm3/g;Q∞——极限可解吸量,cm3/g;0r ——煤粒半径,cm;D——甲烷在煤中的扩散系数(经典扩散模型),,cm2/s;t——时间,s。(2)颗粒煤不同吸附时间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考察根据多孔介质 Fick 扩散定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瓦斯在颗粒煤性出扩散方程式,基于较成熟的扩散理论及扩散系数计算模型,采用型拟合精度较高的扩散系数作为基础参数,设置不同粒径-边界质量浓

路线图,路线图,吸附饱和,边界压力


TLAB 软件计算考察不同边界压力-粒径条件下,达到不同吸附饱和度所需时,分析吸附时间随粒径、边界压力、吸附饱和度的变化关系;利用 origin 软件,察 LangmuirEXT1、LangmuirEXT2、FreundlichEXT、BET4 种吸附模型,以及pGro1 指数模型对吸附时间-吸附饱和度关系拟合情况,优选拟合模型,计算获优选拟合模型在各条件下的特征值参数,为实验室开展甲烷吸附实验计算合理附时间提供依据。4.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见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跃平;刘鹏;;煤粒瓦斯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J];煤炭学报;2015年04期

2 戚灵灵;彭信山;王兆丰;娄秀芳;;基于COMSOL模拟的无烟煤合理吸附平衡时间研究[J];煤矿安全;2015年03期

3 尹帅;丁文龙;刘建军;何建华;王濡岳;李昂;王莹莹;;基于微孔充填模型的页岩储层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4年04期

4 李子文;林柏泉;郝志勇;高亚斌;;煤体孔径分布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王文林;谭蓉晖;王兆丰;;吸附平衡时间对瓦斯吸附常数测值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6 姜伟;吴财芳;姜玮;王聪;陈召英;杜严飞;;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研究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7 张时音;桑树勋;杨志刚;;液态水对煤吸附甲烷影响的机理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杨宏民;任子阳;王兆丰;;煤对气体吸附特征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J];煤;2009年08期

9 许满贵;马正恒;陈甲;许双泉;;煤对甲烷吸附性能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09年02期

10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志刚;温度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乔军伟;低阶煤孔隙特征与解吸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占存;水份对煤的瓦斯吸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本文编号:2654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654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