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卸荷煤体氧化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D752.2
【部分图文】:
加卸荷模块
部分实验仪器与设备Fig.2-4Partsofexperiment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
TENSOR-37主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砺;雷昌奎;王凯;任立峰;李珍宝;;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5年12期
2 郎伟伟;宋志敏;刘高峰;任建刚;;基于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的变形煤孔隙分布及其分形特征[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3 韩峰;张衍国;蒙爱红;李清海;;云南褐煤结构的FTIR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4 张辛亥;李青蔚;;预氧化煤自燃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1期
5 郝朝瑜;王继仁;马念杰;赵庆彪;王鑫阳;;水分润湿煤体对煤自燃影响的热平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10期
6 邓军;赵婧昱;张[?妮;;基于指标气体增长率分析法测定煤自燃特征温度[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7期
7 邓军;王凯;翟小伟;文虎;张[?妮;姜华;;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4年03期
8 左建平;刘连峰;周宏伟;黄亚明;;不同开采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对比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08期
9 刘乔;王德明;仲晓星;焦新明;张慧君;;基于程序升温的煤层自然发火指标气体测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潘荣锟;程远平;余明高;路长;;防控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新技术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玉龙;基于宏观表现与微观特性的煤低温氧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鑫;浸水风干煤体自燃氧化特性参数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2 胡新星;煤岩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征和吸附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孟宪明;煤孔隙结构和煤对气体吸附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2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32057.html