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2:28
   作为一种非常规清洁气体资源,煤层气(CBM)具备替代传统能源的巨大潜力。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煤层气的开采技术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但仍存在着诸多挑战。裂隙和裂隙充填物构成了煤层气运输的主要通道。充填煤岩的渗透率,通常基于煤的裂隙-充填物特征和应力-应变场来确定。在一定的有效应力条件下,煤渗透率是孔隙压力、充填物类型和注入气体类型的函数。为了准确描述多孔材料中气体流动的机理,众多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渗透率模型。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模型中对滑脱效应的影响考虑不足,而滑脱效应对煤岩裂隙的气体渗流行为有着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低渗透性煤岩中。对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有效应力对孔隙率的影响,以及利用努森数作为判断依据,来判定滑脱效应的影响,建立了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特性数学模型。然后,以充填煤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特性验证试验。研究了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不同充填物、不同围压、不同气压)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不同有效应力、不同充填介质的滑脱因子,得出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对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不同围压、不同气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有效应力以及滑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应力会引起充填煤岩的体积应变,改变充填煤岩的孔隙率,进而影响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在低渗气体渗流系统中,滑脱效应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可以依据气体与不同充填介质组合的努森数大小,判定滑脱效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特性数学模型。2.实验研究了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不同充填物、不同围压、不同气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气压不变条件下,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2)在围压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以方解石、高岭土、方高混合物和膨润土为充填介质的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缓。以煤粉为充填介质的充填煤岩裂隙,渗透率反而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3)在围压不变的条件下,滑脱效应的影响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滑脱效应只在低气压情况下表现较明显。3.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有效应力、不同充填介质的充填煤岩k_g-1/p关系拟合方程和滑脱因子,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都在0.79以上。根据滑脱因子与充填煤岩的参数,得出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高,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D712
【部分图文】:

煤岩,裂隙


充填煤岩裂隙

钻取,岩芯,圆柱体,煤样


圆柱体原煤煤样制备过程:本次实验采用直径Φ=50mm,高度h=50mm的圆柱体煤样作为分析实验试样。将赵固一矿二1煤层取回的原煤块煤放入岩芯钻取机(如图4.1)中加工为圆柱体。然后将钻取出的圆柱体煤样在自动精密切割机(如图4.2)上制成底面直径为50mm,高度为50mm的圆柱体煤样煤芯取出后,利用磨床对其进行小心仔细地打磨,制成Φ50×50mm的原煤煤样,并将之置于烘箱内在80℃下烘干24h再用干燥箱存放,以备试验时用(如图4.3)。图 4.1 岩芯钻取机图 4.2 自动精密切割机

切割机,煤样,钻取


柱体煤样作为分析实验试样。将赵固一矿二1煤层取回的原煤块煤放入岩芯钻取机(如图4.1)中加工为圆柱体。然后将钻取出的圆柱体煤样在自动精密切割机(如图4.2)上制成底面直径为50mm,高度为50mm的圆柱体煤样煤芯取出后,利用磨床对其进行小心仔细地打磨,制成Φ50×50mm的原煤煤样,并将之置于烘箱内在80℃下烘干24h再用干燥箱存放,以备试验时用(如图4.3)。图 4.1 岩芯钻取机图 4.2 自动精密切割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亚西;杨延辉;刘大锰;姚艳斌;张航;闫涛滔;;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数据分析与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11期

2 朱启朋;桑树勋;刘世奇;舒姚;;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与模拟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张守仁;吴见;许启鲁;滕娟;;沁水盆地南部煤中矿物赋存特征及其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J];现代地质;2014年03期

4 赖枫鹏;李治平;汪益宁;任广磊;张跃磊;;考虑井间干扰的煤层气井动态预测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梁宁慧;刘新荣;艾万民;包太;;裂隙岩体卸荷渗透规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陈振宏;陈艳鹏;杨焦生;邓泽;赵玉红;王一兵;;高煤阶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0年06期

7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8 刘洪林;康永尚;王烽;邓泽;;沁水盆地煤层割理的充填特征及形成过程[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9 易俊;姜永东;鲜学福;;应力场、温度场瓦斯渗流特性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2007年05期

10 邓英尔;谢和平;黄润秋;刘慈群;;低渗透孔隙-裂隙介质气体非线性渗流运动方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俊国;煤层气储层孔裂隙多尺度渗透率预测和流固耦合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王庆伟;沁南潘庄区块煤粉产出机理与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2810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10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