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各庄矿区北翼12煤层突水灾害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0 13:53
【摘要】:煤矿井下突水是威胁范各庄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隐患,查明突水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范各庄矿区内12煤层的充水条件、充水通道及充水强度等,结果显示:研究区具有涌水量大与突水频繁等特征,但矿井涌水量无季节性变化;裂缝为最主要的通水通道,其次为陷落柱和断层;从统计数据来看研究区涌水量自1989年以来具有下降—稳定—再下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图文】:
图1),开平向斜在发育过程中,北部受青龙山东西构造带影响,为开平主向斜轴在古冶以北发生偏转呈东西向而派生出的南北应力场形成的次一级构造。图1范各庄矿区地质构造简图研究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中段之南缘,为一北东向的北翼陡南翼缓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向斜北部基岩裸露地区,地面标高40~60m,南部标高20m左右。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分布于煤田东部的沙河及自西部进入煤田的陡河,均系季节性河流,平时主要起着排泄矿井水的作用。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冲积层含水层、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奥灰含水层,除第四系潜水层外均为承压含水层。煤系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受构造发育控制,主要是裂隙含水层;奥灰含水层岩溶发育,含水丰富,对区域内矿井威胁较大。区域内含水层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同时由于导水构造的存在,也造成各含水层的越流补给。1.2范各庄矿区北翼水文地质特征本区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北部塔坨向斜区,以褶皱和陷落柱发育为主要特征,小型断裂构造发育;中部单斜构造区,地层走向变化不大,倾向NWW向,地层倾角8°~24°。范各庄煤矿北翼东北和东部以12~14煤层砂岩含水层隐伏露头为边界,接受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孔隙含水层的补给,南四石门进入毕各庄向斜处为南部边界,西北部与吕家坨煤矿为邻,西边以12煤层-800m底板等高线为界,东南边界为断层边界;西南部边界为露头补给,12煤层底板含水层地下水由四周向井田北部的中央径流,东南断层边界为东部地下水分水岭,渗透性弱,为近似隔水边界。西、西北部边界受吕家坨煤矿采煤影响,水位已降到-500m以下,而且单孔出水量小,充水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弱,也可以近似视为隔水边界。南部边界亦为近似隔水边界。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补给第四系底部卵石含水层,然后通?
先酰囗部梢越阒剖游
本文编号:2798057
【图文】:
图1),开平向斜在发育过程中,北部受青龙山东西构造带影响,为开平主向斜轴在古冶以北发生偏转呈东西向而派生出的南北应力场形成的次一级构造。图1范各庄矿区地质构造简图研究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中段之南缘,为一北东向的北翼陡南翼缓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向斜北部基岩裸露地区,地面标高40~60m,南部标高20m左右。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分布于煤田东部的沙河及自西部进入煤田的陡河,均系季节性河流,平时主要起着排泄矿井水的作用。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冲积层含水层、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奥灰含水层,除第四系潜水层外均为承压含水层。煤系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受构造发育控制,主要是裂隙含水层;奥灰含水层岩溶发育,含水丰富,对区域内矿井威胁较大。区域内含水层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同时由于导水构造的存在,也造成各含水层的越流补给。1.2范各庄矿区北翼水文地质特征本区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北部塔坨向斜区,以褶皱和陷落柱发育为主要特征,小型断裂构造发育;中部单斜构造区,地层走向变化不大,倾向NWW向,地层倾角8°~24°。范各庄煤矿北翼东北和东部以12~14煤层砂岩含水层隐伏露头为边界,接受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孔隙含水层的补给,南四石门进入毕各庄向斜处为南部边界,西北部与吕家坨煤矿为邻,西边以12煤层-800m底板等高线为界,东南边界为断层边界;西南部边界为露头补给,12煤层底板含水层地下水由四周向井田北部的中央径流,东南断层边界为东部地下水分水岭,渗透性弱,为近似隔水边界。西、西北部边界受吕家坨煤矿采煤影响,水位已降到-500m以下,而且单孔出水量小,充水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弱,也可以近似视为隔水边界。南部边界亦为近似隔水边界。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补给第四系底部卵石含水层,然后通?
先酰囗部梢越阒剖游
本文编号:2798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79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