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泥岩-地聚合物的露天矿隔水层重构机理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2:47
【摘要】:露天矿水资源保护与恢复是煤炭露天开采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制约露天煤矿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露天矿水资源难以恢复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煤层以上隔水层被爆破剥离,隔水层缺失;第二,内排土场物料松散,渗透系数大,达不到隔水、阻水的效果。为从根本上解决露天矿区浅表层地下水恢复问题,作者及研究团队提出以泥岩-地聚合物材料,构建露天矿内排土场重构隔水层。本文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分析确定重构隔水层应具备的空间位置与结构特征,对应本文第二章;(2)构建过程中重构隔水层所载荷以及简化计算力学模型,对应本文第二章;(3)泥岩地聚合物的构建方法与构建原理,对应本文第三章;(4)改变材料配比条件下,泥岩-地聚合物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破坏特征,对应本文第四、五章;(5)不同损伤条件下泥岩-地聚合物材料的渗透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对应本文第六章。通过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分析了露天矿内排土场重构隔水层空间位置特征、材料特征以及受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构建过程中的重构隔水层进行受力简化,建立均匀沉降与非均匀沉降条件下的力学计算模型。(2)根据重构隔水层材料特征,引入了地聚合物缩聚反应原理,构建了泥岩-地聚合物材料,以此作为重构隔水层材料。对25种不同配比泥岩-地聚合物材料开展了力学实验,分析了材料配比对关键力学参数(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应变能、抗拉强度等)的影响规律。(3)对泥岩-地聚合物材料,开展了单轴加载固定损伤条件下的渗透特性实验,得到了不同单轴加载损伤程度情况下材料渗透率参数。对损伤变量与渗透率进行拟合,确定了指数参数n=6时的损伤-渗透方程为最佳拟合结果。(4)以现场工程案例为实例,分析了防渗墙在工程应用的作用与效果,阐述了构建水平重构隔水层的必要性,确定了以构建水平重构隔水层为主、防渗墙为辅的露天矿保水原则。该论文有图78幅,表24个,参考文献137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745
【图文】:

分布图,露天开采,降量,分布图


1 绪论层以上的隔水层被爆破、剥离,浅层地下水无法恢复;第二,内排土场松散土石混合材料渗透系数较大,无法保持足够水分。露天开采对隔水层的破坏是永久性的,虽然大部分露天矿实现了剥离物内排,但松散土石混合材料渗透系数较大,无法满足隔水甚至阻水的要求,这好比给“漏斗”填上沙子、石子,无济于事。要解决露天煤矿水资源保护与恢复问题,需要结合露天矿自身工程特点进行彻底治理。

地层分布,地层分布,隔水层


为保证短时间内重构隔水层能发挥保水功能,需要构“防渗墙”,以防止浅层地下水的横向流失。所以露天矿内排土原则为:构建水平隔水层为主、防渗墙为辅。墙的构建方法、原理以及施工工艺等较为成熟,可通过简单调土场防渗墙的构建,本章仅做简单介绍,以水平重构隔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构隔水层空间位置与结构特征( Spatial Pos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onstructed Water-blocking 构隔水层构建过程水平隔水构建煤矿开采空间区域原始地层可大致划分为 5 个地质构造层,水层、隔水层、基岩、煤层,如图 2-1 所示。其中隔水层一般透率极小,可以隔断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向下流失,保持地下水常,煤层以上部分包含多个隔水层,隔水层之间为含水层或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腾博;杨旭彤;张小会;宫瑞娟;肖周杰;;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J];粘接;2015年10期

2 刘福明;才庆祥;周伟;房健;;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降水入渗规律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07期

3 白海波;戎虎仁;杨城;韦晓琪;王延蒙;陈耀杰;;新集二矿下组煤底板石灰岩层隔水性及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4 田会;才庆祥;甄选;;中国露天采煤事业的发展展望[J];煤炭工程;2014年10期

5 李化敏;蒋东杰;李东印;;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及顶板破断特征[J];煤炭学报;2014年10期

6 项元和;于晓杰;魏勇明;;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治理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S1期

7 马英武;古力巴哈;;准东矿区露天矿排土场的水土流失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S1期

8 辛建宝;;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探究[J];煤炭工程;2012年S2期

9 袁迎菊;才庆祥;汤万钧;周伟;;露天采矿对生态脆弱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对策[J];煤炭工程;2012年05期

10 聂建国;王宇航;;基于ABAQUS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梁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雁;露天煤矿防渗墙截渗减排机制及工程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8年

2 张勃阳;采动影响下陷落柱渗流演化规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善超;循环加卸载下高孔隙率混凝土力学特性及能量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何华;地聚合物处理软土地基性能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井;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4 应治中;近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隔水层破坏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倩南;基于位移变形理论的空间梁模型分析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罗涵予;抚顺东露天矿环境现状评价及生态恢复规划[D];吉林大学;2014年

7 田庆余;粘土固化注浆防渗帷幕在固体废物填埋场中的阻滞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40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740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